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四十三,张艾管他叫苏逆以示区别。为什么要找来一个老阿訇呢?因为这个人不能殉教,他殉教了西北永无宁日。他必须死,但要以判教的名义处死。虽然朝廷的话没人信,但老阿訇德高望重,回民中威望极高,他说苏逆是邪教,那他就是邪教。
只要他被宣布为邪教异端,事情就好办了。朝廷的镇压是维护《古兰经》,尊重回民的信仰,阻止了邪教分子屠戮乡民。威信重新树立,那统治也就恢复了。老阿訇和朝廷合作,张艾也可以顺水推舟给新教一个地位。一切都是钱的问题!朝廷承认你,但你要改动教义的解释。按张艾的设想,让新教也成为一个门宦,但是!必须封教。他发现新教圣人马明心有个要求,因为他师傅的教只传了七代就封教不传,所以他也不超过这个数。那就好办了,六代封教!马明心算一代,他师傅算一代,老阿訇自然也算一代,那就剩三代,够数就封教门。
一边给钱,一边限制人数,把他纳入监管范围,胡萝卜和大棒齐下,这事情不就摆平了吗?
完美!
原本张艾还以为新教的老阿訇们有些脾气,没想到消息一出就有老神仙主动上门服务。张艾与老神仙进行了友好而轻松的交流,就搞臭苏逆,将他钉上历史耻辱柱一事达成了基本共识。如果不出意外,史书上会记下这么一笔,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冒充新教名人搞分裂国家的造反活动,被朝廷镇压,经过宗教人士和朝廷官员一致认定,此人是典型的邪教头目和极端分子,罪大恶极,押赴京城执行死刑。
张艾也是这么认为的,和琳点个头,上个折子,事情就结束了。然而……
“可恶!那个和琳磨磨蹭蹭就是不答应!”索特纳一进帐篷就大喊大闹。
“嘘!”张艾急忙止住这呆子。“这不是出去办差的时候,小心隔墙有耳!怎么不答应?”
“他要苏逆,你说可气不可气,又不是他抓的,凭什么?”
“原来就是这样么?”张艾大笑,“给他。”
“啊?”
“我们要他何用?”
何用?索特纳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一万点的侮辱,你不知道这个人可以换很多银子和封赏吗?
“你不想当他妹夫了?”张艾冷不丁吐出这话来,把索特纳说傻了。
这蒙古大汉傻愣愣的站了半天,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张艾忍不住窃笑,呆若木鸡就是说这个吧。
“好了,你什么人和琳还不知道?不跟他吵反而不正常。你去见他就说想通了,把人给他,他就领你情了。”
索特纳答应下来,嘟嘟囔囔的往外走,张艾没听清他说的是啥,只是跟着送他出帐。
“和琳我日你妹!”
索特纳是用蒙古语骂的。
好啦,和一地百姓的和平安宁相比,你个人的那点赏钱算不得什么,张艾自己的那点赏钱也算不得什么。张艾并不喜欢那些昏庸守旧的文官,也不喜欢视人命如草芥的和琳,但他更不喜欢打着反对和正义的旗号造反的人。一个强权打倒另一个强权得到的还是强权,而倒霉的永远是脚下的普通百姓。他要这里长治久安,而不是一时的功绩,为了这个目的,一个苏逆算得了什么。
我要他何用?!
对张艾来说,苏逆没什么鸟用,但他手下的人并不是这样。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张艾连夜跑到索特纳的营地。苏逆已经投降,他手下的人马也都放下武器,关押在大营里。说是关押有点不合适,应该是圈。一圈营墙把两千多降卒围在里面,看管起来。
两人见面,只是简短的寒暄,张艾直奔主题:“这些人配合吗?”
“挺好的,那苏逆叫他们投降,他们就投降了。”
“要投降就投降,要死战就死战。”张艾喃喃重复一遍。“兄弟,有件坏事我要为西北百姓做,不知能不能帮我。”
“兄弟尽管开口。”
张艾闭上眼,沉默了一会儿:“杀降。”
“为什么?”
“这两千人如果蒙苏逆福泽获释,必定仇恨朝廷,心思报复,恐为后患。我不想拿陕甘千万百姓的性命做赌注。”
索特纳心头一冰,杀降不祥。但出于对兄弟的信任他没有怀疑太久。
“行!我这就去安排。”
“国有难,回必乱。此事不得已而为之,艾,谢兄弟成全!”张艾话未说完单膝跪下。
“兄弟哪里话!这帮人哪个不是杀人狂魔,放下屠刀就TM能成佛,那被杀的好人谁去交待?!”
