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商隐(录一)
哭李商隐(录一)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隐去世,享年四十五岁。作者得知消息,写了两首沉痛的悼诗,此诗原列第二。诗中多处信手拈来李商隐诗文,确属熟能生巧。
“虚负凌云万丈才”二句,概括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凌云”形容志向崇高,语出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诗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以新笋寓意,讽劝当局爱惜人才,不应横加摧折,不料竟成诗谶。“一生襟抱未曾开”,痛惜李商隐抱绝世之才,未能大用,坎坷终身。清人朱东岩评:“一起二句自是先生知己,九原有灵当为泣下。”(《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鸟啼花落人何在”二句,写作者闻噩耗后的悲痛。李商隐《流莺》有“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之句;《安定城楼》有“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之句,典出《庄子》,将排斥他的人喻为嗜腐的鸱鸟,而自比凤雏;又相传凤“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作者因而用之,以“鸟啼花落”“竹死桐枯”等兴象譬喻生不逢辰,以“人何在”“凤不来”的一问一答谓哲人其萎,是反复唱叹,是“长歌可以当哭”(《悲歌》),故不厌其重复。
“良马足因无主踠”二句,哭李商隐之未遇而死。“良马”喻非凡人才,“无主”指不遇识才爱才的明主,“踠”指弯曲、马失前蹄。正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旧交心为绝弦哀”,“旧交”自指,虽属知音,却能力有限,无力施以援手,眼睁睁看着李商隐抱恨而死,自己也落得俞伯牙似的,只好绝弦罢弹。从六句可以看出作者与李商隐相契之深。
“九泉莫叹三光隔”二句,意谓李商隐诗歌不死。上句说不要认为九泉之下见不到三光(指日月星),李商隐不就是一颗闪亮的“星”吗。“又送文星入夜台”,为什么是“又送”呢?盖李商隐作《李贺小传》道:“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是李贺作“文星”在前,故曰“又送”。
可以看出,作者与李商隐交情非浅,是情至文生,故感染力强。清人薛雪曰:“崔珏以《鸳鸯》得名,而《哭义山》之作,亦是九原知己。”(《一瓢诗话》)梅成栋曰:“后人无数挽词,未能出此。”并非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