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诡三国

第2652章黄土和水

诡三国 马月猴年 9992 2024-04-14 04:11

  陇右。

  金城。

  枣祗看着台下参加考试的大猫小猫三两只,多少有些挠头。

  这是怎么一肥四?

  枣祗转头看了看贾诩,却从贾诩平静的面容当中看到了一点复杂的神色。

  贾诩并没有多说什么,这一次的考试,枣祗是主考,贾诩只是协同。

  枣祗看了看场内的学子,点了点头,宣布开始考试。

  或许在一些人的认知里面,付出和回报是线性关系,也就是付出多少,回报多少,这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时候并不是如此。

  就像是科举。

  科举的回报,有点像是是阶段性的。

  对于考生来说,努力读书确实有回报,但是并非是读一本书就有一本书的回报,而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才能见到收获。

  所以当下的科举考试,而对于斐潜来说,也同样是阶段性的。他派出去人去到各郡去举办郡考,但并不是派出人去之后,就可以看见进度条在那边涨了,然后每天百分之多少线性的变化,而是要等一个阶段,才能知道最后的结果,然后这个结果如何,是不是和原先的预料一致,也都并非是线性的关系。

  就像是河东有河东的问题,陇右有陇右的问题。

  陇右是枣祗负责的。

  在河东,司马懿碰到的是人来的太多,结果一下子没有充足的准备的问题,但是在陇右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来得少。

  少到了枣祗自己都有些怀疑,是不是陇右之下的县令乡老什么的都没干活,压根就没有通知到位,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

  可是在调查了一番之后,枣祗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真没人。

  没有读书人。

  读书,也是要花时间的,尤其是想要将书读好的,更需要时间。

  甚至不仅仅是个人的时间的问题,而是一家子要挤出来的时间。

  金城很大,陇右重镇,而参考的人数少,所以根本就没有出现像是河东安邑那样人都没地方住的情况,只不过多少年了,甚至可以说整个大汉三四百年开天辟地一般的陇右科举,倒是引来了不少普通百姓,闲暇胡人凑热闹。

  考场之外,人声鼎沸,叫卖物品的,议论考试的,就像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可是枣祗觉得,就这么一点人,怎么能像是节日?

  金城也抽调了不少的巡检和兵卒,站在考场之外维持秩序。

  离开了热闹的街道,进了府衙之中,经过了层层的门户和院墙,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喧嚣被隔绝在外。

  考场之内,寂静万分,只有些许纸张和衣裳的声音,就连呼吸似乎都轻微了起来。

  因为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府衙广场内装得下,也就没有特意挪动到什么其他的位置了。在府衙之内的环境当然比要在其他地方好得多。

  参加考试的学子在兵卒和仆役的引导之下,在广场内分成了六排。

  在广场周边都是值守的兵卒,并且有多名书吏书左在巡视。

  再这样的环境之下,稍微有些小心思,都会表现得非常的明显,动作大一点就会被警告,若是还想着搞小动作,那就直接会被架走。

  所以即便是没有像是长安那种严格的检查,也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舞弊问题。

  其实说起来,还是因为人少。

  就这么几个,都在眼皮底下,怎么舞弊?

  像是后世那种乌泱泱几千人考试,然后十几个人,或是几十个人去巡视,那才有作弊的空间,现在在金城广场周边兵卒仆从,书吏书左之类的加起来说不得比考试的学子都多,每个学子身上随时都是几道甚至十几道的目光巡视,再这样情况下若是还能拿小抄偷看,亦或是其他什么动作的,那就真是英雄了……

  考试的题目其实不难。

  至少是枣祗认为是不难的,可是他看到在考场内的学子,很多人都面露苦涩。

  以至于枣祗一度怀疑是自己出错了题目。

  枣祗的出题,虽说和司马懿出的不一样,但也是按照长安的之前的模式来的,前一部分是经文的默写,指定某一个段落,然后让考生进行默写,并且解释一下默写的段落的意思。

  另外一部分则是策论。

  整个考试的时间是一整天,比河东要更长。嗯,也不算是完整的一天罢,就是从早脯过后一直到晚脯,在太阳下山之前收卷。在考试之中,可以休息两次,每次不超过两个刻。在休息时间之内可以吃点心,喝水,更衣等等,在广场一侧的回廊和侧房之处,也都有专人负责看守巡视。

  若是有人需要入厕解手什么的,也是要经过请示才可以,而且每次都是有专人跟着,不管是大解还是小解,这些人都是寸步不离。

  在房间之内那些备用的食物,也都是简单的干馍和清水,还有咸菜。同样也有专门的人站在一旁盯着。

  没有人提前交卷,大部分的考生都是到了临近黄昏了,才陆陆续续的交上了卷子。

  还有个别两三个因为光线越来越不足,不得不将头都几乎贴到了桌桉之上,急急写着什么……

  枣祗有些不忍,叹了口气,和贾诩商量了一下,让仆从准备了蜡烛点着了,用罩子罩住,放在那几个人的桌桉之上,算是最后给他们的加时,烛火燃尽之时,便是他们交卷的最后时刻。

