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骆驼祥子(读客经典文库)

《骆驼祥子》章节导读与考点梳理

  《骆驼祥子》章节导读与考点梳理

  第一章(第003~014页)

  【章节导读】

  先介绍“骆驼”是“祥子”的绰号,其身份是人力车夫。详细介绍了洋车夫这一行当,文章一开始,作者便将洋车夫的派别分别介绍,不同地位的洋车夫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截然不同,其中透露出最强烈的两个信息:其一,拥有自己的车对车夫来说至关重要;其二,四十岁以上的人力车夫可以预见未来凄凉的结局(文中用“死亡之路”这充满着血和泪的四个字来提示这一信息)。这些信息也为祥子的人生追求和一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接着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讲述祥子的身世、理想以及初入人力车夫这个行当后通过三年的时间终于攒够了买一辆新车的钱(一百块钱),他把“买车日”等同于自己的生日,并且勤勤恳恳拉车,和和气气挣钱,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甚至想开一个车厂。

  第一章的结束,一个“可是”,情势陡转直下,为下文祥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的身份、早年经历:祥子在乡间成长,失去父母和薄田,十八岁进城拉车。

  ②祥子的外貌描写:身体健壮,性格沉稳,精神奋发。

  ③祥子的语言描写:木讷、纯朴、实在。

  ④祥子的心理刻画:买车前自信,自我肯定,数钱时流露出对于买车的迫切又坚定的心理,拉头一位客人突出郑重心理。

  ⑤祥子的人物形象:第一章塑造出祥子积极健康的形象——自信、要强、实诚、强壮、敦厚、吃苦耐劳。

  2.情节

  ①小说开始为何介绍拉车行当的派别?

  间接交代社会背景,突出这一行当的艰辛,也为下文祥子努力挣钱,想开车厂做铺垫。

  ②小说为何反复强调“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对未来要求不高,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

  ③祥子拉车三年的时间为何一笔带过?

  因为前文交代了人力车夫的生活状况,祥子拉车的这三年读者可以想象得到。

  ④祥子是如何挣到自己的第一辆车的?

  靠自己的憨厚、执着和三年拉车的付出。

  3.语言

  使用了大量提炼后的北京口语,简洁、干脆、有力、朗朗上口,京味十足。

  4.启示

  乐观地看待一切,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才会更有希望。

  第二章(第015~024页)

  【章节导读】

  第二章开篇继续写祥子对他这个职业的喜欢和拉车的“得意”,连战争的消息传来也没有影响他的热情,正因为如此,在“两块钱”的诱惑下,他冒险拉客去清华,结果连人带车都被抓了去。祥子被抓去当了壮丁,车也不见了。在军营里受辱的日子,祥子怀念他的那辆车,也开始萌生对这个世道的恨意。骆驼的出现给绝望中的祥子带来了重获自由和重新开张的希望。在求生欲望和追求梦想的强烈的驱使下,他大着胆子带着骆驼出逃,由此他的命运又掀开了另一页。

  【考点梳理】

  1.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

  军阀混战,即便是祥子这样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在吃人的社会面前也无能为力,毫无反抗和挣扎的余地。

  2.情节

  ①祥子为何冒险拉车到清华?

  想多赚钱。

  ②祥子的命运在本章发生了怎样的波折?

  祥子为多挣钱冒险拉车去清华,结果被抓去做壮丁,车丢了。不面对社会现实,让他吃了一个大亏。但他不甘心,心中的梦想之火依然熊熊,趁乱逃出军营。

  ③骆驼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骆驼的出现让祥子看到了重获自由的希望,也意味着他的绰号、命运跟这骆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语言

  在本章中,作者对车进行拟人化,赋予它生命,通过描述它在拉车时与祥子的互动,生动地表现出了祥子与车的亲密关系,极具感染力。这也让读者想象到丢车后对祥子的打击。

  4.启示

  一个不甘于向命运妥协的人,在压迫和黑暗面前勇于选择抗争。相对于苟且偷生,轰轰烈烈地活着,尤为令人敬重。

  第三章(第025~037页)

  【章节导读】

  本章交代完了小说开始所说的“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在极度晦暗的情境下,祥子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他决定带上骆驼逃命。他大着胆子,费尽波折终于逃出了牢笼,来到村庄,贩卖骆驼给老人。因为社会动乱骆驼贬值,再加上老人得知了骆驼的来路,所以祥子只得到了三十五元钱和一身干净的衣服与食物。

  【考点梳理】

  1.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是为表现人物的心理服务的。文中不管是对夜晚黑暗的描写,还是对黎明景物的描写,都十分形象地表现了祥子当时的心境:无边的黑暗表现出了祥子的迷茫、无助和惶恐,灿烂的黎明则表现出了祥子有了主意后的兴奋。同时景物的描写也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骆驼在情节中的作用

  交代祥子绰号的由来。骆驼让祥子看到了希望,有了大胆的想法,命运出现了转机,推动情节发展。

  3.逃跑路上发生的事情

  逃入一个小村,遇到一位喜欢骆驼的老者,得知骆驼因为兵乱贬值。

  4.人物形象

  不甘命运捉弄,有主意、有勇气,坚忍顽强。

  5.启示

  坚定的目标是一个人希望和勇气所在。成功的必由之路就是不断地重来一次,而一旦放弃了努力,就等于放弃了希望和梦想。

  第四章(第038~048页)

  【章节导读】

  本章先介绍了买了骆驼的祥子却病倒在小店,与骆驼的关系在梦话、胡话中被人听到,因此有了“骆驼祥子”的绰号。他挣扎起来进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去找之前拉车的老板刘四爷。接着介绍了刘四爷、虎妞和他们的车厂,回顾了祥子跟刘四爷拉车以及自己买上车后离开人和车厂的经历,这一情节也是对第一章中“祥子拉车三年攒够钱买车”的补充。祥子回到人和车厂,决定继续跟刘四爷拉车挣钱,继续让刘四爷替自己保管钱。于是将剩余的三十元寄存到刘四爷手里。刘四爷担心祥子的钱来路不明,祥子跟他解释了清楚。

  【考点梳理】

  1.人物形象

  刘四爷和虎妞,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与对比手法以及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刘四爷是一个狡诈、阴险、狠毒、善耍手段的人;虎妞是一个泼辣、厉害、直爽的人。刘四爷和虎妞是由底层人爬上来,又骑在底层人头上,剥削底层人的一类人的代表,是祥子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2.情节

  ①祥子病倒了,浑身发软,为何还“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

  对生活充满希望,想主动改变现状和生活。

  ②文中为什么写祥子对北平这座城的热爱?

  在他看来,北平里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可以让自己过上比乡下更好的生活。

  ③祥子为什么要去找刘四爷?

