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赋
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pō)醅(pēi)。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liè),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篇名《春赋》,实是一篇“游春赋”,游春的主体乃贵人。赋中交织着青春气息和贵族气息,或谓此乃作者早年的得意之作,当无问题。
开篇即用恣肆的笔墨展示春之魅力。“宜春苑”、“披香殿”、“丽华之金屋”、“飞燕之兰宫”等秦汉宫室的名称,和鸟声、杨花、香草、游丝等意象排列,突现的是帝京的豪华,装点的是春色的繁富。还用了河阳一县花,潘岳的典故;金谷满园树,石崇的典故。可以说,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开篇,即从中获得不少灵感。赏月固宜人少,踏春不怕人多。正因为春之特征是浓郁、繁富、璀璨,所以无怪乎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倾巢出动,迫不及待地“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青春的靓女永远处于游人视野的中心,她们是青春世界的灵魂。赋中因此给她们以中心的位置。围绕着她们的,还有同样妩媚的歌儿侍女(绿珠代歌女,文君代卖酒女郎)、春风得意的倜傥名流(协律都尉指汉代李延年、射雉中郎指晋代潘岳,潘曾任虎贲中郎,作《射雉赋》),或歌舞,或酣饮,或射猎,或游戏。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感觉,写出春天作用于人的心理、生理而产生的影响。
赋的末段写到上巳曲水流觞的风俗,是春游的尾声:人们在河边引水环曲为渠,顺流放杯行酒,祓除不详。时近黄昏(“三晡”),一些人已上渡船,过河回家,可见春游的高潮已过,热闹将迅速趋于宁静。一些人还怅怅恋恋,乐不思归。你看那些春服轻薄的靓女们在缓缓归去时,还不禁回眸将目光投向池水与花树,一时芳心难收。
结尾的两句,“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与前文“影来池里,花落衫中”相关合,简直是神来之笔。它间接涉及到一个大的话题,即人对生存空间的需求问题。作者将封闭式人居与开放式自然作了一个细节上的对比:室内妆镜照影固然清楚,哪及室外池水照影那样动荡摇曳,不可思议(“悬胜镜”乃“胜悬镜”的倒装);室内衣香熏制而成,哪及室外春花散发的天然芬芳,令人陶醉。字里行间,流露了常在深闺中人,对于开放空间的渴求。而产生这种渴求,又完全是因为春之诱惑!
结尾和开篇一样,均用七言韵语,使得此赋于音情、画意外,富有更多的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