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枭途

正文卷 第二百七十六章 非反不可?(求订阅!)

大宋枭途 任鸟飞 8806 2024-04-14 04:31

  刘韐跟刘子羽到云城之后,才得知蔡仍正在亲率大军收复儒州和妫州,他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见到蔡仍。

  没办法,刘韐只能暂时在云城住下来。

  刘韐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因此,在云城住下来了之后,刘韐总出去转转,顺便打探一下蔡仍这个小势力的虚实。

  很快,刘韐就发现,蔡仍这里处处冲满生机,而且极为先进——不仅用具先进,政策也先进。

  对蔡仍这个小势力了解得越深,刘韐越是心惊,也越是对哪哪都比不上这里的赵宋忧心忡忡。

  刘韐开始将他的所见所闻记载下来,他想要找机会将这些送回赵宋,让赵宋的人警醒和取长补短。

  另外,刘韐也期待早点见到蔡仍,然后为赵宋解决蔡仍这个巨大的威胁。

  不仅刘韐没能见到蔡仍,蔡绦也没能见到蔡仍。

  蔡绦到云城的时候,蔡仍正好率兵东去。

  本来,蔡绦想去前线找蔡仍的。

  可李纲派人去前线问了一下蔡仍的意思。

  蔡仍说,前线危险,等自己回来再与蔡绦相见。

  (那时,蔡仍也没想到,这一战能打这么久。)

  无奈,蔡绦也只能在云城住下……

  一直到八月中旬,蔡仍收复了儒、妫二州,任命仇悆和郭永分别为二州知州,并以优惠政策从其余各州迁民十万来到此二州,然后班师还朝,蔡绦才得以见到蔡仍。

  因为间隔的时间太久,也因为对蔡仍这个小势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蔡绦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蔡仍说了。

  两兄弟对视了良久,蔡绦才直言不讳的问道:“非反不可?”

  蔡仍请蔡绦坐下,道:“我不是要反,而是不想眼睁睁的看着陛下将汉人带进无尽的深渊。”

  蔡绦一皱眉,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蔡仍沉默了一会,说道:“大宋已经是千疮百孔,可陛下还穷奢极欲、穷兵黩武,我敢断言,大宋马上就要迎来一场巨大的危机,这场巨大的危机会给陛下治下的汉人带来一场浩劫,我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想替汉人守着北边的门户,不想让他们在抵御这场浩劫的同时,还要饱受胡人的侵扰。”

  蔡绦对蔡仍的答复很不满意。

  对于大宋目前一些地区,像东南、像京东、京西,所发生的混乱,蔡绦不是不知道。

  可在蔡绦看来,这只是阵痛,只要大宋收复燕云一事告一段落,派兵慢慢平息这些叛乱,就可以了,哪里需要用“浩劫”来形容?

  蔡绦又一想:“他说得该不会是白沟之败吧?”

  不过蔡绦马上又否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场败仗就能定一国之命运?”

  “而且,蔡仍是先有自立之心,白沟之败是后发生的,应该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想了好一会,除了蔡仍野心勃勃,蔡绦根本就想不出第二个理由。

  蔡绦问蔡仍:“你准备怎么办?”

  蔡仍沉默了一会,道:“我想效仿折家、杨家、王家为大宋镇守燕云。”

  蔡绦,也可以说他所代表的赵佶君臣,不是没想到,将云地置一路军马司,属于河东路的管辖之下,对其实行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把军政权交付给蔡仍掌管。

  可赵佶君臣没想到,蔡仍的胃口会这么大,不仅要云地,还要燕地。

  这可就是赵佶君臣万万不能接受的了——先不说,赵佶君臣谋划收复燕京已久,不会甘心就这么放弃燕京,尤其是将燕京给蔡仍,只说如果让蔡仍取了燕云,那蔡仍可就拥有了跟赵宋一较高下的实力了,那样一来,对赵宋来说,威胁实在是太大了,套用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而蔡仍,对燕地势在必得——没有燕地,蔡仍就不能挡着胡人南下,没有燕地,蔡仍就不能发展壮大,没有燕地,蔡仍就不能跟自己的根据地台湾取得联系,没有燕地,蔡仍就得被困在云地慢慢被困死,没有燕地,蔡仍就不能阻止靖康之耻,所以,无论如何,蔡仍都必须要收复燕地。