  他曾经在刘四爷的车铺拉过车,因为厚道能干,深受刘四爷喜欢。正是在刘四爷的车厂里,他才攒够了买第一辆车的钱。他去找刘四爷是想重新开始,再攒钱买车。

  ④为人阴狠的刘四爷为何对祥子特别宽容?

  因为祥子的憨厚能干刘四爷看在眼里,祥子不像其他车夫那样只管拉车,他在空闲的时候主动帮刘四爷干些杂活。

  ⑤虎妞对祥子的态度如何?为什么要交代这一点?

  虎妞喜欢健壮、憨厚能干的祥子,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久不见祥子既想念又担心,虽然说话咋咋呼呼,但语气中流露出异乎寻常的关心。这一情节为下文虎妞与祥子成亲以及婚后难产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3.语言

  抓住人物的特征,以形传神。如刘四爷精神头特别足,算是虎相……

  4.启示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只要永不放弃,奇迹就有可能发生。

  第五章(第049~059页)

  【章节导读】

  成为“骆驼祥子”后,尽管周围的人以“发邪财”为名头来疏远他、憎恶他、排挤他,但祥子依然没有改变要买车的愿望,为买车,他茶里饭里自苦,风里雨里卖命,甚至不惜丢弃脸皮和尊严跟别人抢生意。他这样没命地干,虎妞有些心疼,对祥子表现出大姐般的关爱,但祥子只想着他的车,并不为所动。由于他拉的活多,刘四爷心疼自己的车,再加上他没有时间帮助刘四爷干杂活了,所以刘四爷暗地开始对他不满,但囿于虎妞,暂时没有发作,也没有撵走祥子的打算。后来,祥子在杨宅拉上了包月,杨家人异常刻薄,拼命使唤祥子令祥子身心疲惫,终于有一天,祥子忍受不了侮辱,硬骨气离开杨家。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成了钱的奴隶,为了钱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一些道德准则,虽然挣到了钱但也饱受着道德上的拷问和精神上的折磨。

  ②刘四爷一切以利益为重,是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③杨宅的太太们龌龊、肮脏、势利、刁钻。她们与祥子的干净、朴实、勤劳、隐忍形成鲜明的对比。

  2.情节

  ①文章为何要写其他车夫对祥子“另眼看待”了?

  作者通过描写人们对祥子态度的不断转变,表现出城市中市民基于金钱而形成的扭曲的人际关系,而这也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之一。

  ②文章为何写祥子要不择手段地去多拉活?

  他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他要多挣钱,迫切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③刘四爷对祥子不满,但碍于虎妞没有发作,而是觉得“虎妞这样有用,他实在不愿她出嫁”,这反映出了什么?

  刘四爷这一心理,表现出他与虎妞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扭曲的父女关系,可以令读者对当时的城市文明失范的情况下,人际关系建立在金钱上的畸形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

  ④文中写祥子最忌讳随便骂街,又不敢打蛮横的张妈,这反映出什么?

  这一处是进一步交代出祥子乡下人的身份,以及他由此身份而形成的道德观念,与城市的市民阶层形成鲜明的对比。

  ⑤祥子怒辞杨宅说明了什么?

  表明了杨先生一家待人苛刻,他把祥子当仆人看,不仅拉车还要干家务,还随便责骂。祥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也意味着祥子丢了这份工作还有活路,他实在撑持不下去了。

  3.写作艺术

  对比与反衬,心理刻画。

  4.启示

  一个人做不了战胜命运的英雄,但他终究还有活下去的欲望。为了这简单的欲望,理想可能会黯淡,精神可能会消颓。一个普通卑微的生命,终究抗不过那个时代,命运里理想的失落,其实也意味着生命的成熟,只不过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第六章(第060~071页)

  【章节导读】

  怒辞杨宅后的祥子有些心灰意冷,第一次对前途感到了迷茫。无处可去,只好再次回到人和车厂。看到了落魄归来的祥子,虎妞请祥子喝酒。第一次喝酒的祥子很快意乱神迷,酒后,祥子被骗上了床。第二天,祥子心里万分矛盾,对虎妞既愤恨又想念,同时还夹杂着害怕。他不愿意回到车厂,生意不好,干起活来心事重重。去西安门的时候祥子碰到了曹先生,再次拉上包月。曹先生的出现不仅使祥子得到了一份好工作,而且使祥子摆脱了虎妞诱惑的机会,他觉得自己又可以清清白白做人了。但虎妞铁定了心要跟着他,他也暂时没有摆脱虎妞的纠缠。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虽然在虎妞的“诱骗”下,在人格和道德上受到损害,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不愿意屈从于虎妞,仍然想着靠自己的奋斗清清白白做人。

  ②虎妞是一个泼辣霸道、敢爱敢恨的人。

  ③曹先生宽厚仁慈,主动给祥子生意,让祥子用自己的车,与杨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2.情节

  ①祥子从杨家出来后,为什么觉得生活无望?

  因为祥子在现实的打击面前,突然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勤劳以及所做的努力不仅不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还无法维护尊严,与自己所幻想的相去甚远。

  ②为什么比起抢他车的大兵来,祥子更憎恨虎妞?

  大兵抢了祥子的车,还差点要了他的命,但祥子在人格上、道德上并没有被伤害,他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挣钱买车,做一个体面的人。而虎妞却在人格和道德上伤害了祥子,让这个从乡间来的、传统道德观念浓厚的年轻人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清白”,无法体面做人。

  ③文章为何安排巧遇曹先生这一情节?

  作者并不急于写祥子如何堕落下去,而是要体现祥子人生路上的大起大落。曹先生给了祥子一条出路,给了祥子又一个希望,从而使本章的内容随着祥子的心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增强了行文的张力和戏剧性,也为表现本书的主旨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3.写作艺术

  以景写情。祥子从杨家出来后,多处运用了以景衬情的写法。比如以景色的晦暗表现祥子心情的黯淡。

  4.启示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处境,我们都要恪守自己的道德信仰,清白做人,都要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第七章(第072~083页)

  【章节导读】

  祥子开始了到曹家拉包月的生涯,他虽然在生活中暂时躲开了虎妞,但已经意识到他无法摆脱虎妞,为了生存,他只好宽慰自己。好在曹家人尊重他,待人很有人情味,吃住的条件也很好,祥子很满意,但想起刘四爷手里存着自己的钱,想起虎妞,他还是心里疙疙瘩瘩。有一天晚上拉车,因为路上人少,他放松了警惕,在奔跑中释放着心中的块垒,可不小心翻了车,折了车把,自己和曹先生都被摔伤了。一个拉包月的人竟然摔了主顾,祥子感到很丢人,但曹先生没有责备他。曹先生家的高妈不仅帮他擦药,还安慰他。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知恩图报、任劳任怨。

  ②曹先生:宽厚、温暖、平易近人。

  ③高妈:正直、善良、善解人意。

  2.情节

  ①祥子对虎妞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不再想着一刀两断,开始有了向虎妞妥协的念头。这说明了祥子在道德上的妥协,表现出他在生存的压迫下的无奈与无助,为他逐渐蜕变做了铺垫。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祥子拉曹先生出车祸这一情节?

