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定慧初修

慧学

定慧初修 南怀瑾 著述 4586 2021-08-04 15:44

  慧学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学,学何道?会,会何法?有学有会,恰恰学错、会错。然则无学、无会邪?曰:否!否!有且错,况无邪?进云:有无不居,学人究从何会?先生曰:当人开眼阖眼,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即菩提道果也。菩提道果者,慧果也。慧果者,佛果也。能如是,即上趋乎三藐三菩提也。宁舍此而别有他学曰会的取邪?故曰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或曰:初机者不言修,云何达道?况今之修道者,遍诸方何邪?

  先生曰: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船子诚曰:藏身处莫踪迹,莫踪迹处莫藏身,唤作修道人。不如密多曰: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唤作修道人。百丈曰:即此用,离此用。离此用,即此用。唤作修道人。舍此不图,取善舍恶,观空入定,悉属造作,统摄驰求。讵知转求转疏,转疏转远,穷劫不能履乎上阶而趣慧果也。悲乎!悲乎!六祖能曰: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者,智慧也。三昧者,正受也。舍此则邪则愚,而非至行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杂无染,来去自由,通达无碍,是为无念。若百不思,百不想,合眼瞑坐,常令念绝,即是法缚,乃边见也,不名无念,不名般若。讵曰三昧邪?马师曰:前念、中念、后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唤作海印三昧。是法也,不历阶梯,亦无顿渐,悟此即登佛地,一切不假他求。曰上根,曰中根,曰下根,曰三学,曰多学,曰万行,曰一行,皆方便而言,就行人迷悟,示践履差齐耳。今兹权开四法,导彼初机。若曰悟门,极尘沙而罔罄,开一法已云多,固不计也。

  一、随体消。

  长庆叩百丈之室曰:愿识佛性义。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庆曰:识得后如何?丈曰:如骑牛人归家。庆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禾稼。庆从兹领旨,享受下半截风光,更不驰求。此随体消之楷范。是法也,易滞在体而难脱落。古德曰:就体消停得力迟。

  二、从缘入。

  香严击翠竹以明心,灵源见桃花而悟本,从缘也。古德曰:从缘入者得力强。盖谓其直切契证,而远离乎情缘意度也。

  三、依文字。

  依先圣教言,如理而知,知实而行,或观或止,以戒以诚。丕说诠乎已言,幽理彰于未着。句破楞严,先型悟则。语阅玄沙,竟彻灵源。曰:依文字。古德曰:从文字得力者弱,盖幽虽渐着,理难彻忘矣。

  四、参话头。

  此法至易至简,至高至玄,胜行中之特行,要法中之妙法也。以言乎义,空生莫赞。以言乎慧,身子莫诠。摄上中下三根,普过未现三际。行者何修得闻此法?既闻此法,即得此法。既得此法,喻如金刚王剑,魔来斩魔,佛来斩佛,何坚而不摧邪?伊庵曰:是法也,穷未来际而不渝。知言哉!爰以六说,略尽其义。

  (一)话头之缘起。

  话头者,黄檗揭于前,妙喜倡于后,比来宗门下客言,趣乎入处,莫不竞尚话头。而古人一言一句,契机契理,息心忘心,发明大事之风,不必曰无,然亦渐寝也。原古人纯笃,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异域抉择,殊方趋诚,心摇摇于胜义,情殷殷而神一。孟子曰:是集义所生。集义而非,非话头,即话头。话头之义,实亦潜寓也。末法人情浇薄,集义既难,趋诚者少,而此法门,遂应运而诞也。旨哉!旨哉!千古不渝,人百其口,讵能罄赞。

  (二)话头之殊胜。

  当人果能直下荐取,探堂达寝,固无论也。其或未然,宁离功用。且谈功用者,不越止观。

  是法也,止观双运,遮照互通。止则沉掉皆破,观则体用齐彰。惧显而放遮以诠实,虑隐而拘照以明真。不沉不掉,无放无拘。入乎否邪?此观音入德之门,诸菩萨入德之明,三世诸佛、一切贤圣入德之门也。然则参法伊何,说如下支。

  (三)话头之参法。

  法本无法,无法亦法。今必依法,便摘古德参情数则似之,以新来学。黄檗运曰:若是丈夫汉,看个公案。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无?州云:无。但二六时中,看个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着衣吃饭处,屙屎放尿处,心心相顾,猛着精彩,守个无字。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华顿发,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便会开得大口也。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阙。到这里,说甚么阎王?老子千圣,尚不奈你何!

