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权臣

第231章 成长

大宋权臣 王风 5317 2021-08-05 02:09

  六月中,王璇终于回到阔别半年多的汴梁,天气已经热起来了。

  在海上颠簸了两天,幸亏天气不太热,伤口没有化脓恶化,但他仍旧生起了高烧。

  在路途中,因伤口发烧时极其危险的,很有可能要人的性命。秦臻、仆散乌察轮班守候,用水为王璇降温。

  在清州上岸后,才得到当地驻军的帮助,军中郎中用草药进行治疗,连续卧床三余天,王璇才高烧退去,脱离危险,伤口开始愈合,但还是不能长途跋涉。

  经过近一个月的修养,伤势才痊愈,这才踏上回归之路。

  赵恒对王璇的回归极为振奋,在契丹保持沉默下,他大张旗鼓地迎接王璇,派遣大臣在三十里外长亭迎候,给予王璇极高规格的礼遇,在垂拱殿亲自召见,赐宴晨辉殿。

  赏赐锦缎金百两,银一千两,绢帛百匹,御酒十坛,玉如意一对。

  当天晚上又去聆听王旦的教诲,忙到第二天,才在家中好好休息。

  “小胖墩,这半年来,你到没有偷懒。嗯,不错。”王璇最关心的不是官位,也不是拜访友人,而在来到别院中与孩子们在一起。

  “老师,胖墩的诗赋一塌糊涂。”

  “六哥,就你写的好,你看你的字写的,简直就是天书。”

  王璇笑眯眯的,任由孩子们嬉闹,他也暂时摆脱沉重的烦恼,沉浸于其中。

  小胖墩叫谢坤,在十几名孤儿中不算太聪明,但绝对是学习最刻苦的,接下来才是张克用、韦双等人。

  当然,这些孩子各有所长,张克用文章好,韦双偏向武艺,谢坤对算理、物理、化理非常痴迷,往往举一反三,以至于王璇心下暗惊,谢坤会不会成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

  明天还要去一趟义学,看看冯立办的如何,学子们对他编写的三门杂学,学的怎样。看着这些孩子,他才看到了希望,至少自己种下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此时此刻,他再次坚定信心,无论在艰难,阻力再大,他也要对朝廷的经济进行潜移默化的变革,不断改善技术,造就一批既得利益阶层,作为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沃土。

  不知不觉间,王雍悄然走了进来。

  “七哥,昨天还没恭喜你。”王璇边看孩子们的得意之作,边给王雍打招呼。

  “有何喜事。”王雍也不客气,自己坐了下来。

  王璇暗自腹诽,这家伙在开封府、礼部、殿试连续亚元,被赵恒钦点为赐进士及第第二,又被吕夷简看中,前些日子上门求亲,经过王旦同意,把大女儿许配给他,真正的大登科后小登科,还一脸郁闷,鄙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与吕从简、吕夷简称兄道弟,王雍又是他的堂弟,岂不有点乱套了?

  想想有些哑然,再见到吕夷简么称呼上还是要改一改才行,不然会被传为笑谈。

  “可惜头脑发热,策论上评判南北盟好,在贡举试上被判为第二。”王雍很窝火。

  王璇好奇之下,又问了几句,算明白王雍的郁闷了。

  原来今科策论是南北盟好立国安邦,或许是赵恒为宣扬功绩,让天下士子认同所为。王雍却笔力尖锐,直接点出挟大胜而纵虎归山,丧失收复蓟北时机,自然不被考官们所中,要不是看文学尤佳,可能会被罢黜到二甲。

  让他意外的是,史称沉默寡言,循规蹈矩的王雍,竟然在贡举中有惊人之举,看来他的震动效应,已经发生深远的影响。

  “及第第二也不错了,好好为官。”王璇只能这样说。

  王雍却笑道:“要是能进机速司,再好不过了。”

  王璇一怔,笑骂道:“你若进了机速司,伯父还不得把衙门给拆了。”

  平心而论,王璇对王雍很矛盾,一起相处几年来看,王雍绝不是甘于平凡的老吏,反而充满了活力,敢于提出新颖的观点。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王旦的谦谦君子做派,生前压制了王家子弟的升迁之路,甚至把他们的思想也禁锢了,导致王雍甚至王冲一声名不显著。

  想通了这一层,他忽然升起一丝对王旦的不满,保身之道固然可贵,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能以延续诗礼之家为代价,扼杀了人才。

  “老师,雷雨天的闪电,能不能被我们所用,成为我们夜晚看书写字的烛光?”