“好!若朝廷怪罪,就推说是我的主意。若上天怪罪,就折我的阳寿。”张艾扶住索特纳,坚定的说道。
营墙上逐渐多了一些兵丁,他们手持弓箭火把,冷冷的注视着下面的人。
“杀!”索特纳亲自下达命令。
绿营兵将火把甩到人群中间,漆黑暗夜中,火把流星般划过,将营墙照得一片血红。弓弦骤响,乱箭齐发,死神在收割,这些人前一刻还在憧憬着活命,如今却要面对死亡。他们哀嚎乱走,在纷飞雪花下中箭倒下,血溅黄沙。每一个人都被几支箭簇射穿,抽搐着挣扎,直到再也无法动弹。
“下雪了。”
雪花逐渐落在黄沙上,一开始还变成了水,化作黑泥,慢慢的,白雪开始占据了地面,改变了颜色。雪夜杀人,无论多大的动静都会被暴雪掩埋。哪怕血流成河,哪怕红雪满地,最终都会化作天地间一片苍茫。
“这就是天道。”张艾看着满天白雪,任由雪花滚落脸庞,“他只会维护天地间的秩序,保护最广大的众生,从来不会在乎忤逆规则者的感受。”
“兄弟,你是对的。”
“我会写认罪的折子。”
“算我一个,我下的令!”索特纳揽住他的肩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自古的规矩,他们做了就要还!”
是的,这也是自我安慰最好的借口了吧。张艾苦笑,乱世哪有什么对的和错的,鬼头刀下,谁又杀得理直气壮,谁又死得罪有应得。
索特纳没有找借口,什么战俘叛乱,什么借机闹事都没有写,就一个理由,这些人都觉得自己受了苏逆的恩惠才逃脱一死,日后必反,不如现在就杀了。日后造反现在杀,在宋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莫须有。张艾觉得,自己这么做肯定是完蛋了,乾隆皇帝非把自己罢官免职不可,运气好呢不会加上“永不叙用”四个字,哪天新皇帝登基了免了你的罪过,还可以捐个小官当当。如果“永不叙用”,那你这辈子就可以去种田了,或者在哪个书院里教小孩子读书。张艾成绩这么好,教书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吧。
张艾心怀坦荡,完全没有心理负担,请罪书写了,苏逆也押解京城凌迟处死,给新教阿訇的待遇和琳也写了奏折,几乎可以肯定兑现。斩草除根,克竟全功。从此西北不说永不复反,至少几十年内可以保证安定。这几天等着皇帝降罪,也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八百里加急把文书递交上去,大约也要十几天才有回复,索性养肥一些,以后可能就没机会吃这么多的肉了。
但是他想错了。乾隆朱批八个字:“眼明手辣,最快人意。”
用人话说就是:杀得好!乾隆皇帝非但没有责怪他们杀降,而且还称赞他们眼光独到,决策英明。人命,在我大清的眼里从来不是个事儿。反而是他那份请罪书逻辑清晰的分析和勇于担当的气魄让乾隆皇帝对他青眼有加。这个时候,与张艾一起考中进士的优秀学生们已经进入了翰林院,他们或是直接担任编修,或是在随后的朝考中拿下资格,获得读书人最高荣誉——翰林。
以大清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不入内阁那自然也就进不了军机处。字里行间,明眼人都看出乾隆有些后悔了。董诰王杰二人虽然脑子很古板,但是眼光是对的,就是自作聪明把事情搞砸了。乾隆想用这个人,但是没法把他放到那个最好的位置上,因为程序不合规矩。规矩,比皇帝还要大,特别是在汉臣中间。但他也怪不得和珅,当初是和珅把卷子从废纸堆里翻出来的,说这个人虽然字有点不好,但文章很不错。是他乾隆自己以字取人,觉得这人字写不好,人品也一定不怎么样,给个同进士就了事了。
事实证明,乾隆这辈子就这点出息了,就脾气秉性上,他已经被和珅吃透了。
怎么处理呢?升?升的太快了,不合规矩。赏?年纪轻轻的也不好赏,容易骄傲。就在难办的时候,和珅给乾隆献上一策,有一个位置,张艾不仅可以去,而且能得到很大的锻炼,以后能成大清一方主梁。
除了翰林院,还有这么个地方?
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