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啸天说诗·诗经楚辞鉴赏(全6册)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这首诗当作于大历六年(771)到九年作者任郑县主簿期间。抒发由隋炀帝开凿运河而引起的感慨。“汴河”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诗中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表达历史沧桑感及借古鉴今之意。

  “汴水东流无限春”二句,以汴河春色兴起历史的回忆。当年隋炀帝为游览江都,前后征用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每到春来,沿堤杨柳拂水,便觉春意盎然。自从有了这条航道,也给社会经济与民生带来许多便利,因而长存不废。与此形成对照的,却是“隋家宫阙已成尘”,汴水边的炀帝行宫,却已经成为历史的劫灰被深埋地下了。这两句抒发的不是一般历史沧桑,而且包含有一种历史教训、令人困惑。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动机与效果这么不统一。人们对大运河的历史评价,与对隋炀帝的历史评价,也不是一回事。

  “行人莫上长堤望”二句,以景结情,抒发历史感喟。上句是呼告,说行人莫上长堤望,间接表明作者正在河堤上眺望。呼告之后,应该是有话可说。然而,接下来诗人什么也不说,却以一阵风吹起长堤上的杨花漫天舞的景色作结:“风起杨花愁杀人”,“愁杀人”是说愁得要命,愁到极点。这种结尾,是以兴语作结。梁代钟嵘说:“文已尽而意无穷,兴也。”(《诗品·总论》)元人傅与砺说:“古诗比兴或在起处,或在转处,或在合处。”(《诗法正论》)此诗即用在合处,也就是在诗情将尽未尽时,忽以景语收住,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或伴以画外音。如“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何逊)、“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等等。诗中“长堤”即隋堤,“杨花”有意无意与隋朝皇帝姓氏“杨”搭成联系,增加了诗味的含蓄。清人吴烶云:“说得亡隋景象,令人不敢为乐矣。”(《唐诗直解》)言其有鉴戒之意。

  同一主题的诗,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全主议论,发人所未发,也是好诗。而此诗全主情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故前人推为高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