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变起(三)
“不用行礼了,给赵石搬把椅过来。”乾元殿上,李玄谨头也没抬,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桌面上牍堆的老高,上面几封都是印着加急大印的公,赵石进来的时候也见到宫内的太监从宫门一直排到这乾元殿,显然是但有加急书就要赶紧送到这里来的,乾元殿外殿上一群部的官员聚在那里,这些都是部承旨的小官儿,这时都被招到这里,不用问了,皇上这里有了什么决定或是宣召什么大臣,他们立马就得去办,到是宣召自己进宫是个太监去的,显见不是什么紧急的事情了,如此一来,宫内到处都弥漫着一股令人紧张的气氛。
坐在椅上,赵石随意的看了一眼坐在龙案后面的李玄谨,见对方脸色绷的紧紧的,眉头也皱着,满脸的疲惫之色,眼圈上黑色纹理已经显得很是清楚,也不知是多长时间没睡个安稳觉了,殿内几个侍候的小太监不时轻手蹑脚的送上热茶。
不远处站着的徐春朝他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神色间并没有什么紧张着急的意思,看来并没他料想的严重了。
半晌之后,李玄谨才抬起头来,晃动了一下酸痛的脖,似笑非笑的瞅了赵石一眼,站起身来,来回走动了几圈,这才淡淡道:“大战将起,乌云压城啊,也不知我大秦多少将士要血染沙场……”
一叹之间,话锋一转,“当年咱们君臣在巩义县相遇,想来还恍如昨日,当初你在院内跟崔先生的对答我都听见了的,朕是深以为然啊,联夏攻金。再下巴蜀,朕没有记错吧?一年多来朕都在为此做准备,此时已是万事俱备,只是周朝那边没有什么动静,西夏使者已然到了长安,并已允诺了结盟之事,大秦若进取太原,他们则出河套取云。嘿,果然如当年你所言,利之所趋,即便是世代仇敌也能同仇而动的。
不过关键却要看潼关一战,三十万大军啊,能从长安一直排到潼关了,你跟朕说说,这一战能不能催敌于城下?”
赵石听了这番更像是自言自语的话。心也是一动,这种切切实实影响历史的感觉让他感觉有些荒谬,也暗叹这位皇帝的大胆,他自己都没跟没底地事情,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这位帝王竟是信以为真了,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还真就走到了今日的地步。
脸上则面无表情,沉声道:“陛下既然已经准备万全。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最后还要看我大秦将士是不是奋勇敢战罢了。”
李玄谨摇头失笑,随后却是手扶桌案,眼光遥遥瞅向殿外,却好像是要看穿这千里山河,直面那三十万金军一般,良久过后,才收回目光。瞅了赵石一眼,不知怎的,绷紧了这些日的心弦这个时候却松了下来,烦躁的心绪也安宁了下来,不由指点着赵石笑道:“你啊,咱们初遇的时候你就是这般……而如今朕已身登五,又是你的长辈,你还是连句安慰话也没有。你就不能说两句好地。让朕高兴高兴?”
一个小太监正端着茶壶进来续水,闻言脚步一拌。差点没把茶壶扔出去,徐春赶紧上前,瞪了小太监一眼,将茶壶夺过,低声训斥道:“怎么回事?一点小事都干不利落,再这么粗心大意的,乱棍打死你个混账东西,还愣着干什么,快滚下去。”
小太监被他吓的脸色煞白,一边点着头一边躬身退了下去,到了殿外,才回过神儿来,乖乖,早就听说陛下面前第一宠臣就是这位羽林军指挥使大人,今日一见,果然如同传闻一样,听听陛下那话说的,丝毫都不见外,陛下可是比先帝要威严的多了,整日都不见笑模样的,今天却笑的如此和煦,说出来的话也如对侄一般,一点不像个帝王,真真是不得了……
“好了,不说这些,你知道朕叫你来是为地什么吗?”