  等卷子都收了上来,交到了贾诩和枣祗手中的时候,夕阳已经下山了。

  如果严格来说,当下斐潜在周边各郡之内推行的这种考试,比童子试要难一些,但是还没有到秀才的程度。

  在后人眼中,秀才似乎是一个很低级,嗯,也不能说是低级,或许用低阶比较合适,算是一个走科举道路的起点而已,但是实际上在古代里面,很多人一生就终结在了这个低阶的位置上。

  就像是枣祗以为他出的题目也很容易,很简单,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卡在这么低级的问题上,可是等他真正拿到了卷子之后,却发现几乎有一半的人,准确来说应该在四成左右的人,都在第一项的题目当中被淘汰了。

  任何封建王朝之中的科举,都是宛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但是在科举的初期,桥面还是比较宽一些的,或者说想要过桥的人数还不是很多。

  枣祗来陇右之前,多少是知晓一点陇右的情况的,所以他定下来的题目并不难,也就是说桥面并不是多么的狭窄,就连他出的策论的题目,都是贴近于陇右的情况。

  策论,所谓『策』是在时事中挑一个问题,然后就这个问题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论』就是议论,以之前或是当下的争议较大的事情,来进行议论或是点评。这策论说起来容易也容易,因为有时候并不需要涉及细节上面的具体事项,只需要言之有物自圆其说就可以了。但是说难也难,毕竟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很容易就陷入了假大空当中,喊几句口号而没有找出真正有用的点。

  枣祗出的策论题目,就是『安抚牧民』方面的。

  这几乎和陇右当下主要的政策方针方向是相符的,并且也是这么多年来在陇右一直反复出现问题的地方,所以正常来说这个题目对于陇右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经验,至少不会茫然。

  什么类型的题目会让陇右的人茫然呢?

  比如『治理水患』。

  陇右有河流,但是水患极少,大多数时间是旱的问题,而不是治理水患。

  如果说这个『治理水患』的题目是错误的,它又不是。因为这个是属于桑梓之类,属于国之大事,怎么能说是错的题目呢?

  但是如果用『治理水患』来考陇右的学子,那么这些没有任何水患经验,或是感触的陇右学子,即便是能写出来,也大多数是一篇喊口号的文章而已,就算是再花团锦绣也是无用。

  而『安抚牧民』的策论题目,明显就贴合了陇右许多。

  可是即便是如此,枣祗看到这些学子的答卷的时候,依旧免不了叹气。

  策论不要求做赋,嗯,当然,如果能够像是张衡、贾谊、班固等人那样,不仅是能言之有物,还阐述深厚道理,同时可以坚固文字韵律,做到文采飞扬,那真的就是极好。

  可是大汉三四百年,写汉赋的有多少人,能达到如同张贾一般的,又有几个?

  所以枣祗对于这些学子策论的要求,也就是言之有物,语句通畅而已。

  可惜……

  连这样的要求,似乎都太高了。

  枣祗已经连续翻看了好几篇的策论,然后都是看了个开头,便是已经闭上了眼。

  后世一开网页,满屏都是震惊体,然后点开一看,似乎说了很多,但是似乎也根本什么都没说,最后偏偏还装模作样的有个总结,结果都是些套话,末了还要再骗一次,『小编就说到这里,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类似于这样的震惊体,虽然说都是骗钱的,但是好歹这些小编都是在尽力的去圆,不管圆得好还是不好,但是看得出来使劲往回掰的那个力度,但是枣祗当下所看到的这几篇的策论,便是一开始就跑偏了,而且还是狂奔而去一点都没有想要回头的那种……

  枣祗叹了口气,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卷子,转过头去问贾诩,『文和,我这个题目……这个卷子……是不是有些什么不对了?』

  贾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枣祗说道:『今天太晚了,明天,明天我带你去转转……到时候你就能明白了……』

  次日。

  下河村。

  这种随意起名的村寨,在华夏没有十来个,恐怕也是有七八个。

  因为靠着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所以就被叫做下河村。

  山上头还有一个更小的村子,叫做上河村。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靠近村子的这条河流,不叫什么河,却叫做明溪。

  也确实不能称之为河流,毕竟河太浅太小了。

  枣祗在河流边上下了马,然后一边让护卫带着马匹去饮水,一边上了山坡,看着不远处大概只是超过了脚脖子深的河水,微微皱眉,『这河水没有修建渠道的必要……我估计这一到冬天应该就没有水了……修几个蓄水池倒是可以……』

  这方面,枣祗是专业的。

  贾诩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枣祗到了这里第一个想法竟然是这个。

  不过枣祗所说的,倒是一点都没有错。

  这应该是一条雪山蜿蜒而出的河道,或者叫做溪流,在经过地下暗河的奔流之后这个山头之处涌了出来,成为了这里的生命源泉。水量随着季节性变化,秋冬冰雪冻住了雪山之上的雪,可不就是下游这里断流了么?

