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零八十四节 匈奴最后的指望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10291 2023-09-09 01:28

   天色渐渐灰暗,北风在山岗之间呼啸而过。

   乘着战车,郅都走在汉军的战场上。

   一具具英雄的遗体被抬起来,由马车运到后方的营垒中。

   但战死者是如此之多。

   以至于汉军哪怕连民夫的板车和小推车也调用了,也根本不够。

   “将军,张都尉的遗骸找到了……”一个军官策马来到郅都身边说道。

   “带我过去……”郅都深深吸了一口气,灞上军骑都尉张威,是这次战斗汉军方面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张威出生名门,他的祖父即是大名鼎鼎的赵王张敖。

   张敖的父亲,即是张耳!

   张氏家族是秦末义军中最为瞩目的家族之一。

   汉室鼎立后,因为张耳的缘故,张敖得以承袭赵王爵位。

   并且因为张耳跟刘邦之间的亲密关系——在秦末起义以前,刘邦与张耳就已经惺惺相惜或者说臭味相投了,有野史说,高皇帝微贱之时,曾经滞留张耳家中长达数月,至于两人到底干了些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是——高皇帝将自己的爱女,鲁元长公主下嫁给了张敖,并且安排了鲁元长公主之女张嫣和惠帝刘盈之间的婚事。

   并且,哪怕张敖后来卷入了贯高的谋逆案之中,也得到了准许辩解和洗清自己的机会。

   而不是跟韩信啊英布啊韩王信啊彭越一般,直接宣布谋逆处死。

   更重要的即使是如此,张敖也仅仅被贬为宣平侯!

   由此可见这个家族与高帝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君臣关系。

   更像家人一些。

   高帝驾崩后,吕后执政,宣平侯家族盛极一时!

   鲁元长公主的威名,谁不忌惮?

   连齐王刘肥都要跪舔!

   那个时候的宣平张氏,真真是骄傲无比!

   张敖之子张偃,甚至得封鲁元王!

   但吕后一死,诸吕一灭,宣平侯家族也就风吹雨打去。

   鲁元王张偃被贬为南宫侯,这还是看在他姐姐惠帝皇后张嫣的面子上。

   其他张氏子弟,则是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前两年,当今天子觉得现任南宫侯是个废物,找了个借口,连南宫侯的爵位也罢黩了。

   转而将南宫县封给了先帝的第七女,长沙王的妹妹,唐姬的女儿为汤沐之地。

   但是,不得不说,张氏的祖宗余萌是非常深厚的。

   张敖的第三子信都候张侈,在临死之前,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托付给了其父的老臣,故汉中太守田叔。

   本意是希望,田叔能照看一二。

   但谁知道,今上即位后,非常尊崇和尊敬包括田叔在内的老臣。

   于是,张侈的两个儿子,因此得以准许参军。

   长子张威甚至被放到灞上军之中,而次子张武,则成为了当今天子的贴身侍卫之一。

   但现在,张威却静静的躺在了血海之中。

   郅都走下战车,看着连尸身都有些破碎的张威,感叹了一声,道:“好汉子啊!”

   张威的身上,至少十七处伤口,全部都在正面!

   他已经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世人,他没有辱没自己的祖先的威名,也没有让田叔失望。

   只是……

   郅都转过身来,看着左右,道:“传我的将令,从今往后,禁止校尉以上军官冲锋陷阵!”

   张威本来根本是不可能死的。

   但是,他依仗自己八尺身高和一身强壮的力气,每次冲锋都冲在前面。

   于是,他成了匈奴人眼里的眼中钉。

   被上百人舍生忘死的围攻!

   这才是他战死的真正原因!

   像他这样的行为,值得尊敬,但不能提倡!

   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都尉容易吗?

   就像张威,他在田叔门下学习二十年,然后入伍,从一个队率做起,做到灞上军的骑都尉,秩比千石的高级武将。

   假如他没有战死在此,那么,未来,未尝不能独领一军,独当一面。

   但他死了。

   田叔公二三十年的教育和栽培,都白费了。

   国家更是损失一位大将!

   而这原本是不必要的!

   此番灞上军和棘门军,队率以上军官,战死接近一半,就是活着的,残疾者也接近了三分之一,其他人也都或多或少有伤在身。

   棘门军骑都尉王勇,跟是身被十余创。

   就算恢复了,估计也不能再上阵杀敌了。

   郅都是很反对这样子的。

   高级将领,太宝贵!

