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公主日记

第21章 个中缘由

公主日记 金铃子 4996 2023-09-08 05:37

   对上安乐纯净的大眼睛,唐阔顿时产生了一股胸闷的感觉。

   他心想:果然是姑姑们把安乐保护的太好了,年纪又小,心思单纯,办事根本没考虑那么多。

   能出宫的都是良家子,一辈子出不了宫的才是罚没入宫服役的罪臣亲眷啊!

   唐阔赶忙清了清嗓子,对楚渊做出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解释道:“京城里除了给家中姑娘延请宫女教导规矩,希望她们嫁个好人家的,还没听说别人请宫女回家做活,便是请回去的也都当做座上宾,平日给许多月钱。能被放出宫的都是良民,或者被下旨脱了奴籍的,哪能再让她们卖良为贱。知法犯法,要罪加一等的,表妹你别好心办坏事,反倒是害了楚渊。”

   安乐真就不清楚所谓“卖良为贱”的问题,现代人不特意了解历史的话,能接收到的都是电视神剧,里面宫女当然都是“奴婢”,没有良贱之分。

   而且,雇佣些宫女回家做活,在安乐看来只是“做家政”这种聘用的事情而已。

   闻言她大惊失色:“难道还有这样的规矩?可我跟浅草、绽荷她们闲聊的时候听说许多进宫伺候主子的的女子出宫时候都年近三十,她们许多家中父母过世多年,因为年纪大、容貌衰败也不好嫁人,还有兄嫂容不下的,出宫之后过得很是凄凉。”

   安乐顿住声音,心虚不已的看了唐阔和楚渊一眼,慢慢垂下头,手指拨弄着自己裙摆上的刺绣花纹,放轻声音道:“她们伺候人的本领都很不错,难道凭双手养活自己也是错么……”

   虽然安乐不清楚别的,但很显然古代能够稳定的维持父系社会,最重要原因是生产力不够发达,农耕社会女子天生就不占优势,更何况女孩子又不能为官出将入相,她们能走的道路很狭窄。

   女子倒是可以做生意,但生意人一年四季都颠簸在路上,不知道要走的路是否危险,因此,走这样一途的女子也不多。

   最终留给女子谋生的手段极少,除了天生好命的高门女子有父兄扶持,其他女子谋一份生计大多失去高门大户做短工或者在商铺里面当伙计。

   楚渊终于正眼看向窝在唐阔怀里的女童,低垂着脸蛋的小女孩周身似乎都萦绕着一层薄薄的光晕,充满了人性之中最柔软的情绪。

   “心地善良”、“不忍杀生”的大家闺秀,楚渊知道的并不少,可若说赞同女子做工养活自己、挺直了腰板过日子的……他还真就是第一次见到。

   这或许是因为安乐公主年岁小,还不懂得该如何处事,但在边关见识多了女子自立自强的剽悍作风,楚渊觉得人活一世,无论男女,都依靠自己立身而不是凭借所谓的家世才是最为难得的。

   人贵自重,而后人重之。

   一辈子凭借父母兄弟生存的人,遇到时候哪能挺直了腰板为自己谋福祉呢。

   安乐公主虽然年纪小,可显然已经颇有些开阔的想法了。

   楚渊忍不住又看向圆润可爱的女童,幽深的眼眸中闪过一道柔光――难怪陛下如此宠爱此女,看来不光因为她是陛下血脉,还是因为灵秀可人。

   没入咸阳的时候,楚渊早已对“韩国公主”的大名如雷贯耳,只不过当初是因为泰兴帝给皇女的封地比皇子们总和还大而惊诧。

   大周太.祖既认为秦朝皇子无封地的举动于国有利,又心疼自己儿孙除了帝王赏赐再无进项,所以皇子成年后都能获得几个县的领地充作封地,只不过吸取了先秦诸侯大乱的教训,皇子不去封地,只领银钱米粮。

   泰兴帝给安乐公主的封地占了先秦韩国全部领地,其实是相当过火的事情。

   这个小女孩身上似乎集中了全天下最多的宠爱,甚至连闺名都充满了美好祝福的意思。

   楚渊悚然一惊,蓦然发现因为唐阔的粗心大意,自己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内容――“韩国公主”受封韩国,掌一国封地不假,可她的闺名哪是个寻常人该知道的?

   至少不是自己这样的外臣之子应该知道!

