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啸天说诗·诗经楚辞鉴赏(全6册)

  踏歌词四首(录二)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其二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踏歌词》组诗约作于穆宗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作者在夔州刺史任上。是作者学习巴渝民歌写作的一组小诗,内容为川江一带风土人情,具有情歌性质。“踏歌”本义为伴随踢踏的徒歌。这里所选为组诗第一首和第三首。

  第一首专写对歌。“春江月出大堤平”二句,写春日月圆之夜,对歌女子成群结队出现在大堤(襄阳古堤名)之上。“春江月出”四字,唤起的是对春江花月夜的整个联想,这是一个月圆之夜,按当地风俗,当晚有对歌的表演。“大堤平”,是说大堤的堤坝给表演提供了平台。“堤上女郎连袂行”,写对歌的女子三五成队地出现。“女郎”一词,是南朝乐府《木兰诗》的发明。“郎”是古代对青年俊男的美称,例如周瑜,吴中呼之为郎。“女郎”则是对青年女子的美称,有与男子平起平坐的意思了。比方说家庭妇女,就绝不能呼为女郎。大堤女子可呼“女郎”,是因为她们出得众。“连袂行”,也不是一般的三五成群,而有编队的感觉。语出晋人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袖),以遨以集。”这样写来,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了。

  “唱尽新词欢不见”二句,写女子对歌好兴致,一直唱到红霞东升。“唱尽新词”,虽然只说“新词”,其实是包含“新词”和所有保留歌曲都唱完,所以唱了整整一个晚上,足见兴致之高。怎么“欢(情郎)不见”呢?南宋谢枋得说:“女郎连袂,色必有可观,声必有可听。唱尽新词,而欢爱之情不见,但见红霞映树,闻鹧鸪之声,其思想当何如也?”(《唐诗品汇》引)明人唐汝询也说:“新词歌竟,而不见情人,徒见红霞而闻鹧鸪,其怅望何如?”(《删订唐诗解》引)纯属隔靴搔痒。须知这是对歌,而且是女子对歌。所有兴趣都在歌唱上面,正如一首日本和歌所唱那样,歌唱着的嘴,是没工夫接吻的。至于约会,还是另择他日吧。末句“红霞映树鹧鸪鸣”,是写唱了一整夜,意犹未尽,且看满天的红霞,正像女郎脸上的红晕。“鹧鸪鸣”,是因为天明的缘故。鹧鸪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诗中常用来表示思念故乡。而在这首诗中,鹧鸪的叫声是不能影响姑娘们的情绪的。作者不是按规矩出牌,恰恰是他的高明。

  第三首兼写舞会。“新词宛转递相传”二句,写女郎们载歌载舞。这里又一次提到“新词”,当然不能全唱老歌,一定有新词。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那是豪门的情况。而民间自有民间的作手,“递相传”,是新词写成、先睹为快的样子。“振袖倾鬟”,则是尽情歌舞的样子。水袖在舞蹈中有美化舞容的重要作用,语云:“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而“倾鬟”则是甩头或摆头的动作。“风露前”是说所有表演都在露天进行,大堤提供了这样的舞台。

  “月落乌啼云雨散”二句,写舞会结束的次日,堤上还留下了狂欢的痕迹。“月落乌啼”所暗示的仍然是一整夜,只不过时间在“红霞映树”之前。最耐人寻味的是“云雨散”三字,是不是暗示了男女关系?因为“云雨”语出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人因以“云雨”指男女欢会。不过,这只是“云雨”的一个义项。“云雨”还有别的义项,汉末王粲《赠蔡子笃诗》云:“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后人亦以“云雨”指结束、分离。而在这首诗中,恰恰是用这个义项。套用一句词说:歌舞正贪欢笑,要约哪得工夫。再说,大堤露天也不提供这种场所。末句“游童陌上拾花钿”,是写一夜狂欢之后,堤上留下了物证。这个“花钿”,回应“倾鬟”二字。首饰掉了一地,与这个动作相关。

  这个结尾非常有意思,最后出现一个“游童”,与歌舞全不相干,他所扮演的,仅仅是一个证物搜集者的角色。有人说,像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中的几只蝌蚪,使人见微知著,想象到“蛙声十里”的喧囂情景,不为无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