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好故事让孩子终生受益.

1.被视为瑰宝的课外读物――小人书

  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年代的孩子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娱乐活动。我们那一代成长起来的人,玩儿过弹弓、**和老鹰捉小鸡;看过露天电影;读过小人书;当然也喜欢过孙悟空……当回忆这些经典游戏和活动时,我的内心也是十分怀念的。

  我的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没有游乐场,直到十几岁时才看上了黑白电视机,而这已算是最令我兴奋的了。可以说,我是从一个个黑白色的画面里认识了整个世界!

  提起小人书,不少人都会说出一连串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来:《东郭先生》、《铁道游击队》、《三国演义》、《青春之歌》……我们这代人大都是伴着小人书成长起来的,最早从小人书中认识了林黛玉、认识了宋江、认识了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

  那时候的小人书一般为64开大小的,比现在的课本的一半还小,每一页都有一幅图,下面注有简单的说明文字,用比较专业的术语讲,就是连环画。

  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游戏机,当然也没有那么热闹的儿童乐园,有的只是小人书。小人书图文并茂,即使有不认识的字,对着画面也能猜出个大概。人们就是在小人书的陪伴下渐渐长大,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远离儿时的“朋友”。

  记得七岁那年,哥哥从邻居那儿借了一本《沙家浜》,他看完后我跟着看,兴奋得翻了一遍又一遍,晚上睡觉都抱着,宝贝似的,生怕被别人拿去。后来哥哥看我实在喜欢,就求邻居将它送给了我。那一段时间,我天天心里美滋滋的,自己终于有了一本小人书,做梦都在笑,走路都轻飘飘的。

  可是后来,我终于按捺不住,把它拿到了学校去炫耀,被同桌借了去。尽管他当时保证第二天准还,并且不损坏一点点儿。可是同桌还是失信了,我的第一本小人书就这样被他弄丢了。当时我既生气又伤心,好几天都吃不下饭,跟同桌的关系也不如以前好了。

  后来家里的条件好一点了,哥哥给我买了许多小人书,印象最深的就是成套的《红楼梦》了。记得《红楼梦》一共二十本,是砖红色的封面封底,古香古色,我特别喜欢。每一本的书名都不一样:“宝黛初会”、“黛玉葬花”、“潇湘惊梦”……一个个美丽的名字让我回味无穷。很久以后读到《红楼梦》原著的时候,还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套小人书给我的深刻印象。

  我看小人书,只是图个热闹,那时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好玩,所以孩子们除了疯玩,就是坐在那里尤其是假期的“向阳院”里看“小人书”(所谓“向阳院”,大概也是因当时一部电影《向阳院》而生出的新生事物,即到了放假的时候,各单位或居委会把孩子们组织起来,或学工、或学农、或看书,搞各种活动的这么一种形式),由于年级低,认字还不多,所以,多是看热闹,一知半解,顶多知道个好人和坏蛋。

  那时候的小人书有很多都是根据电影改编的,比如《闪闪的红星》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里的主人公潘冬子差不多成了我少年时代的偶像,现在还依稀记得他那定格在小人书上的坚毅神情。那个时候能够拥有一本自己的小人书,就是最大的财富。

  还有一些书是看不得的,可是小孩子并不懂,别人说禁,那就是坏书,但坏书别人看,自己就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找来看,就比如《苦菜花》。看《苦菜花》的经历比较奇特,有点像搞地下工作,先是私下里小声侦查下谁有这本书,然后就像对地下工作者对暗号一样约好什么时候取书和什么时候务必还,取书也选在一个挺隐蔽的地方,为了不被人发现,书皮也是用牛皮纸包上的,甚至连书的前几页和后几页也被撕掉了。

  上中学的时候,我的小人书已经攒了一箱子了。我把它们封好,放在床底下,一有时间会搬出来逐个重读。后来能看到的书籍越来愈多,小人书便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不记得哪次搬家了,全都被卖掉了,一本也没有留下来。那时浮躁得很,以为小人书都是小儿科,谁还看呢!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极了。

  怀旧时分

  当时的小人书都是黑白的图画,画的质量也不太好,然而在我的心中却比现在的彩色漫画书要珍贵得多,也许是当时能够娱乐、消遣的东西太少了的缘故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