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陆西侧
31 大陆西侧
1200年左右,玛雅帝国在中美洲崛起,而在这个时候,印加族血洗了库斯科的整个村落。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两段崭新的历史正在展开。
在中美洲大陆桥上,入侵者托尔特克人(Toltec)统治的奇琴伊察城(Chichen Itza)正面临着被侵略的险境。其国王实行活人血祭,通过祭献这些圣洁的血肉之躯来确保统治。但是祭祀活动并没有发挥作用。在12世纪和13世纪之交的某个时间,玛雅国王胡纳克·凯尔(Hunac Ceel)发动了一场针对邻国奇琴伊察的攻击。为了突袭强大的邻国,胡纳克·凯尔雇用七位首领及其军队,他们来自遥远东南方的分散的领地。
在这些雇佣兵的帮助下,胡纳克·凯尔攻下了奇琴伊察。稍晚一些的历史记录告诉我们,这个城市的沦陷是“因为胡纳克·凯尔的奸诈”,这就意味着这场战争是靠欺骗和背叛赢得而非凭借武力。不管这场战争是怎么开始的,奇琴伊察被入侵后毁于一旦,它的神圣信仰被撼动和瓦解了,供奉神灵的寺庙荒废,人们纷纷逃离了这座城市,到其他城市避难。
这仅仅是一场更大规模侵略活动的开始。在接下来的10年里,胡纳克·凯尔统治着尤卡坦(Yucatán)半岛的绝大部分,把他所在的城市玛雅潘(Mayapan)打造成了玛雅帝国中心一个虽然不大却富有活力的城市。玛雅潘和奇琴伊察相比要小得多,但却是一个军事要塞,易守难攻。
随后的两个世纪,尤卡坦半岛的北部都是由胡纳克·凯尔的后人统治着。这个帝国能够存续的部分原因是玛雅潘城强有力的统治。被征服的贵族必须住在都城,在历代国王的监视下活动,而其远方的领地由管家代为管理。在这一严苛的制度下,一个运转高效而繁荣的帝国发展起来。西班牙大主教迪亚哥·德·兰达(Diego de Landa)见证了玛雅潘城末期的情况,他写道:“本地人居住在大型的城镇中,文明程度甚高。城镇中心是带有广场的多个寺庙,寺庙周围坐落着君王和神职人员的房屋。他们改良土壤,种植用于酿酒的果树,播种棉花、辣椒和玉米,人们住在一起以抵御外侮。”其边界常备不懈,武装部队至少给这个支离破碎的半岛的一部分地区带来了较长的和平发展期。
在12世纪,神话和宗教仪式开始影响中美洲,但是在南美洲一直没传播开来。残存的遗址显示,比起更加安静的北美大陆,这里出现过更加强大的帝国。多个世纪以来,这些帝国崛起、繁荣,又悄无声息地覆灭。
它们给我们留下的都是谜。
地图31-1 中美洲
安第斯山脉纵贯整个大陆的西海岸,全长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一般宽近500千米,它的最高峰高达近7000米。在赤道以南的大陆西侧,安第斯山脉形成了一个雨影区,这是指由于高山挡住了湿润空气而形成的一片沙漠地带。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会首先遇到高山,水汽形成降雨落下;当风越过山顶之后,就都变成干燥的了。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马(Atacama)沙漠,年降雨量不足250毫米。在这片沙漠最干旱的地区,有时候四五十年才会下一次雨。
地图31-2 南美洲
但是在沙漠的某些地区,地下河流会突然涌至地面。纳斯卡人(Nazca)就住在由地下水造就的绿洲周围。
他们留下了陶器和住所的遗迹,但没有史书,没有传说,也没有国王世系表。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成就。他们移除了沙地上的碎石,露出底下的细沙,在上面绘制了巨大的图案。在细沙地上,一行行线条塑造出大量的螺旋状线、网状线,以及动物的形象,包括蜘蛛、飞翔的鸟、鱼、猴子等。这些图形都非常巨大,一只蜂鸟有93米长,一只鹦鹉的头有21米宽,一只蜘蛛有46米长。对于外来者来说,站在沙漠之中,只能看见一些随机的线条伸向远方。而纳斯卡人却能看出哪里是鸟的翅膀尖,哪里是蜥蜴的尾巴,哪里是跳舞者的手。只有从更高的地方看,我们才能看明白纳斯卡线条绘画者脑子里真正想的是什么。
关于纳斯卡线条画,没有任何单一的解释。考古学家玛丽亚·赖歇(Maria Reiche)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摹画出了这些线条。她认为这些线条记录了一些天文运动,但是其中很多线条无法和现在所知的恒星运动联系起来。其中一些线条,但不是全部,看起来像是标出了地下水的流动。又或许这些线条是某种敬神的行走礼仪的路线,这是一种更晚的安第斯人文化中的礼仪——但是人们无法证明这种礼仪是否在如此早的时候就存在。唯一可以确定的结论就是纳斯卡人在他们的家园所在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用历史学家乔治·库伯勒(George Kubler)的话说,这些线条“将人类的意义刻在了大自然充满敌意的废墟之上”。这些线条讲述着故事,但到底讲的是什么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