   尤其是经历这样一场大战的高级将领的经验,尤为珍贵。

   但现在,灞上军和棘门军的两个骑都尉一死一伤。

   队率以上军官,损失惨重。

   甚至可以说,灞上军和棘门军的骑兵建制已经不复存在。

   最少需要三年才能恢复过来。

   而倘若那些军官能活下来,要不了半年,灞上军和棘门军就又能活蹦乱跳的走上战场了。

   “今天,诸君将我军战死者的遗骸尽量清理出来……”郅都对左右的官员吩咐:“明日,吾将亲帅全军将佐,为阵亡将士入殓!吾将亲自上书陛下,请将诸将士遗骸,葬入茂陵!”

   这些英雄值得陪葬帝陵,与天子同在,永享祭祀的荣誉!

   在过去,陪葬帝陵,这是只有高级贵族和两千石以上大臣才有的资格。

   但今上即位后,修改了这条规则。

   今上,准许了大量的义士、英雄,陪葬霸陵和阳陵。

   特别是吴楚之乱中死王事的官吏、士兵,都被准许陪葬阳陵。

   还特地在阳陵之南,背阴之地,为这些官吏、士兵,单独建立了一个陵园。

   这是现在汉家天下百姓心里的最高荣誉。

   陪葬帝陵,不仅仅意味着可以得到国家祭祀,更意味着自己的先人在九泉之下依旧能得到先帝的庇佑!

   更是一种拉近刘氏和天下官吏、百姓之间距离的办法。

   毕竟,皇帝高高在上,寻常人连见都见不得。

   在以往,哪怕你对皇帝再忠心,皇帝也不知道啊。

   而且,对中国的贵族士大夫以及百姓来说,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

   社稷是刘氏的社稷,与多数人,还真是没有什么关系。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但,假如某人的先人,葬在帝陵。

   这就不同了。

   这意味着此人的祖先与先帝同在,这意味着此人既是皇帝的家臣,家兵、家官。

   这意味着,忠臣和义士,不用在担心皇帝不知道你。

   忠臣义士死后,无论高位高低,只要具体事迹被确认,就可陪葬帝陵。

   死后依然追随自己的君王,在九泉之下,辅佐和侍奉。

   上次马邑之战的战死者,就全部被准许入葬茂陵。

   天子亲自参加了战死将士的葬礼,还下诏赐予这些将士每人一件冥器,准许他们在九泉之下,依旧为其臣子。

   同时准许这些人的家族,在他们的灵位上,铭刻上一个‘御’字。

   这极大刺激和鼓舞了汉军的士气。

   此时,郅都将这个事情说出来,也算是一种安慰和告慰。

   将收敛战死者遗骸,同时装殓的事情视察了一遍后,郅都回到汉军大营,等待他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首先就是要接见那些投降的夷狄。

   此战,汉军重创了匈奴两个万骑(休屠部族和须卜氏族),彻底歼灭了当屠氏族的万骑,缴获了当屠氏族的大纛。

   同时逼降了浑邪部族的万骑,另外还有上万夷狄投降。

   这些夷狄,都是先前被驱赶来的炮灰。

   模样有些怪异,既不像匈奴,也不像中国人种。

   据他们所说,他们是被匈奴灭亡的大宛遗民。

   同时,他们跟大夏王国有些关系。

   大宛什么的是哪个犄角疙瘩的夷狄之国?郅都不知道。

   但这大夏就不得了了!

   刘氏遗落在外的亲人啊!

   当今天子甚至说过‘不复大夏,朕妄为人子,愧对先帝及列祖列宗。’这样的话。

   所谓皇帝动动嘴,臣子跑断腿。

   君王的意志,既是大臣的目标!