  双方在燕地的归属上,根本就达不成一致。

  因此,双方也根本就谈不拢。

  没办法,蔡绦只能带着蔡仍的意思先返回东京汴梁城。

  再来说刘韐。

  虽然刘韐隐藏得很好,可心细如发的刘子羽,还是隐隐猜到了刘韐此来的目的。

  刘子羽挣扎了许久,最后还是选择将他的猜测告诉给了蔡仍,并请求蔡仍务必要饶他父亲一命。

  蔡仍答应下来之后,突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数日之后,蔡仍故意在视察军队的时候,接见了刘韐。

  刘韐以给蔡仍献礼为由,将他带来的死士全都带来了。

  因为身处军营之中,所以,蔡仍身边只有刘子羽和两个亲卫,其他人离蔡仍他们最近也有数千米。

  这个机会实在是太好了。

  而且,通过这一个多月对蔡仍这个小势力的了解,刘韐越发的觉得蔡仍是大宋的巨大威胁,不除之,亡宋者必蔡仍也!

  因此,刘韐很果断的向蔡仍发起了进攻……

  ……

  数日之后,“刘韐没能击杀蔡仍,只是让蔡仍身受重伤和中毒”的消息就翻过燕山传到了燕京和河北。

  先不提萧普贤女君臣的幸灾乐祸,只说童贯和蔡攸听说刘韐得手蔡仍已经奄奄一息了,既喜,又有点遗憾!

  他们喜的是,刘韐竟然真的建功了,有可能因此而解决蔡仍这个巨大的后患。

  他们遗憾的是,刘韐并没有立即就杀死蔡仍,为此事留下了一丝变数。

  蔡攸一点都没为蔡仍忧伤,他主动找到童贯,说道:“蔡仍枉费官家对他的恩义,脑长反骨,死不足惜,但他手下将领没有过错,咱们可以派人去向蔡仍手下的将领招降,只要他们带军队来投,咱们就给他们封赏,如此,既瓦解了蔡仍的军队,又壮大了咱们大宋,一石二鸟。”

  虽然童贯有些鄙夷蔡攸如此果断的就将他自己的弟弟给卖了,但这说到底也只是他们蔡家自己的事,跟他童贯并没有关系。

  而抛开蔡攸的人品不谈,只说蔡攸所提之计,还是不错的。

  童贯觉得,蔡仍如今已经奄奄一息了,应该有不少人愿意舍弃蔡仍,回到他们大宋的怀抱。

  这么一想,童贯立即展开行动,想方设法派人去云地招降蔡仍手下的一众将领……

  ……

  就在童贯和蔡攸大挖蔡仍墙角之际,刘延庆率领他的问题军团好不容易才来到了雄州。

  在这里,刘延庆拜见了童贯和蔡攸。

  童贯是刘延庆的老上级,所以,他也没跟刘延庆客气,直接就开门见山跟刘延庆介绍了一下敌情,他说:“目前来看,契丹的主力尚存,而且战斗力还很强,不可轻易与之交战,要保存实力,要稳扎稳打才行。”

  刘延庆对于与辽军作战心里也很没底,尤其是他带着这支问题军团一路走来了之后,他说:“契丹不是方腊,契丹是金戈铁马,不容易对付,依我看,不如等女真人到来,然后咱们南北夹击,一战而下燕京。”

  事实上,跟刘延庆一样,童贯也想与金军一同夹击燕京,这样才能保证一战而下燕京——童贯毕竟带了二十来年兵,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别看他们这边有四五十万大军,可实际上能打的只有那几万西军,其他军队完全是摆设,不,应该说是负担。

  不过——

  这话童贯不能明说,因为他不想担这个责任。

  蔡攸向刘延庆简要说明了一下军队驻扎的情况:“现在大军基本已经集结,兵分两路,一路驻扎在古城,另一路驻扎在广信军,平叔(刘光世)已经去广信军了,刘将军就到古城去吧。”

  接替刘鞈担任童贯的行军参议官的人是宇文虚中,也就是历史上那个忍辱负重以死明志的第一情报人员。

  接到了任命之后,宇文虚中立即出发,顺路考察了沿途州县的军备情况。

  到达雄州宣抚司后,宇文虚中又分别去了广信军和古城两地,实际察看了一下军队状况。

  回到宣抚司后,宇文虚中对童贯说:“军备情况不容乐观,物资储备、攻城器械、军中士气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其实——

  这些情况童贯都已经知道了,也都报告给了赵佶——河北近百年来没有战事,长期的和平岁月,以及从上到下的腐败,已经让河北军队的战斗力低到了没有下线。

  这也是童贯希望和金军南北夹攻燕京的主要原因。

  童贯对宇文虚中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宇文虚中则觉得自己既然担任行军参谋官,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就要尽职尽责。

  于是,宇文虚中连夜写出一篇《论收复燕山之利害》的奏章:

  今遵奉睿算,欲尽复燕山或使纳土,临以大兵,假以岁月,固亦可致,但天生夷狄,不可尽灭,知彼知己,当图完全之策……

  简而言之,宇文虚中的意思其实就是,为国家计,须谋永久安逸,而与契丹通好,则是一劳永逸的上上之策。

  王黼看了宇文虚中的奏章之后大怒!

