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上册)

南门桥(老南门大桥)

成都街巷志(上册) 袁庭栋 3202 2021-08-19 04:06

  南门桥(老南门大桥)

  被当代成都人称为老南门大桥的南门桥是一座古桥,因为早在战国末年这里就有桥梁;南门桥更是一座名桥,因为它的前身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桥。

  李冰开成都二江之时在二江上修了七座桥,其中有一座桥就在这个位置。当时成都的二江都从城南流过,为了交通的方便,内江和外江上各有一桥,内江上的叫江桥,外江上的就是这座万里桥。

  万里桥的得名是在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送大臣费祎出使东吴,在桥头饯行时,费祎感叹说:“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后人就把这座桥叫作万里桥。万里桥作为桥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华阳国志·蜀志》和《水经注·江水》。在唐代的一些诗歌之中,这个桥名就见得更多了,比如杜甫在《野望》一诗中就有“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之句。

  清末万里桥 [美]满理摄影 杨显峰提供

  需要说明的是,在绝大多数介绍成都的文字中都把万里桥得名的这个典故搞错了,说是诸葛亮在这里说了什么话。根据最早记载这事的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的记载,“万里之路,始于此桥”这句话并不是送行的诸葛亮说的,而是被诸葛亮所送的费祎说的。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这里送别出使东吴的友人?是不是大队人马要从桥上通过?不是,当时从成都出发去东吴的使者不是乘车骑马,而是在南河中乘船前往。今天万里桥的位置,在当时乃是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

  三国以后,有关万里桥的各种记载历代都有,可以基本确认的有两点:一是李冰时期所造的二江七桥只有这座桥的位置相对清楚,两千多年来位置未变,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桥梁之一。1988年在对万里桥进行最后一次维修的时候,在桥下发现过汉代的砖、时代不详的基石上的木桩孔洞和大量清代的木质桥基,这是万里桥多年来位置未变的铁证。二是这座桥一直都是成都通向南大路并通往乐山、雅安、甘孜直至西藏的重要孔道,桥畔长期都是成都的商业繁华区域之一,曾经是著名的“南市”。唐代诗人张籍写有这样的《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描绘了万里桥畔的繁华。从唐代诗人薛涛的诗句“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来看,再从唐代诗人王建的诗句“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巷里闭门居”来看,著名女诗人薛涛的住宅也应当距此不远,而不是在望江楼。在历代诗人的笔下,万里桥是成都所有文化景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之一。

  万里桥东北侧的南门城门外,城墙上写着孙中山语录:“革命要从自己的心中革起”。 20世纪30年代 胡剑提供

  万里桥下 1926年 [日]岛崎役治摄影 杨显峰提供

  万里桥边的繁华一直保持到了近代,而近代繁华市井图的亮点则是万里桥头西北南河边的枕江楼。开办于1906年的枕江楼是临江而建的著名川菜馆,以烹制江中的河鲜而享誉全城,以致在业内形成了枕江楼派。由于枕江楼既有把酒临江的环境,所有的鲜活鱼虾全都养在河边的大竹笼中,又有名厨制作的以醉虾和醋熘五柳鱼为代表的闻名全城的美味佳肴,所以成了不少骚人墨客的聚会之所。1938年,著名作家张恨水到成都,成都同仁20多人就在枕江楼为其接风。张恨水对景感怀,提笔在店主人铺开的宣纸上题写了如下的诗句:“江流呜咽水迢迢,惆怅栏前万里桥。今夜鸡鸣应有梦,晓风残月北门潮。”

  万里桥的具体形制,目前能见到最早的是北宋时期的资料。当时是五孔石墩木板桥,桥上建屋,是一座廊桥,桥西还有万里亭。万里桥历代都有补修,最后一次重要的重修是清康熙五年(1666)在四川巡抚张德地的主持下进行的,补修之后成为七孔的石拱桥,也是一座廊桥,桥额上还写有“武侯饯费祎处”。成都知府冀应熊在桥头题写了“万里桥”三个大字并刻石立碑。这以后又经过清乾隆年间与光绪年间的几次补修,清代最后一次补修是在1907年由赵尔丰主持进行的。清光绪十四年(1888)那次补修完成之后的开桥之日,曾经举行了一个在成都历史上罕见的高规格的落成剪彩仪式——踩桥。踩桥之人乃是在当时极为受人尊敬的文状元赵以炯(当时因为担任乡试主考来到成都)和武状元童中和(当时正在四川总督衙门为官)。文武状元同时踩桥,成为在成都久久流传的佳话。

  老南门大桥和桥头的枕江楼 20世纪40年代 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从1954年开始,曾经对万里桥进行了三次较重要的维修扩建与加固,加了引道,把拱面改为平面,桥面铺了沥青,两侧新增了钢架人行道,各种汽车都可以通行。为了加大城内交通的流量,1995年将万里桥拆除,在原址修建了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以后又在桥的上空修建了高架桥。万里桥拆除之后,为了让人们还能瞻仰古老的万里桥的英姿,成都市政部门在百花潭桥上游不远的南河之上新修了一座望仙桥,就是仿原来万里桥的样子修的,也有人叫它为新万里桥。

  枕江楼中的文化人(从左至右):冯友兰、倪青原、罗忠恕和李安宅。 1943年 [英]李约瑟摄影 杨显峰提供

  老南门大桥桥头河岸景色 1990年 陈锦摄影

  古老的万里桥是在1995年2月23日下午3点15分用炸药炸毁之后予以全部拆除的。老桥被拆除之后发现,桥基是用无数根木桩打入河床,上夯沙石,沙石上再铺以数百根8米长的枕木,枕木上再铺石板石条起拱,建筑技术十分独特。

  1995年2月23日老南门大桥被爆破拆除 韩国庆摄影

  百花潭桥上游正在修建的望仙桥(新万里桥)工地 1999年 韩国庆摄影

  万里桥一带新貌 2008年 王瑞林摄影

  万里桥得名于诸葛亮。在诸葛亮之前,这座桥又叫什么名字呢?宋人祝穆《方舆胜览》引李膺《益州记》说是叫长星桥,所以叫长星桥是因为李冰所造七桥上应天上的北斗七星,七座桥名都有一个星字;《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说是叫笃泉桥,所以叫笃泉桥是因为桥南有一个笃泉。

  当代的成都人把万里桥称为老南门大桥的时间不长,是在1939年有了下游的新南门大桥之后,为了把两座南门大桥加以区别之时才有的。有一些旅游读物中关于“民间一直称万里桥为老南门大桥”的介绍是不准确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