  枣祗并不清楚这条河流具体的发源地,但是他的农业经验非常丰富,所以他即便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也能看出这里的农业困境。

  畜牧业和农业,在需求条件上,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对于水源的需求上。

  农业需要的水太多了,远远大于畜牧业。主要是用在灌既方面,如果说庄稼不能有充足的水,那就无法生根发芽,也无法抽穗成长,更无法在需要结籽的时候灌浆,反正几乎来说只要种下庄禾,就必须时时刻刻都需要水,但是很明显的是,这里河流水不多,所以能耕作,或者说能供养的田亩必然也就不多。

  而周边,就在枣祗前来这里的路上,还有那种远离水源,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有人畜饮水全数都是依靠挑和拉的村落。

  言情

  那样的村庄,连存活都是要看老天爷赏脸。

  生活条件的不同,导致了生存成本的不一致。

  陇右与河东的不一致。

  『现在我们去村子里么?』枣祗问道。

  贾诩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就在这里……我们就看这些人就好了……不用打搅他们……』

  『……』枣祗看着不远处村寨里面的人。

  从山坡上往下看,村子里面大体上都能看到。

  村子里面显然有人已经发现枣祗贾诩一行人了,但是枣祗贾诩没有要进村的意思,那些村寨里面的人也没有出来相迎。

  倒不是说村寨里面的人不懂得礼貌或是规矩,而是在陇右这里,因为地形的问题,看着像是近,直线距离不远,其实真要到那个村子去,还需要上上下下绕一大圈……

  枣祗原本以为贾诩要带他去看一下地方上的教学情况什么的。

  因为很显然,陇右的这些学子的水准相当的低。

  在大汉,之前学术最高的郡县是豫州,然后是冀州,冀州比豫州会差一些,但是相差不是很多,然后第二档的就是在冀州和豫州周边的区域,比如荆州幽州徐州扬州雍州什么的,还有川蜀和河东,第三档的就是偏远地区了。

  可是在骠骑入主关中之后,关中这一带的学术水准在不断的爬升,现在可以说不仅是追上了豫州和冀州,甚至有反超的趋势,而再这样的情况下,正常来说周边学术也会被带动起来,比如在河东,读书的人就明显比中平年间要多了很多。

  但是在陇右,却似乎依旧是文化荒漠地带。

  说实在的,枣祗其实心中多少是有些恼火的。他平常是很温和的人,但是这一次来陇右主考,发现这些陇右来参加考试的学子,和之前他所预料的差得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准上!

  枣祗之前觉得,陇右也有优秀的学子的。那些前往长安三辅,并且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的人若是算是十分的,那么当下来参加金城本地考试的,怎么也应该有七八分的样子,是在不行大概也要有五六分罢?

  可是枣祗没想到的是,这些参加考试的学子,平均下来的水准只有三四分,好的才是五六分,七八分的真的就是凤毛麟角,仔细挑选可能才有一个半个。

  这就自然有些让枣祗觉得有些生气。

  别的事情暂且不论,枣祗就怀疑这些陇右的学子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的态度?是不是觉得反正自己学不好,就随便学一下,然后随便来考一下,侥幸能过就过,不行的话就回家种地放羊?

  那些优秀的陇右学子,去了长安三辅,剩下的这些是不是就是放弃自我了?

  那么骠骑大将军特意在陇右金城开设这样的考试,究竟有没有意义?

  但是贾诩带着枣祗来到了这里之后,什么话都没有多说,只是让枣祗自己看。贾诩没有说这些学子在求学上的难处,因为别的地方难道就不难么?也没有说学宫还没有建好的问题,因为长安河东虽说有学宫,但是其他地方也有好多是没有学宫的。

  所以贾诩只是让枣祗看这些学子的生活。他告诉村子里面,有陇右的学子。

  但是枣祗没有看到任何人像是一个学子的样子。

  只看见村子里面,每一个人都在忙碌……

  壮年人,不管是壮男还是壮女,自然都是在做着最为劳累的农活。

  那些年龄大一些的,也是忙着做各种琐碎事务。

  半大的孩子也没有空闲的,要么跟在长辈身边帮忙,要么就是去山上砍柴割草。

  再小一些的孩子,则是负责照料更小的幼童。

  最为空闲的,只有那些幼童,那些还不太会走的小孩,傻傻的笑着,在地上打滚嬉戏。

  枣祗起初不太明白贾诩的意思,但是看了大概一个时辰之后,渐渐的也明白了一点。他转头问贾诩,『这个村子,在陇右村寨里面,算是上等,还是下等?』

  贾诩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上中下,只有差的,还有更差的……半道上的那个没有靠近河流的村寨,就是更差的……』

  『呼……』枣祗叹了一口气,『我有点明白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