  这一情节可以体现祥子内心的焦灼和无助,他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苦恼才放松了警惕,才没命地奔跑,这也是出现车祸的直接原因。

  通过曹先生一家对待摔伤这件事的态度,更能突出曹家人善良、宽厚的性格,与前文的杨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把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描写得更加准确、完满:这个社会既有好人又有坏人。

  ③文中为何用大量的篇幅写高妈对祥子的唠叨?

  高妈的话令祥子认识到“饭”——生存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祥子对钱的认识,加强了他对攒钱买车,以获得自由、体面生活的渴望。

  3.写作艺术

  文中使用了插叙,介绍了曹先生的思想状态,令读者对曹先生的行为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4.启示

  遇到好人会让落魄者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人为善,这个世界就多了一分美好。

  第八章(第084~095页)

  【章节导读】

  高妈的话让祥子认识到钱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了祥子拼命攒钱买车的信心。车祸后,曹先生没有扣祥子的钱,这让祥子又缓了过来,对未来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高妈得知祥子攒钱买车的愿望后,劝祥子把钱拿去放高利贷或存进银行,祥子觉得不可靠而无动于衷。后来想到了买葫芦罐用来存钱。年节已近,祥子打算买礼物探望刘四爷,想要回寄存的三十元。一天晚上,虎妞突然找上门来,祥子知道这次躲不过去了。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对于金钱依然持着保守的态度,是一个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的人。同时不愿意存钱吃利息,还源于他对自己身体条件的自信。

  ②高妈善于察觉人的心思,乐于助人,希望和她一样的底层人能改变处境,过上好日子。

  2.情节

  ①祥子为何拒绝高妈关于存钱的提议?

  祥子来自农村,对资本主义那一套不了解,也没有受其影响。小农意识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觉得把钱捂在口袋里最保险。

  ②作者设计高妈劝祥子存钱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通过高妈这一典型人物,表现出在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城市市民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人伦、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在人格、心理方面产生的扭曲。

  ③假如祥子听取了高妈的意见,他能很快地买上车吗?

  不可能。资本主义那一套依然是用来欺压穷苦百姓的。比如存的钱多了,但可能贬值,依然买不起车。

  ④小说设计祥子买葫芦罐存钱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首先,他坚持把钱存在自己手里的想法,并积极付诸行动;其次,买葫芦罐花了点钱居然让他体会到了被人尊重的感觉,自然令祥子感受到了钱的魅力。

  ⑤祥子在寒风中拉车,看到那些年老车夫的凄苦境况,为什么“他没工夫为他们忧虑思索”?

  因为在普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环境中,祥子只能被这样的个人主义裹挟着去梦想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也是祥子最终走向悲剧的另一个社会根源。

  3.写作艺术

  对比。本章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祥子和高妈及方太太等人在积累金钱方面的不同态度,一是祥子和老弱的车夫在寒风中的表现。两处对比,将此时祥子的思想和身体状况都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4.启示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和处境,只要能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优点,自信地追求想要的生活,这就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就如祥子,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相信自己的身体条件,只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满足自己简单的愿望。

  第九章(第096~105页)

  【章节导读】

  虎妞夜晚来访,祥子心虚慌张。虎妞谎称自己怀孕,并编了一套说辞叫祥子“骗婚”,祥子听了总觉得虎妞给他设了一个陷阱,但又无可奈何。虎妞其实是真的喜欢祥子,她不仅亲自跑来找祥子诉说心思,还把祥子寄存在刘四爷那里的钱还给了他。拿到钱的祥子高兴了一会儿,但一想到和虎妞的事,便心乱如麻,在寒夜里借酒浇愁。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木讷,遇事没有主意,惶恐不安,不敢反抗,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钱。

  ②虎妞泼辣、狡诈、粗鄙、蛮横,但她是真心喜欢祥子,在心上人面前依然表现出少女的柔情和羞涩,愿意为祥子牺牲。

  2.情节

  ①虎妞为何要帮祥子编造一通“骗婚”的说辞?

  首先,虎妞是真的喜欢祥子,想和祥子走到一起,愿意为祥子付出牺牲,甚至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其次,她深知刘四爷的脾气和心理,她担心因为自己和祥子的关系激怒了刘四爷,从而使自己失去在车厂的利益。这一情节再一次说明了刘四爷和虎妞父女是建立在金钱利益上的畸形亲情关系,更能突出本书的主旨。

  ②祥子本来是看不起喝酒的,这次深夜自己喝酒意味着什么?

  主动喝酒说明祥子此时因找不到出路而烦闷的心境,也暗示着他在环境的影响下开始失去自控力,开始走向打破自己坚守的原则的道路。

  3.写作艺术

  围绕人物的性格来写冲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4.启示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坎坷,都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和举措,而不应该迷失了自己。

  第十章(第106~116页)

  【章节导读】

  在虎妞的威逼下,祥子完全乱了方寸,失去了斗志。他辗转难眠,纠结是否去刘四爷的寿宴。他想到自己想要的体面生活,不愿意屈居一个女人之下。又想到拉车所受的苦,发现自己连小水筒也不如,这让他无法反抗,只得接受命运的安排。他拉曹先生去看电影,在小茶馆里等曹先生的时候,目睹了车夫们的苦楚,他开始将自己的视线从钱上转移到人的情感上,便对这些同样受苦的车夫有了同情。这时候他见到了晕倒在茶馆门口的老马,出于同情给老车夫爷孙买吃的。老车夫的遭遇给了祥子沉重的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与虎妞的事,对于虎妞的“要挟”也不怎么反抗了。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在本章中表现得焦虑不安,他开始审视自己的处境并有了妥协的念头,他开始同情周围的人,并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人。由此可见祥子的善良。

  ②车夫老马是一个温和有礼、慈祥、不卑不亢,却没有因为自己有车而过上体面生活的老车夫形象。

  2.情节

  ①在本章中,祥子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对于虎妞,祥子是矛盾的心理。一想到虎妞的威逼便完全丧失了斗志,失去了自信,但想起自己拥有健壮的身体,觉得完全可以靠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便又无比排斥虎妞,不愿意屈居一个女人之下。但在小茶馆等候曹先生的时候,遇到了车夫老马,老马拥有车依然落魄的现实击碎了他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动摇了自己的梦想。

  ②小说安排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老马拥有车,这是祥子一直所追求的。但拥有车又能如何呢?祥子目睹了老马的惨状和无助,也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对祥子是极具震撼力的打击,令祥子动摇了自己的梦想,从此,祥子的人生和思想开始有了巨大的转折。

  ③本章内容在全书中起什么作用?