  王璇的沉思被打断,他非常之惊讶地看着谢坤,万万没有想到谢坤竟然走到这一步,不禁暗叹认得思想当真无限飞跃,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科学何尝不是如此,哪一个定律不是突发奇想之下,经过千万变的实验,最终说服了大多数人。

  他稳了稳心神,正色道:“小胖墩,你是怎么想到的?”

  “老师的书里说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电是由于电荷的不均匀分布产生电压而形成,能够储备电流,就能够作为照明、驱动之用。雷雨天气也是由于大气中正负电子激烈摩擦形成,所以弟子想如果能把天上的闪电引下来,就能够储备电流。”

  很幼稚却充满了想象力,王璇大为欣慰,当下说道:“原则上用金属细丝可以把闪电导下,但这样做非常危险,而且没有任何物体能承受闪电的电流。不过,既然你有兴趣,为师抽个时间,和你一同实验。”

  如今,已经是宣德二年六月了,朝廷发生很大变化,单单这次贡举,就因考试不公,主考官枢密直学士刘师道被贬斥,连风头正盛的右正言、知制诰陈尧咨也外放单州团练副使。王钦若重新回汴京,冯拯也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这些对于王璇来说并不十分重要,他看重的是,毕世安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随后寇准一人独居相位,独断专行,导致其人生第二次被罢黜,然后是他伯父王旦的上位,大宋朝廷走上了趋于保守的路线。

  他绝不能容忍大宋朝廷安于现状,丧失了进取精神,最让他不齿的是天书的狗屁事件,还他妈的神仙降临,赐予《大中祥符》三篇,为了面子没事找事、劳民伤财、自欺欺人,最终劳民伤财,怨声载道,

  可恨的是伯父最终也要屈服,临终之际要以僧衣敷面下葬。他娘地,叔叔可忍婶婶不能忍。

  “七哥,如今你也是大理评事了,下步外放最想去何处?”王璇若有所思地问了一句。

  王雍一愣,愕然道:“外放地方,自然由都事堂决断。”

  “难道你没有自己的抱负?”王璇眉头紧蹙,口气犀利。

  王雍目瞪口呆地看着王璇,他第一次对堂兄产生畏惧,忽然间,他意识到十几年的相处,自己对王璇一点也不了解。

  王璇正色道:“子肃,如今你已步入仕途,做哥哥我的也无法助你。只是伯父为人豁达,严于律己,你若甘于平淡倒不用再说,要是想干一番事业,就要看你自己了。”

  王雍心知肚明,靠老爹想都别想,王旦不退避三分,宽人严己就不错了。王璇说的极为无礼,却非常明白,隐隐透出别样意味,联想到王璇短短几年,竟然成为朝廷从五品职事官,他垂首思索,慢慢品味。

  “给你一刻钟。”

  王璇毫不犹豫,口气决然。但他心中也很紧张,对于王雍的人品。才学,他是非常看重。历史上王雍、王冲默默无闻,幼弟王冲却佩金服紫,盖因王冲参加贡举之际,王旦已驾鹤西去,无人避嫌压制前程。

  说实在的,他内心深处对王旦,还是有几分怨气,自始至终,他全靠自身坚韧的坚持,出人意料的判断,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可以说王旦一点也没有加以恩惠,甚至当自己需要之际,反而避嫌不言。

  对于王旦,他敬佩人品、感恩养育,却深深地不屑其迂腐。

  时间对于王璇来说很快,当王雍犹豫间说道:“请五哥为我指点迷境”之际,他笑了!因为他知道,《宋史》列传中,必然对王雍有浓厚的一笔,而不是在王旦传后,仅仅加上有三子,长子雍寥寥数笔。

  “第一问,天下局势,何为先?”

  “南北盟好,契丹暂不可图。而今,朝廷稳固西凉,应全力经营西北,光复灵州,抚平定难五州,然后打通河西,使归义军重回正朔。”

  王璇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在他看来如今天下大势一目了然,大宋进入平稳发展期,党项蜗居一隅舔着伤口,真正有识之士,定然能看出此时正是平地部分西北的大好时机,王雍能看出来并不稀奇。

  可惜在历史上,大宋却失去了有利时机。对于王璇而言,记忆中的不再重要,他看重的是能否利用有利时机,真正的控制西北,避免党项再度崛起。

  “第二问,西北事妥,有待如何?”

  王雍淡然一笑,扫了眼坐下孩童,昂然道:“玉门为边塞后,自然是收复蓟北。”

  王璇面不改色,满意之后却有一丝失落,虽然王雍是当时俊才,但时代的差异,还是局限了目光。

  忽然,他对第三问有了动摇,欲言又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