  王黼认为,宇文虚中是一介书生,不懂政治,也不懂军事,只知道纸上谈兵,刚去河北就开始动摇军心,这样的人怎能当行军参谋官?

  王黼打算向赵佶弹劾宇文虚中,重重处罚宇文虚中。

  不过,王黼随后就接到了童贯的来信——童贯在信中替宇文虚中讲情。

  看在童贯的面子上,王黼将宇文虚中的奏章扣下,没有呈报给赵佶,只是将宇文虚中降职为集英殿修撰,让他继续留在宣抚司担任行军参谋官。

  宇文虚中并没有因为降官而退缩,他继续撰写一些分析北伐的奏章,先后又“建十一策,上十二议”。

  不过,这些奏章皆被童贯压下,并没有上报。

  童贯这么做,其实是在保护宇文虚中。

  童贯很喜欢宇文虚中(此后几年间,宇文虚中一直跟在童贯身边,担任参谋官,直到童贯从太原狼狈逃回京师那一年),所以才一直护着宇文虚中,否则宇文虚中早就步宋昭的后尘被一心想要收复燕京的赵佶和王黼给流放了。

  这天,北伐军都统制刘延庆离开古城北上,来到白沟河观察敌情。

  只见河对岸辽国很安静,只是偶尔能见到辽军哨兵来回走动。

  刘延庆初步判断,辽军主力已经后撤,他打算派兵过河试探一下。

  第二天黎明时分,刘延庆派遣郑建雄、李绍等将领趁着河上有浓雾弥漫作掩护领兵渡河。

  郑建雄、李绍等将领过河之后,将驻守在桥头堡里的数十名辽兵一举俘获。

  经审问,刘延庆才知道,由于连续几个月白沟河界都没有警情,辽军的主力的确已经后撤,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驻扎在新城。

  刘延庆对此很高兴,这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其实——

  萧干和耶律大石,早在耶律淳病重之时,就都已经回到燕京去了。

  后来,耶律淳去世,萧干和耶律大石又忙着结谋策立萧后,没有时间来白沟。

  目前,在宋辽边境线上承担防守任务的是西南路副都统牛栏监军萧遏鲁。

  由于兵力有限(只有不到三千人马),萧遏鲁还没有发现白沟河南岸古城一带的宋军,他只知道广信军已经有宋军进驻,因此,他目前驻扎在新城——由于兵力不足,他便将当地奚族和契丹族村民乡勇组织起来,在广信军一带不断骚扰宋军。

  刘光世今年才三十四岁,年轻气盛,远不是今后被岁月磨平了棱角的刘跑跑。

  见敌人空虚,刘光世果断命令战将冀景、赵明、任明等率兵出城迎战,结果大获全胜,据说杀敌上万。

  童贯获悉十分欣喜,立即上奏朝廷,给刘光世请功。

  赵佶闻讯大喜,下诏提拔刘光世为威武军承宣使——承宣使是武官加衔,仅比节度使低一级,已经属于高级武官序列了。

  由此可见,赵佶显然是将刘光世当成第二个蔡仍了。

  也许是童贯有些不太放心将大军全都交给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指挥。

  不久,童贯便将华州观察使杨可世又调来宣抚司听候差使。

  几天后,童贯安排杨可世去驻守安肃军。

  此时,燕地的汉族百姓普遍认为,辽国即将灭亡,蔡仍或者女真人很快就会打过来,因此他们都有南归宋朝之意。

  白沟河之战,宋军虽然败了,但杨可世的英勇还是被燕地的汉族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此,听说杨可世又回来了,苦于无路可走的燕地百姓纷纷向安肃军投奔。

  这引起了刘光世的嫉妒和不满。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杨可世是来分他们父子的军权的。

  可刘光世也知道,杨可世是童贯的嫡系,所以,心里虽然不满,但他也有些无可奈何。

  不过——

  不满的种子已经埋下,而怨恨迟早是要发芽的……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