  本章写祥子的梦想、善良等在现实面前被击碎,是祥子人生方向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内容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写作艺术

  本章作者采用语言、动作、细节等多种手法塑造车夫老马的形象和祥子的内心世界。细节描写不仅能塑造出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而且能令文章的内容更加细腻、丰富。

  4.启示

  即便是自己不宽裕,还在为生活挣扎,但看到别人的凄苦无助便毫不犹豫地去帮助,流露出了其美好的心灵,这样的人依然是可敬的。

  第十一章(第117~127页)

  【章节导读】

  祥子目睹了老马的惨状,更加看重自己手里的钱。想着自己有这点钱可以不像老马那样窘迫,关键的时候可以应急。一次祥子拉曹先生回家发现被跟踪了,曹先生很镇定,叮嘱祥子不要回家,改走左先生家。到了左家后,曹先生叫了汽车送他回家报信,让家人带着重要的东西出来,让祥子搬进书房去住,相机行事。祥子坐车刚到曹宅门后,便被跟踪者抓住了,发现是孙排长(侦探)。孙侦探威胁祥子,叫祥子把所有的钱拿出来。祥子在万般无奈和恐慌之下,被迫把闷葫芦罐里的所有积蓄都给孙侦探用来保命。由此,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幻景,茫茫大雪中,祥子觉得前途也一样茫茫。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遇事胆小,不敢抗争。关键的时候既表现义气的一面,敢于拉曹先生逃避并到曹宅送信,又表现出胆小懦弱的一面,逆来顺受,茫然无措。

  ②曹先生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人,他正直谦和,尊重周围的人,遇事有主张。在危急关头还能替别人着想,自己被跟踪,还想着不连累祥子。

  ③孙侦探既代表了社会黑暗势力,是旧社会的爪牙,为人阴险狡诈;又同样是一个底层人物——一个小小的巡警,家里有一大家子人等着揭锅,被别人压榨,也知道怎么压榨更底层的人。

  2.情节

  ①小说安排孙侦探敲诈祥子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孙侦探拿走了祥子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意味着对祥子生命意志的摧毁,失去了钱的祥子没有了任何依赖,为了生存,他开始彻底堕落,从原来的老实、规矩、要强变得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以换取金钱,让一个好好的人变成了“鬼”。

  ②读了本章,说说“钱”对祥子意味着什么?

  钱对于祥子的意义,便如同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祥子所有的底气、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都是建立在手里的金钱之上的。失去了钱,他就无法在这个城市安身立命。这个代价对祥子来说是致命的,它摧毁了祥子在精神上的自立和自傲。

  3.写作艺术

  作者安排的摧毁祥子的这个孙侦探,也代表着第一次抢走了祥子新买车的那些大兵。这种巧妙的构思,无疑增强了小说对现实的批判力,使读者看到了当时的底层人民是如何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的。

  4.启示

  祥子的遭遇说明:朴素保守、软弱狭隘,遇事惶恐悲观是行不通的,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第十二章(第128~139页)

  【章节导读】

  没了钱的祥子逃离曹家,思来想去还是走投无路,只好又回到曹家,高妈正在焦急地等他,面对高妈的询问,祥子只是支支吾吾地搪塞。高妈要祥子留下看家,自己去左家投靠曹先生。祥子又回到自己的屋子,看到地上的葫芦罐又不禁心疼和愤恨。冷静下来,祥子担心曹家不安全,便想到高妈的建议,到隔壁的王家找车夫老程借宿。祥子在老程屋里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他在想曹先生的事,想自己今后的出路。他甚至想再回到曹宅拿些东西逃走,但马上就遏制住了这种肮脏的念头。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他让老程做证:他没有拿曹宅的任何东西。祥子想不明白的事实是:曹先生所教的一个叫阮明的学生到党部诬告曹先生是乱党。这个学生整天忙于社会活动,跟曹先生思想相投,有共同语言。但不愿意老老实实坐下来学习功课,他想让曹先生在考试的时候方便一下,求曹先生给及格。但曹先生很正直,没有满足他。他便挟恨报复。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在此章中一系列表现说明他是一个有良知、质朴、单纯、有情有义的人。他注重自身清白和伦理道德。

  ②阮明是一个激进自私,没有城府,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人。

  2.情节

  ①小说详细地写被抢了钱的祥子在雪夜无处可去的情景有何用意?

  进一步交代这个社会的黑暗和冷漠,突出底层人生活的艰难,暗示了祥子今后的命运。

  ②文章插叙曹先生和阮明的过节有何作用?

  一是补充交代孙侦探跟踪曹先生的原因。二是为了说明阮明是祥子被敲诈的始作俑者,是他无形中把祥子推向了人生的低谷。因此,后文祥子告发阮明的情节也显得很自然。三是突出曹先生的正直、无私和阮明的自私、卑鄙。

  ③祥子为何让老程证明他的清白?

  因为祥子骨子里是一个质朴、单纯的人,在无比窘迫、走投无路的情形下萌生了拿曹宅东西的念头,他为自己有这个念头而愧疚,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他便让老程给自己做个证明。

  3.写作艺术

  作者以插叙的手法介绍阮明和曹先生的关系,在解答祥子的疑惑的同时,也以阮明无情地报复曹先生来反衬出祥子的有情有义。

  4.启示

  与人相处,应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直无私,摒弃偏见,不能以怨报德,害人害己。

  第十三章(第140~151页)

  【章节导读】

  天亮以后,老程劝祥子去找曹先生,说不定还能把损失找回来。祥子刚被说动了心,可左宅的王二回来了,王二告诉祥子曹先生一家一大早就坐火车走了,安排他来看宅。这一下彻底断了祥子的念想,祥子实在无处可去,便回到人和车厂。看到祥子回来刘四爷父女都很高兴,虎妞自然有她的心思,而刘四爷正因为准备庆寿缺少得力的人手,祥子回来给他帮了大忙。为了排遣内心的抑郁和抛开那些杂乱的思绪,祥子埋头干活,刘四爷很满意。给刘四爷买苹果的时候,虎妞偷偷给祥子两块钱,让他去给刘四爷买一份寿桃。生日前,刘四爷督促车夫,还定了一些不近人情的规矩。车夫们心里不满但又不敢发作,看到祥子“巴结”刘家父女,心里愤愤不平。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再次回到人和车厂,表现得无比消沉。他对处境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闷着头过日子。

  ②虎妞处处想着祥子,想让祥子得到刘四爷的认可,表现出机灵的一面。

  ③刘四爷在准备寿庆的过程中,待人处事上看似豪阔,实则蛮横、自私。

  2.情节

  ①本章开始为何用大量的笔墨写祥子扫雪的情景?