“不知道。”赵石回答的无比干脆,虽然南十八向他保证过,但现在他心里真还没底,这位南先生能这么快影响到李玄谨这里。
李玄谨回头向徐春摆了摆手,“你出去守着,没朕的吩咐不得让人入内。”
等徐春脚步声渐渐走远不见,李玄谨才又坐在椅上,不过却半晌没有说话,赵石抬头看去,李玄谨目光正也看了过来,两人目光对视,赵石也看不出这位帝王现在正想的是个什么,不过脸色平静,没有恼怒之类的情绪,甚至眼还含着一丝笑意,心里顿时安定了下来,随即垂下了头。
等不多长时间,李玄谨这才道:“你真地不知道?”
不过这次他也没想在赵石这得到什么确切的回答,接着便道:“前些日御史台就上书参你行事有擅权之嫌,这个朕是明白的,太为乱,若没点霹雳手段,这长安城还不得成了阿鼻地狱?御史台的那些人朕更清楚,谁若是得了功劳,他们就盯着谁,看谁都和曹操似地,就算朕在他们眼里估计也是个没模样的,当年朕还是王爷的时候,他们没少往朕身上泼了脏水,所以朕没理他们。
但之后又有人参你国丧期间宴饮宾客,还在宴会之上让女鼓乐为乐,说的如同亲见一般,你跟朕说说,这个可是有的?”
赵石当即便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都是些手下的军士,还有家人眷属,没想到却传到陛下的耳朵里了,臣也是为了图一时高兴,过后是很后悔地。”
李玄谨闷哼了一声,想要板起脸来,但看赵石一点嘴上说着后悔,但脸上却一点悔过害怕的样也没有,却不由扑哧一笑,“言不由衷者当以你为首了……嗯,听说当时相府有个南先生在你府上是不是?”
这时见他这副模样,赵石更是心安,立即点头,“是,说是代杨相贺喜我升官的,臣也觉得有些诧异,臣这里和杨相可没什么交情,他派人来贺喜我什么?”
听了这话,李玄谨又是一笑,不过还是强自板起了脸,“哼,听说你们在书房里密谈了许久,谈的是些什么?可别说他一个长史,人出身,跟你个羽林军指挥使初一见面,就一见如故这样的话来糊弄我……”
赵石心里掂量一下,这些话自不会是南十八说出去的了,看来内衙还真是无孔不入,自己府里面的事情看样没一件是能瞒过这位皇帝的,不过他府内人员混杂,里面有巩义县地他自己带来地人,又有宫里送来的侍女,还有当初这位皇帝陛下府邸地佣人奴仆,就连如今的管家也是景王府的老人儿在充当,再加上从金国使者那里赢来的女,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想找到几个通风报信的实在是容易之极,到也没必要为了这个疑神疑鬼,以后再细加整治就是了。
琢磨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装傻好些,毕竟听对方的语气,并不像是要细加追究的样,“哦……不瞒陛下,臣和南长史确实是一见如故,他酒量不错,臣这里也是好酒,所以多饮了几杯……”
“行了,这官儿没当几天,本事到是长了不少……朕也不打算追究什么,你过来瞧瞧,参的你折现在有这么厚,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一天就是几张,瞧瞧这个,参你不忠于职守的,看上去题目到是吓人,但里面是怎么写的?身为四品国朝大员,不关心朝廷大事,整日闲往来,轻描淡写间处置羽林军事,又顾及家事,频繁回府探视老娘……
朕都不知道他是在夸你呢,还是在参你。
再瞧瞧这个,参你抄人府邸的时候违令行事,题目也挺大,再看看内里,只是将几件珍贵的狐皮袍给人家留下御寒罢了,嗯,好像还给人留了一处房契,这事还不是你干的,是你手下人作的主,说的到是清楚明白,他还不如直接参你手下人等呢,这朕要真是处置了,还不都得说朕没有半点慈悲之心,简直是狗屁不通。”
想想这些日他为潼关之事忙的焦头烂额,上的折却是杂七杂八,李玄谨不由有些恼火儿加着哭笑不得。
“说说吧,你和那位相府长史串通好了到底想干嘛?韬晦之策?还是这个指挥使不想干了,还有杜山虎整日在你府里呆着,右卫的军营都没去几次,是不是你的主意?怎么?是疑心朕过河拆桥吗?”I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