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之文豪崛起

848【贸易和战争】

民国之文豪崛起 王梓钧 5497 2024-04-14 04:14

  老蒋的一封电报,让周赫煊在广州停了下来——等人。

  于是乎,周赫煊只能顶着轰炸写,居然把《黑土》的最后一部都快完成了。足足等到五月初,终于等来陈光甫、席德懋和任嗣达等人。

  陈光甫,银行家,被誉为“中国的摩根”,现任国府财政部高等顾问,战时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将衔)。

  席德懋,金融家,国府财政部平准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业务局局长,奉命常驻香港,负责维持法币的国际汇率。

  任嗣达,贸易商,主营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在欧美各国人脉甚广。

  三人被老蒋派来,自然是要到美国寻求借款。就算没有周赫煊,他们也是要去一趟美国的,只不过提前了几个月而已。

  历史上,常凯申被资金紧缺逼得心急火燎,不断勒令孔祥熙赶快去国外弄钱。孔祥熙便找到陈光甫,因为陈光甫跟美国资本家摩根交情深厚,想凭借私人关系打开一道口子。

  咱们的孔祥熙院长没有任何求援方案,甚至连求援的数目也不明确,但却狮子大开口,让陈光甫至少要争取3亿到4亿美元的借款。

  陈光甫心中很想骂娘,借个屁的3亿美元啊,他连借300万美元都毫无信心。于是托病不愿成行,被老蒋和老孔反复催促了几个月,陈光甫才硬着头皮前往美国。

  刚开始的时候,陈光甫等人的谈判很不顺利。但随着广州和武汉相继失陷,罗斯福和美国资本家们有些慌了,觉得必须拉中国一把,否则中国被日本平推还玩个屁啊,于是借款合同居然谈成了。

  如今陈光甫正是拖着不肯走的时候,孔祥熙对他说:“光甫,周明诚对借款之事有办法。他当谈判特使,你当谈判副使,肯定能够谈成的。你心中没有方案,可以先去问问他啊,相信周明诚必有策略。”

  陈光甫心想,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那就去呗……因此比历史上提前两三个月动身。

  周赫煊跑去美国要借款只是幌子,他主要是去弄飞机的。老蒋拍电报让他等人,周赫煊还以为是等几个外交人员,结果见面才发现,居然是一群玩金融贸易的跟他汇合。

  妈卖批!

  众人在广州登船前往美国,对借款之事皆无头绪,只能天天跑到甲板上喝咖啡讨论。

  这天风和日丽,海风吹拂。

  陈光甫喝着苦咖啡说:“周先生,你是国际专家,你觉得美国真能给援华借款吗?”

  周赫煊摇头道:“不可能,美国宣称严守中立,是不会直接对华贷款的。除非……”

  “除非什么?”席德懋问。

  “除非咱们换个方式,”周赫煊说道,“在美国成立一家贸易公司,通过商业合作,向美国企业寻求民间商业贷款。这就绕开了美国的中立外交政策,让罗斯福有操作的空间。”

  陈光甫拍手道:“此法甚好!”

  席德懋说:“既然是民间商业贷款,那就必须让美国人觉得有利可图。任先生,你是国际贸易专家,美国最迫切的想要中国什么商品?”

  “当然是钨矿!”

  任嗣达立即就说道:“钨矿乃工业稀缺资源,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钨矿供应国。世界第一的钨矿在江西,世界第二的钨矿在广东,此为我国的巨大优势。用钨矿之利来引诱美国入毂,对方多半会同意。”

  周赫煊非常熟悉中国近代史,知道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有五次贷款,“钨矿借款”只是第三笔,而第一笔则是“桐油借款”。

  当然,周赫煊知道的也仅限于此,并不清楚五次借款的详细内容。毕竟除了专业论文之外,历史书里顶多只顺笔一提,读者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去研究细节。

  美国的五次对华借款,名称分别为:桐油借款、华锡借款、钨砂借款、金属借款和财政借款。

  顾名思义,前三起借款分别跟桐油、锡矿和钨矿有关,而这个先后顺序也肯定有原因。可以就此推测,美国最急需的商品是桐油,其次是锡矿,接着才是钨矿。

  周赫煊出声问道:“钨矿最大的进口国是哪个?”

  “德国。”任嗣达说。

  周赫煊又问:“德国用钨矿干什么?”

  任嗣达说:“用处大了,造先进的飞机、穿甲炮弹、轮船发动机……好多东西都需要钨矿。”

  周赫煊点头道:“也就是说,钨矿现在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制造军事装备。”

  “可以这样理解。”任嗣达道。

  周赫煊继续问:“那锡矿呢?”

