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蒋子龙文集.11,恨郎不狼

警句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却构成了人类社会这个巨大的群体。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拒绝别人的智慧和经验而能独立存在。

  于是,人类创造了短句子——格言、警句——这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文化现象。

  写作的人终生都在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文化的人,有时候也能说几句他们自己创造的警句、格言,以安慰、警策和激励自己。

  差不多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摘录警句或名人语录的习惯。许多人将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和积累的方法。

  所谓“学富五车”,不就是将能表达别人精彩思想的精彩句子记得多吗?无论学养多么深厚的人,也不可能将前人和今人的所有著作都能一字不漏地倒背如流。警句记得多,才能触类旁通,旁征博引。

  人类的历史经验、生活知识全部概括在格言里,世界上没有排斥格言的粗人,也没有排斥警句的学者。

  梭罗有言:“最后一位哲人不得不重复第一位哲人所说的一切。”

  警句可贵,因为它得来不易。它是深思熟虑后的豁然顿悟,是猝然间的奇思妙想,是人生智慧的结晶,是生活经验的凝聚。字字珠玑,句句精警,才称得上是警句。

  这些精警的短句子,却展现了浩大的思维天地,闪耀着哲理和思辨的光辉,非常自然,又极富个性特色。绝不是那种强呕的故作惊人之语。警句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人人都能得到、都能创作得出来的。有人终其一生,最后变成几则警句活在历史上,活在人们心间。有人著述颇丰,却没有留下一句格言。

  警句难求,因此,警句珍贵而招人们喜爱。

  警句知心,能让人茅塞顿开,举一反三,激发共鸣,心意相通。被指导,被启发,被感动,被惊醒,被慰藉,被逗笑。或如轻风拂面,或如醍醐灌顶……警句是人们的精神营养。

  在人类的文化瑰宝中,有许多著作是用格言、警句的形式写成的。如《论语》、《道德经》和许多的佛经。所以耐读,且能被历代人广为传诵和摘抄。即便是用警句形式写成的《魔鬼辞典》,一经问世也能风靡世界,其精妙的悖论,也同样给人启迪,如击一猛掌。

  辑录古今中外之格言、警句的书很多,分门别类,洋洋大观。然而人的智慧本来就如汪洋大海,无尽无休,怎么可能都收录齐全?再加上辑录者见仁见智,难免会有遗珠之憾。只要是珍珠,你遗漏了别人还会把它捡起来,早晚都会发光的。

  格言不断迸发,时间长了会使你自己也变为一条谚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