  对于扫雪的描写,表现出祥子为维护自己的清白而小心翼翼的心理,烘托出他对清白的重视。

  ②本章一再写刘四爷对待他人尤其是车夫的豪横、霸道,用意是什么?

  其用意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极端自私,为下文描述刘四爷、虎妞与祥子的冲突做了铺垫。

  ③通过本章中对祥子心理和行动的描写,试分析祥子“认命”了吗?

  祥子并没有认命。他想坚持自己的清白,还怀揣着过去的梦想。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无力反抗,也无路可走,只是暂时隐忍。

  3.写作艺术

  本章有大量的环境描写。雪天的环境恶劣,既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又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同样也预示着人物的悲剧命运。

  4.启示

  祥子此时的遭遇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没有了梦想,就像航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飘飘摇摇,很难到达理想的终点。

  第十四章(第152~163页)

  【章节导读】

  刘四爷的寿宴很热闹,祥子因为替刘家热心卖力遭到了车夫们的奚落,吃饭的时候发生了口角,差点打了起来。刘四爷前半天非常高兴,下半天看到那些女眷和她们所带的孩子,想到自己没有老伴,没有儿子,不免有些恓惶感。这种不痛快随着寿宴的结尾和一天的劳乏渐渐酝酿起来。当他从账房那儿得知寿礼不多,又看到虎妞对祥子的亲热劲,怒上心头,便指桑骂槐,把不满发泄在祥子和虎妞身上。虎妞并不服气,于是当着众人面,父女俩大吵一场。语言冲突中,刘四爷捅破了窗户纸,明确表示不愿把女儿嫁给拉车的,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产业,大骂祥子,要祥子滚蛋。虎妞不买父亲的账,公开了自己和祥子的关系,决心跟祥子走。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要强,爱面子,但笨口拙舌,不善于表达,不敢抗争。

  ②刘四爷自私霸道、嫌贫爱富、漠视亲情、蛮不讲理,把金钱看得比女儿还重要。

  ③虎妞虽然脾气暴躁,但勇于追求爱情,大胆反抗,愿意为祥子牺牲一切。

  2.情节

  ①本章安排祥子与其他车夫冲突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使情节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二是这件事更加促使祥子的思想转变,把他往“坏”的地步又推了一把;三是揭示了底层人民的无聊,精神空虚,不敢同黑恶势力抗争,反而以欺负同样是弱者的祥子为乐。

  ②祥子遭受屈辱后为何想到要做他眼中的“坏车夫”?

  这一心理描写表现出祥子对之前坚持的伦理道德的否定,也让读者了解到另一类车夫的形象,通过祥子的肯定“坏”而否定“好”,读者更能深刻地领悟到书中“坏嘎嘎是好人削成的”这句话的含义。

  ③人说“祥子娶了虎妞,便没了自己”,结合本章内容,说说为什么。

  刘四爷与虎妞撕破脸皮,虎妞为了爱情选择了祥子。他们俩就要被刘四爷赶走,这意味着祥子最后一块安身之地也没有了。他将被迫与虎妞成亲,这对要强、要面子的祥子来说是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此举等于他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做人原则,等于“没了自己”。

  3.写作艺术

  本章的对话描写,将刘氏父女的厉害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不仅反衬出祥子的木讷,还诠释了之前祥子跟虎妞结婚的顾虑。

  4.启示

  既然洞悉一个人的脾性,就不要对他抱有额外的希望。计划赶不上变化,凡事要设计预案,仓促应对极容易乱了方寸,还会弄巧成拙。

  第十五章(第164~175页)

  【章节导读】

  因为和祥子的关系,虎妞与刘四爷闹僵了,祥子只管直直地站着,场面很尴尬,一时无法收场。虎妞便让冯先生把祥子带到天顺煤厂,并安排祥子准备娶她。虎妞在大杂院里租两间小北房,又出钱让祥子添了新衣服,操持了花轿、鼓手之类,并且在大年初六这天跟祥子成了亲。婚后,祥子才知道虎妞怀孕是假的,祥子气愤难当但又无可奈何。他不愿意在家待着,希望虎妞拿钱给他买车,虎妞不要他继续拉车,而是奢望着能与父亲言和。她让祥子去向刘四爷赔罪,希望重新回到刘家,继承家产,但祥子不愿意听她的。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自尊心极强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渴望清白又摆脱不了虎妞。

  ②虎妞虽然强势但真心待祥子好,她渴望享受新婚的快乐。

  2.情节

  ①祥子既然不愿意跟虎妞成亲,他为何不一走了之?

  他虽然对虎妞没有好感,但他知道自己连累了虎妞,一走了之内心不安,这体现出他内心善良的一面;同时,虎妞谎称自己怀孕了,祥子觉得自己应该负责,不能推卸责任;再者,祥子此时也无路可退,无处可去。

  ②文章中写祥子洗澡这一细节的用意是什么?

  洗澡意味着洗去污垢,表明祥子在内心深处对于和虎妞的关系一直是耿耿于怀的。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偷娘儿们”的人,是一个失去了清白,心灵上有污点的人,这反映了他渴望洗去污浊,找回自己清白的心理。

  ③祥子跟虎妞结婚后,衣食无忧,为何还想着去拉车?

  平日里祥子是靠力气挣饭吃,而如今却在虎妞身边讨饭吃。拉车挣钱能让他感受到一点做人的尊严,同时他还想着挣到钱摆脱被人奴役的生活。

  3.写作艺术

  文中通过描写祥子洗澡这一情节,以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祥子的痛苦以及渴望清白的心理。

  4.启示

  努力才有尊严。一丝坚持,就有一线的希望。希望往往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努力中。

  第十六章(第176~188页)

  【章节导读】

  虎妞和祥子租住的大杂院里住的都是穷苦人,他们一天到晚辛苦,却衣食无着。相比他们而言,虎妞有着巨大的优越感,每天在他们面前显摆富有。祥子看不上虎妞的举动,就偷偷出去拉车。虎妞坚决反对祥子拉车,但又拗不过祥子,她想回到人和车厂,又担心刘四爷不接受。祥子出去拉车了,虎妞换好衣服几次三番想回车厂去,但思想斗争很厉害,最终还是放弃了去刘家的念头。祥子重新拉车后,总是奔东城,以避开人和车厂的人和车。这一天他收车之后,故意到人和车厂附近观察,发现车厂的招牌换了。回到家,祥子再次流露出买车的强烈愿望,虎妞答应了他,他开心地对着虎妞笑了。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不愿意在穷人面前显摆,渴望用自己的劳动挣钱养家。他依然单纯、善良、执拗、勤劳、执着。

  ②虎妞故意在穷人面前显摆,对穷人没有同情心。但她对祥子痴心,渴望与祥子厮守。她依然蛮横、强势,但在激烈抗争的祥子面前服了软,同意给祥子买车。

  2.情节

  ①本章开篇为何用大量的篇幅写大杂院人们的生活?