  任嗣达答道:“锡矿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特别是在化工领域用处极大。”

  “那中国锡矿的最大购买国是哪个?”周赫煊问。

  “美国啊,咦……”任嗣达回过神来,“周先生的意思是,用锡矿贸易来寻求美国借款?但问题是,锡矿不是中国独有,美洲和南洋都有大量锡矿,中国锡矿对美国的诱惑力不够啊。”

  周赫煊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现在没有打仗,而钨矿主要用于军工生产,对美国而言并不是最急需的东西。倒是广泛用于化工领域的锡矿,能让美国资本家更高兴。”

  任嗣达下意识点头道:“也有些道理。”

  陈光甫拍板道:“那就这样吧,把锡矿和钨矿都作为筹码,放在谈判桌上任美国人选择。”

  周赫煊又说道:“桐油呢?”

  任嗣达摇头说:“我是搞矿物进出口贸易的,对桐油的情况不太清楚。”

  席德懋笑道:“桐油遍地都是,价格甚贱,甚至买不起煤油的老百姓都用桐油来点灯。又非什么稀罕物,难道还能引起美国人的兴趣不成?”

  “是啊,周先生怎么会提到桐油?”任嗣达问。

  周赫煊哪里知道桐油有什么用处?他又不是神仙。但历史资料里写明了,美国在终止美日贸易协定前,就急不可耐的和中国签订桐油借款合同,而非是锡矿和钨矿的贸易合同,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们船上这些人,都是玩金融货币的,只有任嗣达属于贸易商人。可惜是个专做矿物出口的贸易商人,对桐油并无了解,想找人打听桐油价值都找不到。

  不仅是陈光甫三人,就连周赫煊自己,也对桐油没啥认知。

  在他们的印象中,桐油属于国产贱物,最大作用是拿来制造油漆。买不起煤油的老百姓,只能点桐油灯照明。当然还可以用来炒菜,但貌似有微毒,而且味道不好,连底层平民都不会轻易食用。

  这玩意儿会让美国人稀奇?

  当下不再讨论桐油,众人开始商讨谈判策略,打算围绕着钨矿和锡矿大做文章。

  在美国登陆后,周赫煊立即花钱找来一个商业顾问,详细询问桐油在美国的情况。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桐油在美国好牛逼啊!

  美国人以前制造油漆,最上等的产品使用亚麻仁油,当桐油传到美国后,亚麻仁油立即被中国桐油所取代。发展到30年代,美国油漆业有90%以上都用桐油为原料。

  而上海,正是中国桐油最大交易市场。随着上海陷落,美国桐油进口量锐减,已经快把美国油漆生产企业给逼疯了。广州则是中国桐油第二大市场,一旦广州陷落,美国油漆资本家直接就要跳楼。

  不但如此,由于桐油具有燃烧性、速干性和耐酸性,是此时生产军舰、轮船、潜艇、飞机、电线和海底电缆不可替代的原料,其他同类型原料都不如桐油效果好。

  此外,美国科学家还把桐油加热到一定温度,让其凝固成胶状,用来作为橡皮的代替品。桐油还可用在医药、玻璃制品领域,并可在工业上代替汽油作为提炼品。

  必须说明,桐油产地只中国一家,别无分号。而美国则是桐油的最大进口国,占世界桐油进口总额的75%,如今已有850种美国工业品必须使用桐油!

  美国在晚清时期,就开始在本土移栽桐树,但种植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气候土壤问题吧,美国人在30年代初,又跑到南洋大量种植桐树,但依旧没有取得太大成效,完全不能满足美国工业需求。

  一旦中国和美国的桐油贸易被彻底掐断,则美国无数资本家要急得跳脚。

  难怪在历史上,广州陷落以后,罗斯福慌慌张张的就要跟中国签订桐油借款合同——都是被资本家给逼的啊。

  支持中国,还是支持日本,这在美国属于资本博弈。

  因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当中,对日贸易占43%,而对华贸易只占14%。在投资方面,美国对日本的投资为3.87亿美元,对中国的投资仅有1.32亿美元。美国对外贸易输出中,日本占7.7%,居第三位;中国只占1.1%,居第二十二位。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第一贸易伙伴,打起仗来,美国资本家自然是偏向日本的。

  但如果中美贸易被彻底断送,那也不符合美国利益。特别是世界仅有的桐油资源缺失,伤害到太多美国资本家的利益,罗斯福必须对那些资本家负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