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样板戏
我小时候的精神生活非常枯燥,那时几乎就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我们看的最多的书籍通常是样板戏的书。在当时,样板戏类的革命书籍却多得令人吃惊,各种版本都有,从绘图版的到电影剧照版的,甚至还有更“老”的原始版,比如《智取威虎山》的前身自然是《林海雪原》了,《沙家浜》的前身则叫《芦荡火种》等等,只记得那老版本比样板戏有意思。
在我上学那阵儿,样板戏的确有些泛滥成灾,从电影到戏园子到有线广播到无线电直至连电都不用的留声机,无一例外地都哼的是样板戏的调调。整天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着,别说大人小孩都能唱上一两段,连我们家里的狗都差点学会,听着那叫声也似乎带有音阶。
我们也要演戏!这是学校规定的,要让样板戏占领每一个文化阵地,所以每个年级都要演一出样板戏片断。我们一年级的节目是《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就是杨子荣采访小常宝和她爹的那出戏。我很羡慕人家四年级同学是排练《沙家浜》中“智斗”那场,看看人家,不论是“胡司令”还是“刁得一”都有烟抽,那是人家阿庆嫂给敬的。再看看我们,一场戏里居然没个把的坏人出场,真是不幸。更不幸的是我被老师指名演常宝她爹,弄得我很是郁闷。本来我自以为很漂亮,老师肯定会让我扮演小常宝,可没想到,老师却说我的外形适合演常宝她爹。那时候,我哪懂得什么外形不外形的,反正老师说演谁咱就演谁呗。戏排得很不顺利,主要是我老出错。剧中装哑巴的小常宝架不住杨子荣的煽动,一不小心脱口叫了我一声“爹”,然后我便忍不住哈哈大笑,结果就砸锅了。
听见老师在旁边大声喊“停”时,我才知道又坏事了,也冷静下来了,抬起头用惊慌而歉然的眼睛看看老师,而老师呢,也只好摇着头轻轻叹口气,然后再启发我,演戏的时候要想到“万恶的旧社会”,要有阶级感情,说只要一想到过去的苦难“你就不会笑了”。
后来在学校汇演时我果真没笑,反正我除了“八年了,别提它”这句外再没别的台词,不像“小常宝”和“杨子荣”那样还要扯破嗓子傻乎乎地唱半天。所以一演到那块我就脑子故意走神,拼命回想自己在家挨打的情景,脸上也努力挤出一付苦相。
我们不单只在学校演,还要出外去演,学校说是派我们去占领资产阶级的文化阵地,而且这也是课外活动。那些“阵地”通常就在大街上或某个院落里,我们穿着行头拿着道具在街上漫无目标地乱找,看见合适的地方,其他同学帮着拉开场子就可开演。这种场合一般是在晚上,老师也不跟着,演完后大家各自散场回家……
怀旧时分
样板戏对于现在、当时的人来说尽管意义不大,不过对于那时尚不太懂事的我们来说,确实带来过不少乐趣,这远远样板戏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