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声厚重的钟声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咸阳宫中早就已经忙碌起来,因为今日咸阳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小国使臣求见。
自从秦灭六国之后,帝国就少了一个词汇,那就是邻国,六国俱灭之后,天下震怖不已,百越在南方不断地骚扰边界,却没有使臣前来和谈或者建交的打算。
而且帝国何等高傲绝不会折节下交,对这些敢于对帝国举起刀剑的小国和颜悦色,他们面对的只有帝国的刀剑,而匈奴自上古时代就是中原大敌,而鲜卑族、羯族、东胡等势力实际上都是一盘散沙,没有中原王朝大民族大国家的概念。
说是一体,但是实际上零散不堪,自己本身还因为各种原因征战不休,难以做到真正的一统,跟别说对对秦国如何了,秦国在他们眼中是无比可怕,但是秦国人对于他们而言也是遥远的国度,几乎很那产生交集。
但是赢熙登基之后,却又有所不同了,赢熙素来极为重视商贸,其实有的时候商贸手段比大军征讨更有效果,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财富,等到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和人口,就能逐渐扩张,将所有的周边小国纳入到帝国的疆域之中。
这其中就包括朝鲜半岛、整个南疆也就是后世缅甸、老挝等地,甚至将整个印度半岛全部吞并,而且从东向西挺进欧洲,让这些域外之人提前千年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可怕力量,就像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做到的那样,让整个多瑙河成为帝国驰骋的牧场。
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事情,只是一旦有了目标,很多事就可以准备起来了,比如盐铁专卖就是其中之一,汉代的司马迁就在‘史记’的户殖列传之中专门提过盐铁何等暴利,赢熙想要将赋税的担子慢慢从农业之上移到商业之上,但是又不能让其失控,人性如此,没有一种强制力的管束,什么事都能做得出。
所以赢熙刚刚登基不过十余天,就开始着手两件事,一个是重新修订大秦律,减少许多不合时宜的严苛法度,若不如此,陈胜吴广之辈就会杀之不绝,会动摇帝国的根基。
紧接着就是放松对商业的管束,只是将盐铁收归政府,而且赢熙直接效仿当年齐国的管仲,不但接收了盐铁,矿山也被收归国有,当年在齐国也是如此,齐国律法规定,只要是被收归国家的矿山,就绝对不允许百姓进入,左脚踏入砍左脚,右脚踏入砍右脚,这就叫所谓的张弛有度,该管的管的严严实实,不该管的就放手,只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利润,老百姓会有无数你想不到的办法挣钱。
而律法就是这一片混沌之中调节的杠杆,也是帝国统治的利器,因此赢熙对于这一次修改律法极为重视,从国史馆和朝中调集了硕学老臣数十人,而且将已经臣服于帝国的诸子百家的门派之中,调集博学之辈一起参与。
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只是第一步删减一些不合时宜的法令却是当务之急,因此不过十余天,第一批被删减的律法已经发放下去,一时间帝国各处欢喜鼓舞不已,尤其是刚刚经历战乱的山东六国。
当地的百姓之所以附逆除了故国情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六国之前的律法并没有如此严苛,因此极为不适应,这才心生怨怼,赢熙之前已经想尽办法缓和这种矛盾,但是只要法令不曾改变,就会不断产生,后来六国起复也与此事有关系。
因此这才是当务之急,而商贸之事赢熙早就在筹划,他的商队也早就在办这件事,他登基之后,这一支暗中潜伏的力量,一下子成为了帝国商贸的一个部门,张良则已经是帝国的财政大臣了。
此时众人才知道,难怪昔日还是帝国十二公子的赢熙竟然有那样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财富,还能得到各种奇珍异宝,原来赢熙早就交织出一张无形的大网,将许多域外古国、蛮荒部落交织其中。
这样一来财富才会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流淌到他的手中,赢熙才会有能力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数千精锐骑兵的花销,而且还能赈济灾民控制瘟疫,组建密密麻麻的情报网,这些才是他力量的根基。
而帝国一旦对这些小国家敞开怀抱之后,就有些神奇的效应正在扩散,通过赢熙的商队,许多小国对于秦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秦国的各种和好东西可谓是垂涎三尺啊。
比如如今已经实行专卖的盐铁,都是他们最想要的,还有赢熙从蜀地得到的精美绸缎以及药材,还有些粮食、茶叶、普通的布匹,以及各种好东西,这简直是垂涎三尺了。
这些贵族有钱,而且一旦享受过更加高级的奢侈品之后,原本国家之内生产的东西已经看不上眼了,就像是后世汉朝的丝绸,曾经在落马掀起过一阵狂潮,各个罗马贵族为了争抢简直是打破头了,丝绸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同等重量的黄金。
蜀山之人当然想不到,赢熙在蜀地所谓的高价收购的东西,运到域外之后增加价格数百倍仍是被抢购一空,若是蜀地百姓弄明白,一定会哭出来的,不过若是没有赢熙用特权交织出的商贸网络,这些绸缎也不会有这样的价值了。
而这些小国此时前来朝贺,就是为了和秦国搞好关系,在秦国做做生意,有道是别人赚钱哪比得上自己赚钱,他们是想自己派出商队从中原收购,然后运回去卖,这样一来就能赚到差价了。
这些要求在使节未到之时,就已经在递交的国书之中写明了,这些小国不懂婉转措辞,国书也写的极为浅薄,先是客气一番,吹嘘了一下赢熙的功绩,其中不乏道听途说的事,紧接着就是提出各种要求,当然是通商的要求,并且再三保证一定会遵守律法,可谓是言辞恳切了。
不过这些国书用他们的文字写就倒也罢了,或许在他们的国度,这些东西都是些难得的聪明人写的,但是一旦翻译成秦国文字,就成了笑话,这还是赢熙有意培养了不少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否则会更加麻烦。
不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西域自古以来极是一处极为神秘的地方,那里深处内陆,千百年以来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以及一些神秘的国度。
赢熙虽然派出了商队,但是规模实在有限,张良耗费人力物力,搜集了不少当地文献也很难真正了解他们,只有继续了解他们,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原物产丰饶,很快就能将这些贫瘠之地纳入到自己的经济序列之中,他们也会借助中原的一些技术开发自己,等到了相当的开发程度,他们的经济结构也会改变,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只能乖乖顺从了,因为只要帝国不高兴,就能切断一些特定商品的供应,
生活在后世之人当然会明白这一招究竟如何可怕了,已经稳定的结构之中突然被抽出一些东西,往往会带着血啊,比如一个地方使用的吃穿用度皆来自另外一处,而且全世界只有他们能生产,一旦对方不卖给你了,人家不用打你,你自己就会崩溃掉的。
而如今就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