  让读者见识了底层人民极贫的生活状况,以及为了生存而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冷酷无情的人伦关系,也为下文写小福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②虎妞一直想着再回车厂,可她为何最终决定“不去刘家”了?

  虎妞之前并不是真正喜欢祥子,还瞧不起祥子。她喜欢的只是从祥子身上得到的之前从来没有的那种感觉。但现实是她和祥子已经来到了大杂院,目睹了大杂院那些妇女的生活现状便想到了自己的未来。正因为如此,她意识到刘四爷绝对不会接受祥子,于是放弃了去刘家的念头。

  ③一向强势的虎妞为何答应了祥子买车、拉车?

  虎妞想到回车厂希望不大,但生活还得继续,再加上祥子的激烈抗争,便答应了祥子。

  3.写作艺术

  本章作者反复铺垫,写祥子与虎妞抗争的过程。在描写这一过程中,作者紧紧抓住祥子和虎妞各自的心理,从他们看重的事物不同入手,进行铺垫,在夯实人物心理的同时,也令祥子的坚决反抗与虎妞的妥协变得合情合理。

  4.启示

  坚定信念,勇于抗争,终会看到希望,终会为自己赢得机会。

  第十七章(第189~201页)

  【章节导读】

  祥子打听明白,刘四爷把人和车厂卖了。虎妞听说后很伤心,依靠父亲落空。她不甘心,去姑妈家打听,也没得到刘四爷的任何消息。无奈之下只得给祥子买车,但没有兑现买两辆车的诺言,只答应买一辆车,她想留点钱供自己享受。凑巧,同院的二强子要卖车,祥子嫌他的车不吉利,但虎妞认为车况不差而且还可以压价,就做主买下了二强子的车。二强子的车是卖了女儿小福子买来的。二强子脾气一向就暴,卖了女儿之后常常喝醉打老婆孩子。他不想再拉车,可做生意又折了本。于是就更多喝酒,有一次喝醉酒打死了老婆,只好把车卖了。他的女儿小福子被军官买走不到一年就被抛弃,又回到了大杂院,和虎妞成了朋友,二强子逼迫她卖淫,虎妞把房子借给她。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二强子是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他曾经有正义感,有自尊心,争强好胜,有同情心,为人仗义。但在现实面前,他泯灭了人性,不仅卖女,还逼女为娼,变得落魄潦倒,冷漠无理,自暴自弃。

  ②小福子是一个善良、可悲的女孩。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③虎妞与小福子交往的过程,体现出她的虚伪、贪财、刻薄、冷酷的一面。

  2.情节

  ①刘四爷把车厂卖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刘四爷父女之间的亲情经不起利益和虚荣心的考验,刘四爷情愿自己把钱挥霍掉,也不愿意留给拉车的祥子。

  ②作者为何设计祥子买二强子的车这一情节?

  作者设计这一情节,引出二强子这一人物,他既是祥子所买车的原车主,也是本书另一重要人物——小福子走向卖身之路的教唆者。作者通过这一人物,把本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是通过这一人物的描写印证了之前祥子听高个子车夫所说的话,这也令祥子切身体会到一个人到中年、有家有室的车夫的悲惨。

  3.写作艺术

  借助一个典型人物来揭示人力车夫的悲剧,通过他的家庭展开情节,反映出冷酷黑暗、吃人的社会现实。

  4.启示

  命运的主人应该永远是自己,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坚持,不懦弱,不怠惰,终究是会见到曙光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第十八章(第202~213页)

  【章节导读】

  到了六月,大杂院里白天一片寂静,到了傍晚人们才开始活动。这次虎妞真怀孕了,她可以不像别人那样起来奔命,而是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只有祥子和二强子不太愿意回大杂院,祥子喜欢清静的地方,二强子知道女儿卖淫养活弟弟,心情很矛盾,但醉酒后又会来骂女儿并向女儿要钱。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到极点,虎妞担心祥子在家撞到了小福子的生意,便催祥子出去拉车。在烈日暴雨下,祥子拼命拉车、干活,结果淋雨病倒。一场暴雨,大杂院里一片狼藉,凄苦如人间地狱。

  【考点梳理】

  1.人物

  祥子不喜欢大杂院,不愿意待在虎妞身边,他很要强,依然相信自己的力气,可一场暴雨摧垮了祥子那强壮的、赖以为生的身体。

  2.情节

  本章为何聚焦祥子“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作者将祥子放在烈日和暴雨下,对他的身体来了一次打击和考验。对祥子来说,强壮的身体是他自信的来源,是他奔向体面生活的保障,因此,一直引以为傲的身体绝不能垮掉。但在烈日和暴雨的考验面前,祥子输了,不仅精疲力竭,力不从心,还大病一场。这让祥子想到了二强子那样的结局,所以烈日和暴雨对祥子来说是一次残酷的打击,开始将祥子逼上绝路。

  3.写作艺术

  对于烈日和暴雨的描写非常精彩,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和修辞,从不同的角度将烈日和暴雨下的环境细腻、真实又极具震撼力地表现了出来。

  4.启示

  处于困境中的人,要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不逞强,要勇于寻找机会,不能固化在一种生活模式中,不能一味地逆来顺受。

  第十九章(第214~225页)

  【章节导读】

  祥子病倒,竟然耽误了一个月,虎妞很着急。一个月后再拉车明显力不从心,由于贪拉了几号患了痢疾,又歇了一个月。祥子病时,小福子和他说话,虎妞醋劲大发,破坏小福子的“生意”,小福子忍受屈辱拉弟弟向她赔罪,两人重归于好。祥子为维持生计,拼命拉车挣钱,但身体已大不如从前。虎妞怀孕后,不运动又贪嘴,祥子挣的钱还不够她的花销。

  虎妞足月临产,由于平时不运动又贪吃,生产困难。痛苦中的虎妞拿出最后的七八块钱来让祥子去请蛤蟆大仙——陈二奶奶,陈二奶奶不管虎妞的死活,只管神神道道地施法。虎妞支撑不下去了,祥子也没钱送她去医院,最终虎妞难产而死。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大病一场,精神上也变得昏昏沉沉。对于妻子临产,祥子是满怀期待的,但关键时刻他没有主意,听从虎妞的意见,眼睁睁看着虎妞在痛苦中死去。

  ②虎妞迷信愚昧、懒惰好吃,亲手葬送了自己。她利用小福子却又提防小福子,心地不单纯,灵魂丑陋。

  2.情节

  ①小说设计二十多岁的祥子两次病倒有何用意?