从这里再往北一点,周围的环境稍微友好了一些,那里的莫切人(Moche)用泥砖建造房屋,而不是在沙漠里绘制图案。北边的山谷是一个崛起中的帝国的中心,莫切人依山建造了两处巨大的复合式建筑,有寺庙、宫殿、庭院、行政处所,还有一些神殿:太阳神殿(Huaca del Sol)和月亮神殿(Huaca de la Luna)。他们的工匠为这些建筑制作了1.43亿块泥砖,每一块砖上都有制造者的符号印记。
图31-1 纳斯卡线条画:蜘蛛
图片来源:© Charles and Josette Lenars / Corbis
图31-2 纳斯卡线条画:舞者的手
图片来源:© Kevin Schafer / Corbis
莫切人控制了通向他们四周的山丘和山谷的道路,他们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合理,形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在这些道路上,送信的人接力跑步,传递的信息用秘密符号刻在利马豆上。在帝国最繁盛的时候,太阳神殿和月亮神殿俯瞰着3.9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他们挖掘了宽阔的灌溉水渠,有的水渠长达160千米,穿过莫切王国,为生机勃勃的村庄提供了用水。一些雕像和绘画记录下了国王和贵族的样子,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到了12世纪,莫切和纳斯卡王国都已经湮没多时了。纳斯卡王国是被一场大旱击垮的,当时有一段时间,就连阿塔卡马沙漠的地下河流几乎都干涸了。这片无人居住的荒漠使得这些神秘的纳斯卡符号一直保存了数百年。而且由于处在雨影区,所以也没有雨水冲刷掉这些线条。
而更靠北的地区,莫切人遭受了干旱和洪水的轮番袭击。他们在峡谷中遗留下的废墟说明了这里曾经遭到令谷物颗粒无收的干旱和倾盆暴雨的轮番袭击,这是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暖流使海岸近处海水的表面温度升高,产生了强大而具有破坏性的暴风雨。洪水和泥石流在整个莫切山谷肆虐。海风和潮汐将海岸附近的沙丘慢慢地推向内陆,在肥沃的土地上堆积起贫瘠的沙子。
在洪水和风暴最严重的时候,莫切人想尽了办法,供奉所有他们能想到的掌管天气的神灵。他们曾用三个孩童同时献祭。在一场泥石流逼近之时,这三个孩子被埋在了月亮神殿的广场上。后来,还有至少两次祭祀仪式上的被献祭者被埋在了附近或这三个孩童的上面。但是这样血腥的祭祀并没有阻止恶劣的天气,也没有止住莫切王国的衰败。王国外围的城市都被沙子覆盖了。引水渠被泥沙阻塞,地震使其出现裂缝,最后被放弃;像纳斯卡王国一样,莫切王国也慢慢地消亡了。
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后继者出现了,这些人被称为奇穆人(Chimu)。他们在莫切的一部分废墟之上建立起城镇,但是其国土从没有发展到像莫切人的王国那么广大。这个小王国一直存续到15世纪,因此得以留下一段他们的口述史;后来,一些西班牙历史学家记录了他们从被征服的奇穆人那里听来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塔卡那姆(Tacaynamo)的留着大胡子的人,从海上来到了南美洲的海岸。他把轻木筏拖上岸,在原来莫切人的土地上定居。他的儿孙们控制了周围越来越多的河谷,并且建立了一个王朝。
到了12、13世纪,奇穆的首都昌昌城(Chan Chan)占地大约有23平方千米,有将近3万的居民生活在这里。对于这么大的城市来说,这可以说是人口稀疏了(古代中美洲城市特奥蒂瓦坎同样大小,却有20万人口),从昌昌的遗迹来看,它更像是一个朝圣之地,而不是一个供人居住的城市。
奇穆兴旺发展起来,大约在1200年,一个叫印加(Inca)的不起眼的部落在他们的南部边界处定居下来。他们在安第斯山中部开始建立一些很小的、零零散散的村庄。这些村庄里最繁荣的叫库斯科(Cuzco),是一个非常破旧的农业村镇,住在这里的有饲养美洲驼的牧人,以及尝试在高海拔区种植作物来糊口的农民。
后来,印加人宣称他们的第一任国王就是这时候开始在库斯科开始其统治的。传说中第一任国王叫作曼科·卡帕克(Manco Capac),他是八个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大的,而且,(跟所有神话中的建国者一样)“既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这八个兄弟姐妹来自一个漫山遍野都是黄金的山里,一来到这里就着手进行征服。他们相互说道:“咱们去寻找沃土吧,找到这样的地方,就把那里的人征服,占有他们的土地,同时向那些不愿意臣服于我们的人宣战。”
这个故事所揭示的事实就是印加人好战的思想:他们从最初的定居者手中抢走了库斯科。而且他们的侵略行动非常野蛮:曼科·卡帕克和他的家族将不幸的村民肢解、剁碎,吃掉他们的心和肺,还将怀孕的妇女开膛破肚。故事的结尾说道,库斯科当地人“完全被消灭了”。
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印加人就一直住在他们抢占的这个地方。但是,占领库斯科仅仅是他们侵略计划的第一步。他们接下来行动的血腥程度比第一次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