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啸天说诗·诗经楚辞鉴赏(全6册)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九载(750),是作者寄赠友人、描写人物的代表作之一。陈章甫是江陵(今属湖北)人,行第十六,制策登科,曾官太常博士,隐居嵩山二十余载,与作者所居颍阳相邻近,所以两人相交甚厚。这首诗作于陈章甫罢官登程返乡之际。

  “四月南风大麦黄”四句一韵(平声),写送别时间、天气和景色为引子,有民歌之风。“枣花”、“桐叶”尤其是“大麦”的入诗,带来许多泥土气息,与送别诗习用的杨柳、枫树、长亭、渡口的景物迥然不同,无以名之,可叫作“非典型送别景色”。却让人感觉轻快舒坦,胸襟开阔,耳目一新。“立身坦荡”一语,呼之欲出。前人或谓之“浅妙”(《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或谓之“奇景涌出”(《昭昧詹言》),并不矛盾。“青山朝别暮还见”,是说道路漫长。“嘶马出门”,是用班马嘶鸣,暗示行人对故土的留恋。

  “陈侯立身何坦荡”四句转为仄韵,为人物画像,这是李颀歌行的独创和绝活。四句中包含了对陈氏品德、颜值、才学、志节的评价。“虬须虎眉仍大颡”,抓住陈章甫面相的三个特点——连鬓胡子、浓眉大眼、宽大脑门,谓其相貌堂堂,骨相之奇,有类大侠。更奇的是,此人并非质木不文,反而是“腹中贮书一万卷”,想来是“下笔如有神”(杜甫)了。以反差造成波澜,正是诗家手段。“不肯低头在草莽”融入本事:陈氏曾应制科及第,因未登记户籍,吏部不拟录取,经过抗议,始得破格录用,这事使他出名。但他的仕途,却一直不顺。

  “东门酤酒饮我曹”四句再转平韵,换一口气,继续为陈氏画像。说他平素以官为隐,喜聚众酗酒,“我曹”云云,可见作者与陈氏是一类人物,故能惺惺相惜。其所以如此,实因愤世嫉俗,官场的事(“万事”)没有一件让他感到满意,或看得顺眼,“皆鸿毛”极言其轻视。于是,陈氏常常借酒浇愁,以醉卧逃避现实,在官场显得落落寡合。“有时空望孤云高”,形容人物的清高,是诗中胜语。这也暗示了陈氏遭到罢官是迟早的事,是为其思想性格所决定的事。以上两段是全诗最精彩的笔墨,既扣住送别道明陈氏罢官始末,又赞扬了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的品格。

  “长河浪头连天黑”四句转仄韵,而且是入声韵,想象友人途中情景,音情更其凄苦。“长河”指黄河、“天黑”指黄昏,因为浪头太大,加之天黑,所以断渡。行人遇到这种情况,不免连连叫苦。同时,这两句还暗喻着仕途险恶,无人援之以手,所谓“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诗中“郑国游人”指陈章甫,因为他曾居地河南春秋时属于郑国;“洛阳行子”是作者的自称,因为他曾任新乡县尉,地近洛阳。一个是“未及家”,一时还到不了家;另一个则是“空叹息”,即爱莫能助。这样对举的措辞,表现出深刻的同情,即各自都很失落很惆怅。而作者更多一份替友人担忧。

  “闻道故林相识多”两句一韵转平作结——这在歌行体为常见,是用设问作结,拷问世态的炎凉。是说:听说家乡老朋友很多,你这次罢官回去,他们将如何看待你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李適之)是一种情况,“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是另一种情况。这首诗的结尾,只设问而不妄加揣测,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

  总之,这首歌行以不长的篇幅将友人表里坦荡不羁的性格,困顿失意的处境,旷达豪爽的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虽有悲伤惆怅之意,却无负面消极之态,表现出盛唐士人普遍的精神风貌。此诗在语言风格上酷似李白,如“心轻万事如鸿毛”之于“世人见我轻鸿毛”(李白《梁甫吟》)、“不肯低头在草莽”之于“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等,而开局得民歌之神髓,也与太白歌行有相似之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