  疾病不仅令祥子耗费了大量的金钱,还失去了尊严:既不能挣钱,还要花虎妞的钱。这也令祥子对自己的身体失去了信心,而这一点对祥子的打击是巨大的。如果病不好,就意味着他曾经强壮的身体彻底垮掉了,那他所希望的体面生活就没有了指望。

  ②虎妞难产去世对于祥子意味着什么?

  因为虎妞的难产去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彻底把祥子逼上了绝路,同时也断送了他要当爸爸的欣喜。这对祥子来说人生一片黯淡,再也没有什么指望和期待了。

  3.写作艺术

  本章对病中的祥子进行了大量的心理刻画,突出人物矛盾、不甘又无奈的复杂内心,推动了情节发展,暗示了不幸的结局。

  4.启示

  虎妞习惯了剥削享乐的生活,好吃懒做,结果因为难产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生活中,唯有勤劳苦干、自立自强才是正道,任何懒惰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第二十章(第226~237页)

  【章节导读】

  祥子卖车埋葬了虎妞。处理完虎妞的丧事,祥子已经心力交瘁,这时候小福子流露出愿意和他结合的愿望,祥子动了心。可这时候醉酒的二强子出现了,责骂女儿,和祥子打架。此时祥子发现,和小福子在一起,就要养活她和两个弟弟及她的父亲。他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于是决定离开大杂院。祥子卖掉杂物,收拾东西离开,向小福子许诺,保证混好后来找她。祥子继续拉车,找到车厂,安顿下来。他学会了吸烟、赌博、喝酒,不再想着买车,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合群,设法向大家表示他很合群。后来他到夏家拉包月,夏家人很令他厌恶。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开始走上了自暴自弃的道路,开始变得现实、油滑,不想再买上车,不再要强,不再克己,不再顾及脸面。

  ②小福子喜欢祥子,渴望幸福,但没有能力抓住幸福。她摆脱不了家庭,也不敢反抗,只好麻木地活着。

  ③夏先生表面知书达理,却对感情不专,对妻儿不负责任;为人吝啬不齿,却甘愿把钱花在年轻漂亮的姨太太身上。他表面衣冠楚楚,内心肮脏不堪,他们已然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目标和理想,只剩下一个麻木的脑袋和一副被鸦片掏空的皮囊!

  ④夏家的姨太太没有灵魂,不自重,为贪图享受出卖自己。

  2.情节

  ①车对祥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车是祥子获得独立自主、体面生活的保障,尽管这车是用虎妞的钱买的。卖掉车便是再次粉碎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加上虎妞与孩子的死,这接踵而来的打击摧垮了他,让他对生活彻底丧失了信心。

  ②祥子为何对小福子动了心?

  相较于工于心计、泼辣、狡诈,只顾自己享受的虎妞,小福子不仅有少女的腼腆与温柔,还有着美好的内在品质。而且在处理虎妞丧事的过程中,祥子发现小福子能真心对待自己,和她在一起,便有了“家”的感觉。

  ③再次拉车的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再次拉车的祥子外在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精神已失去了。他染上了种种恶习,开始和其他车夫混迹在一起。最关键的是,拉车不再是理想,不再是一种能让自己获得体面的工作,而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④祥子不喜欢夏家,为什么不选择离开?

  他不再单纯质朴,恪守的道德观念也放弃了。无论干什么只要给钱,自己能谋生就可以了。他不在乎什么尊严和清白了,所以尽管不喜欢夏家,他也没有选择离开。

  3.写作艺术

  本章有一段对祥子吸烟的特点描述,通过心理、动作的描写,把祥子心中憋闷,无处发泄的情绪强烈地表现出来。

  4.启示

  生活本来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不要老把时运不济挂在嘴边。只要我们不放弃,不自甘堕落,命运就会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二十一章(第238~249页)

  【章节导读】

  夏家的女仆杨妈摔烂了夏太太买来的一盆菊花,夏太太骂得很出格,杨妈气不过,不仅跟她对骂,还揭了夏太太的老底。夏太太恼羞成怒,让杨妈卷铺盖走人。没有了女仆,夏太太便让祥子买菜,并跟祥子一起做饭,趁机勾引、诱惑祥子,祥子把持不住与夏太太发生了关系,不幸的是得了脏病。得了脏病的祥子不以为耻,反而到处炫耀。离开夏家,回到车厂,祥子变得更加油滑、懒惰,成了巡警眼中的“刺头儿”。有一天晚上拉车,他意外拉上刘四爷,刘四爷询问虎妞下落,祥子告诉他虎妞死了,甩头就走,留下刘四爷一个人在寒风中呆立。

  【考点梳理】

  1.人物

  祥子已经彻底蜕变,懒惰、油滑,常常动粗打架,甚至没有了羞耻心。这个震撼人心的变化让读者看到一个不公道的社会是如何把一个上进的人变成一个堕落的“鬼”的。

  2.情节

  ①一向在意“清白”的祥子,为何没有经受住夏太太的诱惑?

  祥子已经丢掉了之前坚持的道德准则,认同车夫们所说的做事准则,他认为与夏太太发生关系是捡了便宜。

  ②祥子得了脏病为何还四处炫耀?

  此时的祥子已经完全没有了羞耻心,经历了一系列严酷的打击,他已经看不到自己曾经坚持的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决心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及时取乐。

  ③小说为何设计祥子拉车巧遇刘四爷这一情节?

  巧遇刘四爷既是为了交代刘四爷的下落,照应此前虎妞猜测的“躲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也是借助刘四爷还挂心着虎妞,让读者看到这个社会残存的一点温情。同时警醒我们要善待亲情,不能把利益置于亲情之上。

  3.写作艺术

  本章中通过祥子的心理活动和所作所为跟此前的祥子进行了生动的对比,这些对比勾勒出祥子蜕变的痕迹,让读者更能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4.启示

  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人要有羞恶之心,要善待这个世界的温暖。

  第二十二章(第250~261页)

  【章节导读】

  之前,祥子一直忌惮刘四爷,这一次他觉得刘四爷遭了报应。战胜了刘四爷的祥子自己又活了过来,他又开始憧憬未来的生活。他要努力拉车挣钱,他要找曹先生出主意,要把小福子救出火坑。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按响了曹宅的门铃,看到了熟悉的高妈。曹先生听了他的叙述,让他继续拉包月,并答应让小福子在他家吃住。开心不已的祥子赶到大杂院找小福子,却发现原来的租住房换了主人,不见小福子的踪影。祥子发疯似的上街去找,逢人就问,可小福子依然杳无音讯,他只好失望地回到车厂。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战胜刘四之后突然找到了自信,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心目中曹先生是圣人,小福子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此时,他依然是一个强壮有力、有情有义的骆驼祥子。

  ②曹先生接纳了一无所有的祥子,并且替祥子拿主意,帮他解决实际困难,想办法成全祥子与小福子。他不愧是祥子心目中的圣人,宽容、热诚、善良、善解人意。

  2.情节

  ①祥子为什么觉得“战胜了刘四便是战胜了一切”?