  赵州谂曰:汝但究理坐看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

  大慧杲曰:当人当以生死二字,贴在头上。茶里饭里,静处闹处,念念孜孜,心知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亦不得;到这个境界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切莫放过,正好把一个话头,直截看下。看时不用博量,不得注解,不用分晓,不得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会,不得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得向师家说处领略,又不得掉在无事甲里,行时卧时,但切切提撕,提撕得熟,口议心思,都不能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莫滋味时,千万莫要退志,正是好消息到也。

  又:把一个话头,喜怒静闹处,亦须提撕,第一不得用意待悟。若用意待悟,则谓我至今迷,执迷待悟,纵经尘劫,亦不能悟。但举话头时,略抖擞精神,看是个甚么道理而已。

  又: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无?州云:无。此一无字,便是破生死疑情的刀子也。这刀子把柄只在当人手中,教别人下手不得,须是自家下手方亲。若舍得性命,方肯下手。反之,亦须在疑不破处,捱将下去,倘蓦然自肯,舍命一下便休,那时方信静时便是闹时的,闹时便是静时的,不着问人,自然不受邪师胡说乱道也。

  又:日用二六时中,不得执生死佛道是有,不得拨生死佛道是无,但只看个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无!如是参法,舍是无法,行人但行是法,无事不办,即名胜行、上行、梵行。可忽乎?

  (四)话头之歧路。

  古德参话头得入者,指不胜屈,而策意行心,略不外上之理趣。果能把此一心不异,蓦直而前,何坚不摧,发悟可立而待也。然则话头法门,百益而无一害乎?曰:否!钱伊庵云:话头之弊,歧途有二。伊庵造诣,固不足称,然检点斯处,亦有可取,宁曰以人而废言乎?今说之,以餍行者。

  钱伊庵曰:参话头之弊,厥有二歧,一说道理,二认光影。如参无梦无想公案,忽然自心谓云:不过令断妄想,亦别无奇特。又谓既无梦想,何有主公。更以所参在无梦想处,而实悟不在,此之类,各各游思,种种妄想,落说道理边收也。参情紧急,忽觉本心如日当空,或如孤灯独照,或密入无间,或大弥虚空,或金光闪烁,或暗然空寂,或大地平沉,或见佛菩萨像,以及一切殊胜非殊胜,种种皆光影边收,非悟门,非本心也。

  上之种种,无一而非透路,无一而非要门,总在当人明得透,信得及,把得住,一闻便信,一信便行,一行便深,一深便直趋而入阃达奥,方堪称为宗门种草。若徘徊歧路,相羊两头,痴云甚矣。(五)话头之检择。

  检择话头,以何为尚?大慧杲多主单提无字。天奇瑞专以谁字示人。伊庵则以无梦无想,主人公毕竟在什么处安身立命?为学人必参;此乃能于八识上大亚一刀云云。余意不然,火器铁器,均能杀贼,任一话头,皆可结秀。苟能激得学人疑情起者,便是杀贼利器,固不必拘有义路、无义路,或半有半无义路等。所谓欲尚无所尚,欲为无所为矣。比来丛林,总以念佛是谁?交令学人一味死参者,亦可笑也。

  (六)话头之罢参。

  问者曰:参究话头,以何时已?

  先生曰:是话头也,在未悟前,为方便般若,既悟后,为实相般若。未悟前,参一话头,便是一话头,有参时,有不参时。有打成一片时。有走着而片段不成一片时,迄彻后,一话头赅一切话头,一切话头为一话头,大地山河、风云雷雨、四时八节、人我是非、一切三昧、一切修多罗、十方圣哲、四类含生、语的、默的、静的、动的,何一而非话头?学人到此,参也是他,不参也是他,觅一星儿参与不参皆是戏论,皆是诤语,皆不可得,何时而已?落在何处?当人自检,思之!思之!

  曰戒,曰定,曰慧,支开为三,理原不二。任何一学,皆可了彻本来,发明大事。未了彻前,三学竞秀,理有万殊。既了彻已,一物也无,事非殊致。以戒言,能持即定,知持即慧。以定言,知定即慧,能定即戒。以慧言,能慧即戒,常慧即定。明其德曰:智、仁、勇。即其体曰:法、报、化。绳其用曰:戒、定、慧。随处立名,立名即真。既有真也,妄即虚形。非离真而有妄,实藉妄以诠真。真妄虚名,三学焉寄?非达天德者,其孰能游!志公曰:无智人前莫说,打汝色身星散。大慧杲曰:无智人前莫说,打你头破额裂。今昔永叹,贤哲徒怀。

  摘自《维摩精舍丛书·黄叶闲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