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啸天说诗·诗经楚辞鉴赏(全6册)

  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衣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出。

  一间茅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这首诗是作者创作的新乐府,“水夫”即纤夫,是没有引擎的时代,内河航运中不可或缺的苦力。唐诗中写纤夫苦的不多,在王建之前,李白《丁都护歌》是难得一见的名篇。而王建这一首的特点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作叙事。

  “苦哉生长当驿边”四句,是纤夫的自报家门和生活特点。“苦哉”二字打头,笼罩全篇。“生长当驿边”是说命运不好,有句话说“人生而平等”,事实上是生而不平等。生在贫家,与生在富家能平等吗?“生长当驿边”就更不幸了,“官家”是就近征用劳力,主人公不免服役而为纤夫了。纤的正字属形声字,右首为“千”是音符,也兼表意,左首丝旁是意符,表示拉船的、竹编的纤索。因为不经磨损,所以纤夫衣衫褴褛,有时是不穿衣服的;又因为须经常下水,连裤子也不穿,习以为常了。“水宿沙行似海鸟”,即是非人的生活。其实鸟儿可以在天空自由翶翔,而纤夫的“水宿沙行”,要辛苦得多。虽说“辛苦日多乐日少”,纤夫之苦都知道,纤夫之乐呢,一是拉纤时喊号子,“张哥哥,李哥哥,大家着力往前拖”,有时是有声无字的“嗨哟哟”“拖拖拖”,这样可以减轻负荷,也算苦中作乐。还有纤夫间互助为乐不言谢,也是有的。

  “逆风上水万斛重”八句,展开描写纤夫所干的苦活、累活。一是“逆风上水”,而货船载重,如遇搁浅,更是拖不动,要是用力不均,翻船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一旦船翻,纤夫非死即伤,真是苦不堪言。二是路途遥远,“前驿迢迢后淼淼”,不知何时才煎得到头。三是雪雨交加的三更半夜,本不该出工的,但遇到紧急情况,还得照拉不误。四是环境潮湿,“衣寒衣湿披短蓑”,纤夫一会儿岸上,一会儿水中。加之雨雪天气,披上衰衣也无济于事。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容易染上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至于“臆穿足裂”,生疮害病,真是苦何如之。以上四句写半夜加班的情况,忙活了一夜,“到明辛苦无处说”,连个休整都没有,“齐声腾踏牵船出”,又开始出工了。光是体力透支,就让人受不了。

  “一间茅屋何所直”四句,写纤夫的无奈和诗人满怀的同情。“一间茅屋”,就是纤夫的全部财物,“茅屋”即草房,“何所直”是说值不了几个钱,“直”同值。“父母之乡”即家乡、父母之邦,“去不得”是说不忍离去,舍不得离开。因为他们没有文化,也没有别的谋生本领,即使逃离水乡,也只会沦为乞丐,处境可能更糟。最后两句突然转换叙事角度,是诗人现身、向天呼吁:“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用心是好的,只是不可以,也办不到。不可以,是因为漕运亦是国之大事,不可或缺。即使办到了,纤夫的命运就改变了吗?使人不禁想起柳宗元《捕蛇者说》中那段著名的对话。同情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当事人:“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所以最后两句所表示的同情,不过是执热愿凉,等于白说。

  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以后,内忧藩镇割据,外患吐蕃、回纥入侵,加之统治者奢靡无度,为应付日益增长的支出,大大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从南方聚敛到的财物,须通过漕运送往北方,致使船民的徭役十分繁重。此诗通过纤夫的内心独白,反映社会现实,语言流利通俗,于平易中见奇崛,遂为名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