  祥子一直忌惮刘四。因为刘四是流氓出身,不仅有钱,还很有手段,不像对付其他人那样,祥子凭借健壮的身体就能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因此,当祥子发觉自己顶撞了刘四,令他茫然无措后,便取得了心理上的优势,认为战胜了自己最忌惮的人,便是战胜了一切。

  ②小福子与祥子的交集并不多,祥子为何把她当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祥子虽然不喜欢虎妞,但是虎妞的死让祥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福子的到来让几近绝望的祥子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是真喜欢她的,她也向他表白了,只有她使他真有了家的感觉,但这份迟来的爱情没有经受住现实的考验,祥子实在承担不起小福子背后的那个家庭。他离开了小福子,但把小福子装在了心底。他战胜刘四之后,刚找回生活的信心,就迫不及待地想到了小福子,而且下定决心要给小福子幸福的生活。

  ③本章设计小福子失踪了有何用意?

  这本书中祥子最终的结局是毁灭,而对一个要强的人来说,自然不会轻易地陷入颓废中。在本章中祥子刚刚找回了信心,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再加上曹先生收留了他,还愿意成全他和小福子,眼看着祥子就要走出阴影,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发现小福子失踪后,祥子刚积攒起来的干劲一下子消散了。所以作者这样安排既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一波三折。

  3.写作艺术

  本章中写走向毁灭中的祥子“回光返照”,等来的却是小福子的失踪,增强了小说戏剧性的效果,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吸引着读者去探寻祥子命运的结局。

  4.启示

  生活是残酷的,命运总爱捉弄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追求设想一个完美的结果,可也要做好接受残酷现实的准备。期望愈甚,失望愈大。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好心理准备,可能就会被现实击垮。

  第二十三章(第262~272页)

  【章节导读】

  小福子失踪了,祥子失魂落魄地在大街上游走,遇到车夫老马,他已不再拉车,靠卖茶水度日。从谈话中得知,他的孙子小马因为没钱买药治病死掉了。老马感叹穷人活该死,再要强也没用。联想起自己的遭遇,这些话使得祥子深受触动。老马建议祥子到“白房子”找小福子。祥子找到“白房子”,却得知小福子上吊自杀了。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开始慢慢堕落,也不再喜欢拉车,变得以干坏事为乐。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小福子的死讯让祥子彻底崩溃,他变得极端个人主义,为个人的享乐而毁灭自己,彻底放弃了生活的希望,成了走兽。

  ②老马是下层车夫的代表,辛苦一生,也穷苦一生,看不到生活的任何希望,变得麻木,苟且活着。

  2.情节

  ①老马的出现在本章中起什么作用?

  祥子遇到老马,聊天中老马对生活的感悟又加重了祥子对生活的失望。作者借老马之口,通过否定身体和心性、品质,全盘否定了祥子想靠这些获取幸福的想法,再加上目睹了老马的惨状,于是祥子之前的胜利感消失了,又回到了颓废和享乐状态中。

  ②如何理解文中的“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人之所以不是野兽,是因为人除了吃饱活着,还有理想和追求。因此,当人失去理想和追求,只是为了活着时,便和走兽没有区别了。文中这句简短的议论,作者强烈地谴责了这个人吃人、人压迫人的世界。

  ③本章为何写祥子去曹先生家要钱这件事?

  此时的祥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赖,他不择手段地弄来钱满足自己的享乐。他从一个曾经木讷、不善言辞的人,变得巧言令色、恬不知耻。他学会了利用曹先生对他的同情,利用曹先生的宽厚,走上了他之前脑海中出现过的无赖洋车夫的道路。

  3.写作艺术

  本章表现祥子从人到“走兽”的转变过程,采用了点面结合、对比和夹叙夹议的写法。既描述了祥子堕落的情景,又表达了对祥子的同情,还表达了对这个不公道社会的控诉。

  4.启示

  一个人的命运不能全部归咎于外界环境和周遭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还跟自己是否坚定、执着有关。

  第二十四章(第273~284页)

  【章节导读】

  夏初的北平热闹起来,人们麻痹着自己的心灵,沉浸在暂时的享受之中。人们尤爱看杀人。新闻来了,阮明要被枪毙。于是男女老少涌上街头,争相去看杀人的热闹情景。可是被游街的阮明萎靡不振,丝毫没有人们期待中的壮烈,这很是让看客们扫兴。热闹的人群中没有祥子,他独自到了积水潭。原来是他出卖了阮明。阮明自做了官以后,逐渐被钱所奴役。他不爱革命,却为了钱去讲革命,甚至想着利用祥子做靶子。没承想反被祥子出卖了。出卖阮明,祥子换来了六十块钱,也被祥子用来挥霍享受。堕落中的祥子的身体迅速垮了下去,不唯身体不允许他拉车了,而且他的信用也赁不出车来拉。最后只能靠给做红白喜事的人打杂来维持生计,成了末路鬼。

  【考点梳理】

  1.人物

  ①祥子变得懒惰且极端自私,个人享乐主义占据了他的全部头脑,为了个人享受,他甚至不惜出卖人命,最终成了末路鬼。

  ②一些北平市民无聊的生活追求和以看杀人为乐,表现出愚昧、麻木、残忍、自私的劣根性。

  ③阮明打着革命的旗号追求个人享乐,投机钻营,想着算计别人却别被人算计,面对死亡肝胆俱裂,恐惧失神。

  2.情节

  ①本章中作者介绍初夏北平人的活动有何目的?

  介绍北平人的活动,说明人们和祥子一样,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只是暂时追求享乐,用一种虚无的快乐打发日子,这也是他们悲剧的思想根源。

  ②北平的人们为何爱看杀人?

  这些人以咀嚼别人的悲剧为乐,以观看别人血溅刑场而开心,凸显出这些人的麻木、残忍的劣根性,表现出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③如何理解文中的“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

  堕落后的祥子开始为个人的享受而努力,这让他最终不仅失去了强壮的身体,也失去了人格和信誉,成了一个没有人愿意帮他的孤家寡人,这注定要在社会上被淘汰,因此便与死亡无异了。

  ④祥子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

  祥子在本书中是旧社会洋车夫的代表,他的最终结局注定会跟老马祖孙一样,被这个黑暗的社会吞噬,悲惨地死去。

  3.写作艺术

  为了深化文章的主旨,本书的结尾部分用了大量的篇幅来突出祥子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写了北平人们朝顶进香和观看阮明被枪毙的情景,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4.启示

  祥子的悲剧,固然有社会的不公和黑暗,但极端的个人主义则是断送他的直接原因。这就启示我们,恪守原则,保持善良,积极地去追求生活,这比什么都重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