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张辽献策
安城以西四十里。
忽明忽暗的篝火不时噼剥作响,火堆旁,衣衫破损的袁术默然而坐,手中烧黑了的木棍随意的拨弄着火堆。
他的额头上满是血迹,眼睛微微的分开,嘴唇上的两撇小胡子仍沾着灰渍,张貌似平庸的脸上,看似没有任何的威严气势,却流露着一种含而不露的气势。
沉默如水的表情下面,却是一颗滴血的心。
刚刚战胜孔伷,纠结起来的人马,几天之内就损失殆尽,心中不痛才怪。
“淳于琼,淳于琼——”袁术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暗暗的在咬牙。
忽听远处传来一阵轻快的马蹄声,所有人的心顿时一紧,跟着就是此起彼伏的兵器出鞘声。
袁术的神经也跟着一紧,心说难道淳于琼当真穷追不舍,竟然追到了这里不成?
过不多时,听得了望的斥候兴奋的大叫:“是桥蕤将军!”
袁术悬挂着的心方始放松,眉宇间还流露出几分欣喜,他当即一跃而起,丢下手中的烧火棍,向着马蹄声方向奔去。
火光映照下,数骑飞奔而近,当先者,自是一身浴血的桥蕤。
桥蕤面带愧色,勒马于前,滚鞍下马,望着袁术垂首便拜。
桥蕤口中愧然道:“末将无能,致使主公家眷陷于淳于琼那贼之手,请主公责罚。”
听闻此言,袁术的眉头暗暗一凝,眼眸中瞬间浮现一丝阴霾。
不过那阴霾一闪即逝,袁术旋即将桥蕤扶起。
“家眷虽被陷,料那淳于琼也不会谋害,只要桥蕤你无事,我就安慰了。”
桥蕤又是感动,又是愧疚,虎目中不禁涌出热泪。
旁边阎象叹道:“这一战皆是我等不利,使主公损兵失地,眼下安城已失,汝南不可久留,主公当退守南阳、颍川。”
袁术沉默了许久,眉宇间渐露决意,腾的一下便站了起来。
“此役我虽败于淳于琼之手,诸位谋士武将尚在,形势远胜于在南阳期间。”
袁术语气决然,似乎已有打算。
阎象拱手道:“听主公的意思,似乎已有雄略?”
袁术捋着两撇胡须,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时隔数月,淳于琼重新夺取了安城。
攻取安城后的第二天,淳于琼便下令将数万余汝南之民,强行的迁往九江,将之编为屯田民。
在那里,刘晔已经在寿春附近,为这数万余百姓选定了数处荒芜的田地,仿效曹操的屯田制度,令这些移民开耕荒地。
扬州虽鲜有大战,号称户口数十万,但与天下大乱前相比,人口依然有大幅的减少,淳于琼所控的九江郡,自也有不少被遗弃的耕地。
淳于琼命刘晔清查户藉,虽然清出了不少逃编的户口,但以目前九江郡加上庐江四县的丁口数量,显然仍不足以支撑淳于琼扩军,或是发动长期的战役。
九江郡本土的土著民多有土地,若是强迫他们进行屯田的话,势必会引起激烈的反抗。
而从汝南迁来的这些难民,一来在当地没的势力,二来为战争所惊,盼着能够安定下来,用他们来充当屯田民自然是再好不过。
此时汝南这边乱成了一锅粥,所以淳于琼得以从容赶走袁术,再从容的将数万余丁口迁往寿春。
三天之后,淳于琼率领着他的得胜之师回到了寿春。
城门处,沮授、刘晔、蒋干等候立恭迎。
“恭喜将军凯旋而归。”沮授上前,拱手贺道。
其余刘晔、蒋干等诸吏,尽也上前恭贺,言语神情中,洋溢着对淳于琼敬畏。
淳于琼只淡淡一笑,摆手道:“区区小胜,何足挂齿。”
主臣二人皆笑,兴致高昂的入城。
“听闻将军此役还俘获了袁术的家眷,不知将军打算如何处置?”沮授问道。
“好歹也是袁公路的家眷,岂能慢怠,就把她们安置在我府上吧。”淳于琼很干脆道。
刘晔眉毛微微一挑,笑眯眯道:“听闻袁公路的家眷,可都是绝色的美人,将军将她们安置在府中,莫非是想……”
话未言尽,刘晔笑中已有几分邪意。
淳于琼怔了一下,旋即明白了他言下之意,心道这个刘晔,满脑子都是不正经。
冯夫人与袁安洋二人确为美人不错,不过淳于琼把她们安置于府中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二人,以免她们有个三长两短,世人会误以为他淳于琼没有气度,连两个女眷都容不下。
“那袁公路眼下败于将军,又成了丧家之犬,恐怕一时不会在于将军为敌了。”
笑声收敛,收敛把话题从女人身上引开。
淳于琼却冷笑道:“你还是不够了解袁术啊,我敢打赌,袁术此番回到南阳,不出数月,定会卷土从来。”
沮授微微点头道:“将军说得也对,袁术与主公交恶,如今家眷又被擒,待元气恢复后,定会卷土重来。”
两天后,寿春。
将军府中,酒气飘香。
主臣坐定,心中大快,举杯道:“此番痛击袁术,料想数月之内袁术定会老老实实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阶下众人不禁都相视大笑。
当下淳于琼便开宴豪饮,庆贺痛击袁术。
这一场酒宴的气氛,自是十分的快活。
酒过三巡,张辽移座近前,问道:“将军神武雄略,但眼下却只有九江全郡及庐江一隅,兵不过万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张辽果然非一般的武将。
淳于琼心中当然有一套自己的方略,却也不明言,反问道:“文远可有何高见?”
张辽也不拐角抹角,直言道:“扬州之地,地处偏远。远离中原,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而徐州之地,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户口百万,将军何不夺取,以为立足基业,顺江南下,占据扬州,待中原有变,便可挥师北伐,如此必成大业。”
听闻张辽这一番洋洋洒洒之词,以智谋自诩的沮授、刘晔不禁变色,似乎为张辽的远见而震惊。
纵使是淳于琼,心中也颇为惊奇。
人言张辽乃智勇双全之将,果然是名不虚传,不愧是五子良将、威震逍遥津的猛将。
淳于琼不禁暗暗点头,为自己能有如此一员良将而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