   “韩国公主”四个字本身便代表着荣耀和尊贵,但楚渊七岁便跟随父亲楚霆上将军出入过战场,心里深埋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疑惑。

   他不信命,不信所谓“生而高贵”,但此时,楚渊不得不说,看惯了边疆百姓求生的艰难,这个小小年岁便能够为了身边宫婢考虑的女童让他不由自主高看了许多。

   泰兴帝有个值得骄傲的好女儿。

   楚渊心中一动,忽然想帮着名为“安乐”的小公主实现她的愿望并非难事儿,甚至对自己的处境也有帮助。

   他略做思索,开口道:“皇后娘娘凤体欠安,公主何不以此向陛下进言提前宫女离宫的年纪,当做为皇后祈福呢?至于那些已经拖过了年纪的,楚某刚刚回京,家中无人伺候,倒是真的缺少些短工――短工不如奴籍,只需要签订协议,满了年限还可以再续,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安乐瞬间重展笑颜,向他伸出圆胖的小指:“我们拉钩。”

   这动作指节相互勾绕太过亲密,楚渊虽然认为安乐公主年幼无碍,却也不想留任何把柄――宠女儿的父亲大多没什么理智可言,所有男性在他们面前都是十恶不赦的敌人。

   楚渊只是伸出手掌立在安乐面前,柔声说:“君子之约,当击掌为誓。”

   安乐立刻伸出小手拍在他掌心,欢呼道:“一言为定!”

   唐阔是个粗枝大叶的人,根本没想过年幼的安乐和外男击掌有什么问题,见他们俩做好约定,心里松了口气。

   安乐在宫中受宠,但祖父位高权重,即使唐阔没参与唐氏家族事务,也能猜想自己家里做过写见不得人的事情――对高门大户而言,这种事儿是难免的,区别只在于多或少,程度深浅而已。

   唐氏绝不会收不签死契的奴婢,要是安乐因为这个要求得不到满足哭闹起来,唐阔真要两相为难。

   他既不能给家里找麻烦,也不能开罪陛下。

   楚渊和自己家里不一样,楚氏一门所出的环境要微妙得多,收下这些宫婢到真未必是一件坏事。

   楚氏和杨氏同为开国勋贵,两府都有国公的名号,但杨氏当家人杨中梓承镇国公位,身居大司马之职,常年在京城不离开,儿孙又都是没有领兵才能的人,现如今只能依靠陛下的信任过活。

   可以说杨氏一门若是年事已高的大司马辞世,日后只能依靠京中庞大的关系网生存,而太子妃正是杨氏家族关系网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整个杨氏与与皇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泰兴帝而言,杨氏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但楚氏与杨氏恰恰相反,楚氏代代出名将,定国公府的匾额浸透了楚氏一门忠烈鲜血,定国公府其中的“定国”二字名副其实。

   可惜,楚氏的优势也同样是劣势。

   出众的将领才能让每一任周朝皇帝都会在国家战事兴起的时候首先想到楚氏,派他们领兵出征,而周朝因为沿袭了秦朝剽悍的军队风格,并不怀疑武将,非要将武将的亲眷拘束在京师做人质。

   将军百战死,楚氏壮年而逝的男人不知凡几。

   为了延续家族,楚氏自然不会为了防止帝王猜忌就将妻子儿女留在京中,而是每一代都带上亲人。

   这样一来能够保证征战,也不耽误产子和对孩子的教导。

   因此,当楚氏一门父子几人同时上战场的时候,京城里的定国公府就会彻底变成一座令人惊恐的荒宅。

   人情都是走动出来,楚氏当家人在边关无妨,可他们亲眷同去便导致了与京城之中的亲戚关系不如其他人亲密。

   若非外族强横,周朝四境战事不息,如同楚氏这样手握重兵常年在外并且亲眷都不留下的臣子早就该惹来郡王猜忌了。

   事实上,即使事情真的走到这么可怕的地步,恐怕也无人敢为楚氏出头――他们家的兵马早都是养熟了的!

   这个麻烦早就在先帝的时候摆在了楚氏面前,幸而先帝虽然心中生疑,却碍于葛洛连年进犯、东进之心不死和朝局混乱而无暇他顾,楚氏这才有了喘息的时间。

   楚氏一门忠烈,断不能一怒之下反叛,做出令先祖失去太庙配享的荣耀,因而摆在他面前的只剩下唯一一条重新获得君主信任的艰难道路。

   所幸楚霆大将军不是个蠢人,一眼就从杨氏的道路之中发现生机,眼看战事将尽,他主动将子女全部送回京城,向泰兴帝表达忠心。

   既然是向帝王表达忠心,有什么比家中奴仆可能混杂了宫中密探更加有效果呢?!

   唐阔看向楚渊,只觉得自己在外认识的兄弟,脑子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这种釜底抽薪,逼得帝王不得不信楚家忠诚的办法都能瞬间想透,自己这个办事儿不过脑子的日后有事一定要多听听楚渊的建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