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豫州居中!
自大禹立九鼎,划九州以来,这块拥有大片平原的土地,就是天下的中心。
从地理位置,战略价值,以及战术施展,粮秣转运等方面来看,豫州都是整个大汉不可或缺的要地。
华夏大地自古以来,便是山川纵横,水土丰茂。
在没有工业科技的年代里,山川大河便是一道道天堑,阻隔了战术施展的空间,也为天下争霸增添了难度。
大汉十三州,北边的并州,幽州,凉州,都是苦寒之地,生计艰难。
南边的交州,扬州此时还是蛮荒之地,瘴气毒雾终年满布,人迹罕至。
西边的益州,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终究险塞难行,更兼有胡人蛮部占山为王,难以充分治理。
所以中原之地,向来指的便是兖州,冀州,豫州,青州,司隶,徐州这六个地方。
其中更以豫州历史最为悠久,地缘处于最中央,战略价值最大。
若不是未来几年豫州会成为群雄逐鹿的战场,林朝真想劝刘备领豫州牧。
而豫州之中,更数颍川,汝南为天下门阀士族云集之地。
当今天下士族,自然是以汝南袁氏,弘农杨氏为首。
除此之外,就要数颍川荀氏,陈氏。
而在此二者之外,颍川还有钟繇所在的钟氏,郭图郭嘉所在的郭氏,韩馥所在的韩氏……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这些士族虽自诩耕读传家,但又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种田读书,总要在暗中搞些事情。
其中最著名,也最有效的两项,就是相互吹捧和联姻。
相互吹捧自不必说,大家都是上流社会,自然要商业互吹一下,借以提高知名度。
等出名之后,清议界自然会给出相应的称号,来为名气保驾护航。
这时候朝廷一般多会征辟,那么重点就来了。
名气已经有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去当官呢?
不,绝不!
面对朝廷的征辟,当然是拒绝!
而且是多次拒绝!
拒绝的次数越多,越能证明你不贪图权势,不为五斗米折腰,名声才会更加响亮!
后来所谓的魏晋风骨,大多是受这时候影响。
只要你敢拒绝,朝廷就敢继续征辟,而且每拒绝一次,下一次的官职肯定更高!
大汉的官职,只要你有想象力,除了天子以外,没有什么是当不了的。
至于第二项联姻,也是理所当然。
还是那句话,大家都是上流社会,除了身份相等之外,自然也要沾亲带故,这样在朝中也好相互扶持,汇聚成一股力量。
再说了,咱们的子女不通婚,难道还能便宜那些泥腿子不成?
他们也配!
大名鼎鼎的杨修,杨德祖,就是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的联合产物。
那么只要杨修还在,两家的纽带就不会断,强强联合之下,自然是锦上添花。
只可惜,他们碰上了有兵有将有地盘,又不乐意搭理这些世家的曹孟德,一刀把杨修给咔嚓了。
……
颍川,颖阴县,荀氏。
陈元方近来很是无聊,自从上半年在朝堂上存了死志,怒喷群臣后,却发现因为他的一番话,大家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争斗,忙着争权夺利,压根没人搭理他。
所以,他没死成。
于是,他很失望。
当然,没人愿意成全他,他总不能自己抹脖子吧。
心灰意冷之下,陈纪弃官归乡,回到故里颍川。
这一待,又是几个月,却整日无所事事。
别人是年纪越大,性情越温和。
可陈纪已年过六十,但依旧性烈如火,但凡他看不惯的,都要怒而喷之。
对此,一大家子都只好让着他,顺着他,哄着他,就连他儿子陈群也时常苦笑相劝。
近几日,陈纪忽然听到了天子刘宏驾崩的消息。
不过他却罕见的没有悲伤,也没有愤怒,只是当晚也没有吃饭。
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陈群从许县前往颖阴,去拜访荀爽。
“慈明公可知,天子驾崩了。”
庭院中,双方见礼完毕,等家仆奉上茶水后,陈纪便直奔主题,却面色如常,看不出息怒。
荀爽比陈纪大一岁,性情颇为温和,听到陈纪的话,便点了点头。
“前两日收到文若来信,信中说了此事。”
荀爽一直把侄子荀彧,当成下一代家主来培养,双方虽是叔侄,却情同父子。
陈纪开口道:“慈明公,先帝驾崩,今上年幼,又有宦官乱政,这天下形势,是愈发不堪了。”
相比于陈纪的忧心忡忡,荀爽倒是安然静坐,甚至端起茶杯,吹了吹,喝了一口。
见荀爽既不表态,也不说话,陈纪有些急了。
“慈明公,你倒是说话啊!”
“元方,你想让某说什么?”
荀爽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反问道。
“这……”
“唉!”
荀爽笑叹一声,仰头向上望去,眼中却带了一丝苦涩。
秋日正午的阳光颇有暖意,但周遭吹来的微风,却是透心的凉。
“天下将乱,我等又能如何?”
荀爽看着陈纪,缓缓说道。
“慈明公之言,某不敢苟同!”陈纪面色严肃,朗声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自当匡扶社稷。时下危局,当拨乱反正,伸大义于天下,扶大厦于既倒!又岂能知难而退。”
陈纪这番话,说得义正严词,可荀爽却摇头一笑。
“想不到元方年过六旬,还有如此志向,某佩服!”
一说到年龄,原本踌躇满志的陈纪,顿时泄气了。
是啊,现在走路都需要人扶着了,纵有再大的志向,又有何用……
荀爽请了一杯茶,然后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元方,你我如今都已垂垂老矣,就算要匡扶天下,也应交于后辈去做。长文饱读诗书,足以承你之志,又何必忧虑。”
陈纪品了一口茶,轻叹道:“慈明公为何如此豁达?”
闻言,荀爽从怀中拿出一卷竹简,递给陈纪。
陈纪接过一看,正是孔子所著之《春秋》。
“某近来读书有感,既有治世,便总会有乱世。而乱世也总会终结,到时,便又是治世。”
荀爽抚须笑道,声音无比平和。
“这古今天下数千载,乱世与治世交替而至,此乃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改变。只是可惜,你我应该见不到治世的那一日了。”
“不过好在……”
荀爽说到这里,便停住了。
而陈纪,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好在族中能人辈出,足以继承他们的志向,最终平定乱世,使天下大治。
陈纪望着手中的《春秋》,默默无言。
盛衰相随,循环往复,永无休止,自古皆然。
就算是自己与他荀慈明,千载过后,也不过是竹简上的寥寥几行名姓而已……
正所谓,
春秋合卷,一眼见天地。
罢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