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重生之名门财女

第30章 节 吃货一枚

重生之名门财女 郭怕肥 5568 2021-08-03 13:39

  可惜老天爷听不到她内心深处那激起澎湃的呐喊之声。

  习惯了就好。

  亲人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其实亲人……那种伤心,久了,也就淡了,谁离了谁还不是一辈子?又哪有父母真能陪你到老的?

  人能拥有的,也永远不过是自己。

  所以长歌难过的时候,是真难过。过去了,日子她也会认认真真的过下去。

  认真过日子的长歌,这几天除了看书,练字之外,便是拉上雪见和刘妈妈,研究起吃食来。她觉得自己很应该身残而志坚,当好好享受生活才是王道,瘫都瘫了,天天阴着张脸,自己难受不说,还让别人也跟着没个舒心的好日子过。那叫损人不利已,不是有句话叫当生活那什么什么了你,你不能反抗,不如享受么?

  她觉得自己在无法更改客观事实面前,不如摆正心态,快快乐乐的活着才是王道。

  “妈妈,好久没有吃您亲手做的面了,我这几天嘴正馋着呢。”长歌拉着刘妈妈撒起娇来。

  刘妈妈是个三十多岁的圆脸妇人,眉目慈和,身上穿着半旧不新的宝蓝色褙子,头上只挽了个髻,用一根银钗簪着。此外并无他饰。

  见长歌跟她卖痴撒娇,刘妈妈眼里带着笑意,带着怜惜和疼爱道:“晚上就给你做,又不费什么事儿,才好午间我已让厨房里和了些面,正发着呢,到晚上擀了面条正好。阿芜想吃什么面汤?鱼厨房里也有,昨儿南庄有头牛伤了,报到了衙门里,已经杀了,南庄那边知道阿芜在这边,特地让人送了些来,吃牛肉面也成。或者把牛肉炖了,明儿给阿芜做蕃茄牛肉。我记得阿芜爱吃这个,只是牛肉难得。从前在京里时还好些,将军府里时常送些来,如今这一两年,阿芜可真是一次也没尝过呢。”

  长歌听说有牛肉,心情大好:“送了多少来?”

  刘妈妈笑道:“约有四五十斤呢,本来可以多送些,刚好县里的一位官人家里办喜事,多讨了去,咱们就只得了这些。不过这个天气也不耐放,四五十斤的量就刚刚好。我让人腌了些,留着日后再吃,不过这牛肉,还是新鲜的吃着香。”

  长歌道:“那是。就照妈妈说的,做个蕃茄牛肉,也红烧一个。另外的,晚上咱们涮火锅子吃。余下的那些,留些让人送回家里,再做些肉脯,好给允泽当零嘴儿。”

  刘妈妈自是应了。

  长歌就又说起面来:“妈妈擀的面最劲道,别人做不出那个味儿来,又细又韧。倒不必用牛肉作汤,冬天里吃自是好的,可这个天,总嫌油腻了些儿。我记得从前在哪本闲书上看到过,说是有一种面汤,以青鱼的鱼鳞,鱼腮煮汤的,鲜美的称得上人间至味,不如咱们也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好味道?”

  刘妈妈听了,吓了一跳,阿芜这可不是疯魔了?那鱼鳞鱼腮,最是脏淹之物,怎能拿来做吃食?

  “这可不成,妈妈虽不懂书上的事儿,可鱼鳞鱼腮那是多脏的东西?怎能入阿芜的嘴?这话可万万别再提了。阿芜若想汤鲜美,如今虾子虽还未上市,要咱们住在庄子上到底便宜,回头就去吩咐那些小子们,明儿去捕些来,妈妈用虾仁给阿芜做汤可好?”

  虽是责备规劝的话,可是从刘妈妈嘴里说出来,带着无尽的亲昵和宠溺在里头。竟是把个长歌当小娃儿哄了。

  长歌不由有些好笑。

  父母对子女皆是如此,哪怕是儿女几十岁的人了,自己都为人父母,可在父母眼里,任何时候,也还是个孩子。

  刘妈妈虽然只是她的乳母,可十几年处下来,长歌在她心里,和自己的孩子也没什么区别。长歌也爱粘着她。在她面前,倒比在娘子面前,更多些小儿女的憨态。

  刘妈妈只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长歌的乳兄,这几年刘妈妈跟她们一道来了山阳,儿子媳妇并不在眼前,她一腔慈母之心,就都用在了长歌身上。

  长歌的腿出了问题,最难过的,倒不是长歌本人,而是这位妈妈。

  长歌知道她是真心疼自己,她娘又去了,身边没个长辈,待刘妈妈也越发亲近了。

  因此刘妈妈虽也是奴婢仆妇,可在文家,便是文天歌和陆氏,也是要多看重几份的,在下人中的体面,丝毫不比陆氏身边的管事嬷嬷差。

  若是平时,刘妈妈说什么,长歌也就听了。

  可她也不知怎的,这几日就想起来她前世时最爱吃的奥灶面,一直想试试能不能做出那个味儿来。

  奥灶面是昆山的一道名面。昆山的酒店里,主食往往都有这道面。不过最正宗的,却是昆山亭林路上的一个百年老面馆,奥灶面馆里的。长歌虽然前世时就出身山阳,当然那时候山阳已经叫淮安了,淮安临近长江,虽然不算是江南,但却也算是鱼米之乡,主食是以大米为主的,可她却偏爱面食。不管到哪里,若是当地的面条有名,她都会去尝尝。淮安人早餐也多以面条为主,吃的并不便宜,好的面条,一碗也要二三十元。这个价可不是什么连锁的面馆里的,而是街边的小吃馆的价格。但胜在味美,也就值得了。

