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
文艺工作者的命运
荣府修建大观园时买来了十二个女孩子,这是贾府里的文艺工作者。书中不久就交代,在贾蔷的领导管理下,她们学会了好几出戏。贾府豪门,不论精神物质,万物皆备于我,宗教工作者、文艺工作者都是老爷太太置办来的奴才。妙玉尊贵一些,名义上是请来的,其实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也是被养起来的奴仆。中国式的这种唯权势论的一元化也体现在荣国府里,没有化外之民之业,全部大一统。
唱唱戏、解解闷也就罢了,而莫名其妙的老太妃之死使得文艺工作者一风吹下了岗。这里的文艺工作之脆弱不可思议,不知这算不算一种传统。
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尤氏等便议定,待王夫人回家回明,也欲遣发十二个女孩子,又说:“这些人原是买的,如今虽不学唱,尽可留着使唤,令其教习们自去也罢了。”王夫人因说:“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
文艺乃是装丑弄鬼的下等事情,王夫人这话倒是有点滋味,不妨稍事咀嚼。
《红楼梦》中还有两个文艺工作者:一个是蒋玉菡,是忠顺王的娈童性质,其地位更加不堪;一个是冷郎君柳湘莲,算是为文艺工作者出了一小口气,然后惧祸走他乡。幸亏宝钗等没有太蛮横无理,劝住了薛蟠,否则柳某也难逃一劫。
文艺工作者自然有些另类,例如不会劳动:
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众人皆知他们不能针黹,不惯使用,皆不大责备。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绩女工诸务。
请看,文艺工作者们对自己的下岗并无怨言,说明她们也认为文艺演出是一个下九流的行业,早点下岗更好。而真正想靠干活吃饭的十二中只占一二,比例极小。书中对此也有综述:
因文官等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或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守理者多,因此众婆子无不含怨……
说是“心性高傲,倚势凌下,拣衣挑食,口角锋芒,不安分守理”,用这二十一个字形容文艺人的短处还真沾点边。当然这里是用众婆子的视角来写的,如果用宝玉或者芳官的眼光写,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宝玉会觉得这些人最可爱,而干活吃饭的婆子粗俗不堪;芳官则要控诉婆子克扣了自己的劳务收入——月钱。
至少暂时,这些文艺工作者得到了宝玉的庇护。藕官烧纸,她的“明火”行为从府园管理的角度看是应该受到纠正的,但却有宝玉百般维护;芳官与干娘的争斗本来没有什么内容,由于宝玉的介入才让芳官大获全胜,连读者也觉得干娘太不识相。值得注意的是,本身具有某种叛逆性格的晴雯却并不喜欢芳官,她说:
都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什么也不是,会两出戏,倒像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
这句话很重要,这说明:第一,不能用划分成两个阵营的方法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同是青春的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晴雯对芳官却有此评。当然,紧接着晴雯替她理了妆。第二,也说明,仅仅靠宝玉的庇护,这些文艺工作者的根基还是太脆弱了,她们难逃不幸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