   所以呢,郅都直接无视了大宛人的样貌,反正,这个事情是天子要去考虑的问题。

   大宛人既然跟大夏有那么一点点关系,那就留下来吧。

   正好汉军也需要大量的免费劳动力。

   至于那浑邪王的投降,倒是有些意思。

   作为汉室高层,郅都当然知道,大鸿胪公孙昆邪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说服浑邪部族归汉。

   甚至将此事列为了大鸿胪衙门的重点工作。

   而现在浑邪王降了他郅都。

   “公孙老儿,估计要跳脚了……”郅都在心里笑了一声。

   但公孙昆邪的意见和态度,无足轻重。

   大鸿胪衙门甚至都已经快被排挤出九卿了。

   今天的汉家,武人当政,像大鸿胪这样的衙门,已经可有可无了。

   没看到考举士子宁愿去基层,也不愿意被分配到大鸿胪衙门养老吗?

   所以,郅都也只是一笑,就没有理会公孙昆邪可能的反应了。

   倒是那浑邪王,一见到郅都,就跟见到亲人,当场就跪了下来,叩首拜道:“外臣敬拜上国卫将军,恭问汉天子圣安!”

   此人的表现,郅都并不意外。

   不过,浑邪王的投靠,意味着,汉军在草原上撬动了第一块木板。

   马邑之战中楼烦王的投降,到现在,浑邪王也降了。

   匈奴在幕南的支点已经崩塌了一半。

   甚至可能在诸部族中营造出‘匈奴失其鹿’的假象。

   这对汉军和汉室是极为有力的!

   一个团结的草原,是很难对付的。

   但一个分裂的草原,却是很容易就能击败和控制的。

   当年的秦庭能镇压世界,也跟草原上四分五裂有关。

   所以,郅都对浑邪王表现的非常客气,他扶起浑邪王,说道:“大王客气了,大王率众反正,幡然醒悟,某必定上奏天子,为大王请功!”

   浑邪王立刻就笑出花来了。

   他听说过汉朝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狗腿子的事情。

   那个濊人,因为投靠汉朝比较早,现在人人都富的流油,小日子过的不要太滋润。

   即使是后来投靠的乌恒人和鲜卑人,小日子也好了起来。

   至于那楼烦王更是据说在汉朝夜夜笙歌,让人好不羡慕!

   这也是浑邪王愿意投降的原因之一。

   汉朝人比匈奴人,对自己的狗腿子大方多了!

   …………………………………………

   而与此同时,匈奴的帅帐中,气氛却是沉重无比。

   在今日一战中,匈奴人的傲气和骄傲,被汉军打光了,不仅仅打光了,还踩在地上,踩在泥浆里,践踏了一万脚!

   三个本部的万骑出击,这在过去,没有什么敌人能够抵挡。

   但现在……

   须卜氏族的万骑,被打残了。

   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甚至成为了累赘。

   左大将呼衍当屠自己的当屠氏族的万骑,更是全军覆没,仅有数百人逃回来。

   也就只有呼衍氏族的本部万骑毫发无损的回来。

   另外,休屠人被汉军打的就像落水狗,浑邪王干脆投降了。

   加上之前的丘林氏族的战败。

   前前后后,已经有五个万骑载在了汉朝人手里。

   匈奴贵族们都耷拉着脑袋,有些心灰意冷的站在账内。

   仅仅是汉朝的一支偏师,就如此难缠。

   那汉朝的主力呢?那支传说中无敌的不可能战败的‘神骑’呢?

   只要想到汉朝的神骑,失败主义的气氛就弥漫在大帐之内。

   就连最骄傲的匈奴贵族,此刻内心也是满满的挫败感。

   “明日一早,拔营撤军!”呼衍当屠坐在主帅之位,看着那些垂头丧气的贵族们,他的心里面也很不好受。

   此战,他的力量大大受损。

   绝对忠诚于他的当屠氏族全军覆没。

   须卜氏族的万骑也残了。

   可以想象,今年的龙城大会和碲林大会上,他会受到怎样的指责!

   在匈奴,失败就是罪过!

   战败更罪上加罪!

   而他坐拥优势兵力,却在汉朝一支偏师面前丧师辱国,能够活命,都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然而,呼衍当屠却依旧不服输。

   他站起来,对着诸部族的首领和本部的贵族们说道:“我们还有高阙可以依凭,在高阙城下,我要把汉朝人血全部放光!”

   听到高阙,其他人才稍微有些生气。

   是的,高阙!

   我们还有高阙!

   汉朝人是绝对不可能攻克高阙的!

   只要高阙还在,我们就没有失败!

   只要守住高阙,汉朝人就不可能在这个草原上停留太久,他们最后肯定不得不撤兵!(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