  长歌尝过昆山的奥灶面后,就大爱上了这种面品。

  若是想不起来也就罢了,既想起来了,不试试,总是放不下。

  因此长歌笑道:“脏不脏的,只要做的干净了,哪里就又脏了?这就可比猪羊的肚子肠子类的,若说脏,那才是真脏,可做好了也是美味不是?咱们又不是吃不起饭的人家,弄这个出来会叫人笑话穷酸,咱们做呀,做的好了,人家只会说咱们家在吃上头讲究呢。妈妈先也别恼,左右试一试,不成咱就不吃也就是了。再说了,鱼鳞也算不得脏物,到时候好好用盐水清洗一下,去了污也就是了,就是那鱼腮,也多过几次水。就算阿芜求妈妈了。我就是好奇,想试试。既是书上说的法子,肯定成的。妈妈您想,那写书的可不都是雅人?且能写到书里,当个事儿记下来,就证明真是好东西些了,要不然,那些先贤们会巴巴的当个事儿记下来?”

  刘妈妈一想可不是?再说长歌这么软着调子救她,她心里先就不忍了。想着到时候做出来了,她自己尝尝,若真成最好,若是不能,也是先过的她的嘴,且伤不着阿芜呢。

  刘妈妈便应了下来。

  长歌这才道:“其实这面也有个名字,叫奥灶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的。我记得书里,这做奥灶面的一定要是龙须面,且盛面的碗,也需是用热水汤过,然后赶以儿的装面的。最是讲究三烫,面烫,汤烫,碗烫,咱们只要把握住了关健,想来做出来的必不会差。”

  刘妈妈疑惑道:“龙须面?这妈妈倒没听说过。”

  长歌这才想起来,这会儿她哪里去找什么龙须面去?

  不过,这也不是多难的事情,龙须面,不过是个说法罢了,重点就是面条得细如发丝。

  刘妈妈自己做出来的面条,虽不至于细到那个份上,可也算得上极细了。

  长歌便笑道:“大概就是个叫法,说是面条要细的意思,越细越好。”

  刘妈妈这下心里有了普,这却不是什么太难的。

  便点头道:“那咱们晚上就试试,只是厨房里的婆子们没做过这个,我且去亲自看着。那面条也再没有能切的比我再细的。回头弄好了,再让咱们阿芜解解馋。”

  说着,便要去厨房里,长歌也到了要练字的时间,便不拦她。

  刘妈妈起身了,这才又叮嘱长歌:“虽说练字儿是好事,可也不能伤了眼。”又叫边上的绿萝,“照顾些阿芜,别叫她喝了凉茶水。”

  绿萝应道:“瞧妈妈,奴婢又不是小孩子了,哪里会象前些年那般粗心?妈妈且放心去忙吧,您不在这几个月,十一郎这里,可都是奴婢留在屋里伺候的。并没出过错儿。雪见姐姐也对奴婢放心的呢。”

  雪见之所以让绿萝在长歌身边伺候,其实哪里是因这丫头周到?只因她性子活泼,爱说笑,有她在长歌面前,也能逗个趣儿。几个丫头里,长歌倒也确实是最喜欢绿萝的。

  刘妈妈笑了一句“看把你能的”便去了。

  绿萝便推了长歌去书房,又帮着长哥研墨。

  练了会儿大字,觉得手也有些酸,脖子也有些累了,便停了下来。

  抬看一看窗外,已是斜阳晚照。

  长歌伸了伸腰。绿萝机伶的递了茶水过来:“十一郎先喝杯水润润嗓子,才刚厨房里送了点心来,大概是妈妈见十一郎练字辛苦了,这会儿也到了饿的时候,让十一郎先垫垫肚子呢,不过刘妈妈也说了,不可多吃,要不晚上得吃不下晚膳了。”

  被绿萝这一说,长歌还真觉出几份饿来。心里又想着不知道她那奥灶面,厨房里试的怎样了。

  她只是爱吃,其实并不知道奥灶面是怎么做出来的,虽然因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曾经百度过,但也只知道大概的食材。比如得是龙须面,汤是青鱼的鱼鳞和鱼腮煮出来的,还有要上好的红酱油做红汤。别的却是并不知道的。

  不过就是这一回不成,那也没什么,好吃的食物,哪是一次就能试成的?若真如此,个个都能成大厨师了。总得反复试验,方能做出最合口的东西来。

  其实世间万事,何尝不都如此?

  正想着,就听外间双林正问守在屋外的双木:“姐,十一郎可练完字了?我有话要回。”

  还没听双木回答,长歌见就屏风外伸出张笑脸来,可不是双林是谁?

  双木在她身后斥道:“你这性子需得好生磨了,怎越发没个规矩?不知道要先问一声才进去?十一郎纵得你,越发没有规矩了。”

  双林回头朝着双木做了个鬼眼,一回头,见长歌正望着她,伸了伸舌头,笑道:“双林有话要回十一郎,十一郎可闲了?”

  长歌笑着招了手让她进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