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悯农二首》,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常、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又决不是偶然的。
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是地租剥削。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匮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此诗撇开正面的描写,而只摄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
诗歌语言有具体形象之美,亦有概括抽象之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就好在用泛写的方式,概括了一般丰年的情事,并不以具体形象见长。此诗前二句也一样,“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是特写一家父子的情事,而是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着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画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很强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揭露讽刺的时候,诗人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一句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官家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实施的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尤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勾勒之功不小。农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迫不及待,及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种种情事,俱在其中,作者的忧民悯农之心亦跃然纸上。
明人杨基《陌上桑》云:“青青陌上桑,叶叶带春雨。已有催丝人,咄咄桑上语。”与此诗属同一表现手法,可以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