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一百零八节 高阙会战(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5063 2023-09-09 01:28

   **

   ********

   穿越名为‘乌海’的湖泊群后,滔滔北河,就已经近在眼前。

   在事实上,‘乌海’与北河是孪生姊妹。

   乌海是北河泛滥时的产物,在某些时候,北河会与乌海贯通,形成一个巨大的泽国。

   沿着北河向上溯源一百里,鸿鹄塞就出现在了汉军的眼前。

   鸿鹄塞此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盛景,只剩下了一片残垣断壁。

   匈奴人不懂得维护要塞,只是简单的维持着它的存在。

   而不久前,汉匈的争夺,彻底让这个赵武灵王的遗迹,化为废墟。

   望着这个曾经宏伟的塞城,义纵有些沉吟。

   自出塞以来,义纵看到了许多秦赵的故城今天的凄凉模样。

   九原城,只剩下了两面低矮的土墙。

   稒阳城,彻底的消失不见,只留下了几片散落在草丛中的瓦片。

   现在,就连鸿鹄塞,也成为了废墟。

   那么高阙城呢?

   曾经被秦人精心维护,视为秦长城的支点的高阙城,又将是一个怎样的面目?

   还有,这些曾经赫赫有名的雄城,不过七八十年,就沦为为废墟。

   就像殷商的朝歌,宗周的镐京,被青草覆盖,为黄土掩埋。

   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不朽的事物吗?

   这让义纵有些感慨,也有些害怕。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曾经视为仇敌的周阳由。

   当年,他活着,就是为了向周阳由复仇。

   可现在,周阳由恐怕已经连骨头都朽烂了。

   英雄豪杰,不世之功,万丈坚城,不朽霸业,最终都随时间而消散。

   义纵害怕,千百年后,人们会忘记他和他今天的事业。

   就像义纵崇拜的那位燕国大将秦开一般。

   “或许,我该向陛下建议,将来在这河间之地,建立一个纪念性质的建筑,永远纪念那些长眠于此的英雄……”义纵闪动着双眸:“就如同在仁川港矗立的楼船雕像群……”

   这样的建议,在马邑之战后,就曾经被人提起。

   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至今还只是提议,甚至无法进入朝议。

   但,此番拿下高阙后,义纵相信,再无人敢阻拦相关提议了。

   谁阻拦,谁就是在与天下人为敌。

   义纵统帅的大军抵达,鸿鹄塞中,留守的程不识部骑兵立刻出迎。

   “末将见过车骑将军!”留守鸿鹄塞的是一位汉军的骑司马,他来到义纵面前,行了个军礼,报告道:“程将军请末将转告将军:高阙城,已经不足为患,请将军做好在高阙城破后,追杀匈奴残敌的准备!”

   义纵点点头,他已经知道,在河对面,汉军正在建造一种可怕的攻城武器。

   按照墨家的说法,在那种武器面前,连函谷关都将不堪一击。

   至于高阙?陷落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武器,但墨家从不撒谎,更不会有人敢在这种大事上面撒谎欺骗。

   所以,高阙必然陷落。

   而汉军,尤其是义纵所部的主要责任,就是要在高阙城破后,尽可能的将匈奴人留在高阙附近。

   这也是天子下达的本次高阙会战的战略任务——汉军的战略,不仅仅只是要攻陷高阙,重夺秦赵故地。

   更是要尽可能的通过高阙会战,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

   河阴之战,只是重创了匈奴两个万骑,歼灭一个,迫降一个。

   其中,匈奴本部只有两个。

   这远远没有达到汉家出塞的战略目标。

   根据战前的预估,汉军至少要歼灭四个以上的匈奴万骑,并且重创四个。

   因为,假如高阙会战顺利,那么,从此以后,再像获得这么好的作战机会,其实已经不多了。

   在长安的战棋推演中,对汉室而言,最糟糕的情况是——匈奴人会放弃整个幕南,龟速幕北,借助大幕的掩护和隔绝,经营西域,通过西征吸血,与汉家对耗。

   一旦出现那样的情况,对汉室而言,简直是灾难!

   而那样的情况,出现的概率,在汉室的推演中,占了极大的概率!

   一旦如此,汉室就丧失了速胜的可能。

   汉匈战争,将进入可怕的艰难的拉锯之中。

   此番出塞,汉军为了将五万大军送到这塞外,与匈奴作战,就动员了几乎大半个北国,国库几乎为之一干。

   若是远征万里,耗费恐怕要成倍的增加!

   所以,为了达成速胜的战略目标,汉军必须在高阙城下,尽可能的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不使他们回归草原。

   在这里放走一个匈奴骑兵,未来,可能就需要花费数倍于今天的资源去消灭他们。

   “高阙城及其附近的具体地图,已经测绘出来了吗?”义纵问道。

   “回禀将军,这是少府的堪舆司测绘出的高阙百里地域图!”那司马闻言,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递给义纵。

   义纵接过来,看了看,然后下令:“全军听令,安营扎寨,明日渡河!”

   于是,义纵率领的汉军主力,就在鸿鹄塞的一侧,安下营寨。

   同时,义纵则拿着那张刚刚被绘制出来的高阙地图,研究了起来。

   少府的堪舆司绘制的地图,哪怕在长安,也是极为难得的珍品。

   堪舆司的成员,几乎每一个人都是闻名郡国的风水大师。

   这些风水大师们,擅长于观望地形,并且有着很深的地理造诣。

   不过,在以前,他们靠着自己的所学和天赋,干的是招摇撞骗和坑蒙拐骗的买卖。

   直到,当今天子上台,将这些堪舆派的巨头们收编,让他们成为汉家专业的地图测绘师。

   望着那张地图,义纵陷入了沉思。

   从地图上看,高阙要塞,简直就像一道闸门,锁死了阳山南北的交通。

   想要穿越阳山,就只能有两个选择。

   一:从高阙城后的谷道穿越。

   二:绕一个数百里乃至于千里的大圈子,从草原的另外一侧,通过阴山进入高阙的南岸。

   几乎不可能有第三个选择。

   因为,北河和阳山,共同的阻断了这个可能。

   北河,在高阙之东,绕出了一巨大的弯度,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

   滚滚河水,咆哮着奔流向下。

   就如同龙门峡谷一样,使得任何企图绕过高阙的选择,都变得不可能。

   除非,汉军能飞。

   不然,就只能选择强攻高阙。

   至少,这个地图上,并没有除高阙外的第二条道路。

   当然,你要是能翻阅高达百丈甚至数百丈的阳山,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