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七百三十七章 郑成功的家书(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南明第一狠人 一袖乾坤 5350 2023-08-17 22:10

   击溃海贼后明军水师径直朝长生岛方向驶去。

   这一路上畅通无阻,再无丝毫阻碍。

   抵达长生岛后,钱有忍立即以东道主的身份对明军进行了热情的接待。

   他毕竟在这里盘踞经营多年,根基极深。

   许多于七跟何守义想不到的东西他都想到了。

   譬如营房的建设,岛上荒地的开垦,码头位置的选择。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蕴含了许多道理。

   若是不仔细考虑真未必能够想的到。

   于七跟何守义索性跟钱有忍取经,想要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钱有忍也很大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对此于七跟何守义很满意。

   想不到这次辽东之行最大的收货竟然是遇到了钱有忍这个东江镇后人。

   钱有忍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担得起好兄弟这个称号。

   整个长生岛被钱有忍划分成了几个不同功能的区域,将士们各司其职不会有明显的矛盾。

   于七等人也可以安心思考一下下一步的计划了。

   …

   …

   塔山之战后,郑成功率领主力北上。

   按照李定国的计划,郑成功主要负责拿下松山、杏山两座重镇。

   这两座城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临海。

   靠近大海就有多种可能性。

   李定国让郑成功攻打这两座城池也是希望可以发挥郑成功的优势。

   “只可惜经儿不在身边,不然也可以让他好好看看如何攻打这种临海城池。”

   郑成功心中多少觉得有些可惜。但细细一想他并不后悔。

   提前让郑经进入礼部,也是让他适应新角色和新身份。

   毕竟郑家不可能一辈子掌握军权,总有一天要把权力交接出去。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到了那时怕是再适应就晚了。

   坦诚来讲当今天子对郑家不薄。

   要知道当年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可是公然拥护永历帝的死对头隆武帝。

   两者之间甚至一度兵戈相向,关系十分紧张。

   后来隆武帝被郑芝龙卖了,郑成功一怒之下单独拉起一支军队抗清。

   但即便如此当时的郑成功也和永历帝没有任何的接触。

   直到后来发动南京之战,郑成功和张煌言在不被世人看好的情况下奇迹般的拿下了南京城和其周遭地盘,永历皇帝也在李定国和夔东诸将的拥护支持下拿下了重庆和湖广。

   郑成功这才和永历朝廷有了联系。

   永历皇帝念在郑成功立下大功的份上,封他为忠王,和晋王李定国平起平坐。

   但那时郑成功还是觉得天子没有真的把他看做是自己人,不过是在安抚他。

   直到后来他在南京见到天子本人,他才真的折服了。

   当今天子真的是英明神武,气度不凡。

   这绝对不是拍马屁,而是有感而发。

   那种上位者特有的气质让郑成功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为之奉献所有力量。

   这便有了后来的郑家军北伐。

   郑成功水师在攻打山东的过程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拿下山东后郑成功亲自向天子上表报捷。

   直到此时郑成功忽然生出了一股惧意。

   狡兔死,走狗烹。

   这种事情在历史长河中是屡见不鲜的。

   郑成功当然不认为当今天子的心胸比针鼻还小。

   可是如果小心谨慎一些,确实应该主动的放弃权力。

   非要等到天子杯酒释兵权的那一刻就太晚了。

   本来在光复京师之后郑成功就想要乞骸骨。

   可是郑成功得知天子想要光复辽东之后心中的那团火又燃了起来。

   毕竟那可是辽东啊。

   如果有机会,郑成功怎么能不涉足。

   要知道这可是留名青史的大好机会。

   最终郑成功决定在光复辽东之后再主动上表请求天子解除兵权。

   但为了表明心意他还是要向天子有所表示的。

   这就有了郑经进入礼部的环节。

   这相当于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

   任何人看了都能明白是郑成功在示好天子。

   毕竟如果郑成功真的有野心的话不可能把长子郑经安排在朝中任职。

   要知道这就相当于给了朝廷一个人质,被皇帝拿捏的死死的。

   郑成功这么做就是告诉朝廷他没有谋反之心,也对那把龙椅没有任何兴趣。

   所以这次征讨辽东清军,郑成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他只要漂漂亮亮的打两场胜仗,就可以安心等待李定国大军汇合了。

   …

   …

   京师,皇城,礼部衙门。

   郑经正在衙门里坐堂,突然一名衙役将一份家书送到了他的面前。

   家书是从辽东寄来的,自然是他父亲郑成功的手笔。

   郑经十分激动,立刻拆开来看。

   郑成功在信中简单的说明了辽东的战况,随即表示郑经可以放心。一切都很顺利,不用他挂念自己。

   就在郑经以为父亲的信就要结束的时候,郑成功话锋陡然一转,表示郑经要主动跟天子走动走动,暗示希望可以长留在礼部。

   礼部是清贵衙门,这点郑经是知道的。

   郑经也清楚有不少内阁成员就是从礼部走出去的。

   要想更进一步乃至于宰执天下,在礼部做官是一条捷径。

   但他很清楚父亲让他长留礼部并不仅仅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知父莫若子,郑成功的心思郑经最是清楚。

   父亲这是希望可以借此消除天子的疑虑啊。

   毕竟没有一个皇帝希望权臣功高盖主。

   若论永历朝廷的权臣,非李定国和郑成功莫属。

   李定国好歹有着救驾之功。

   郑成功可是没有这方面的底气。

   以至于如果朝廷真的动刀子,那第一刀也是砍向郑家的。

   郑成功肯定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所以必须先向朝廷表明心意。

   这样皇帝就会觉得郑家懂事,把恩宠都施加在郑经的身上。

   郑成功等于是用兵权换郑经的前途。

   将来郑经甚至有可能成为宰辅!

   这也是当年郑成功的心愿。

   无奈大厦将倾,郑成功只得投笔从戎。

   如今大明中兴,郑经完全有机会接过父亲的衣钵从政。

   这些东西郑成功在信中没有提到分毫,但郑经却是全部能够参悟出,这就是父子间的默契。

   ...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