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啸天说诗·诗经楚辞鉴赏(全6册)

  凉州词三首(录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朋友提议,讲一首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唐诗吧。我于是想到张籍的《凉州词》,因为诗里写到驼铃和丝绸之路,从凉州(今甘肃武威)通往安西。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沦陷于吐蕃。张籍同题诗共三首,第三首说:“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境内)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可见诗作于安西沦陷六十年后,即宣宗大中四年(850)前后,凉州尚未收复,可见诗中情景,实出于诗人的想象。

  “边城暮雨雁飞低”二句,是春到边城(即凉州)的情景。默想这首诗,记忆总是窜到另一首诗,即岑参的《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那首诗也提到安西,而作者真在这条丝绸之路上行走。这首诗却不同,所以没有“四望云天直下低”的实感。作者张籍描绘的是一幅春回边城的情景,“芦笋”是初春的物候,不必是实景。顺便说,张籍经常想当然地写诗,有一首《成都曲》,竟有“新雨山头荔枝熟”之句,读者凭这一点就知道他并未到过成都。这首诗也写到新雨(暮雨),带来清寂之感,而“雁飞低”,暗示的应是“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七岁女子诗)。

  “无数铃声遥过碛”二句,写的就更不是实景了,而是在安西、凉州沦陷,丝绸之路阻绝后,作者对历史时空的一个回忆。它使人想起一首流行歌曲《梦驼铃》:“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小轩)用这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来诠释张籍的这两句诗,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在旧文《论空间感》一文中这样讲:“如果现实空间乏味,也不要紧。要么营造一个虚拟的空间,像《夜雨寄北》那样;要么找回一个历史的空间。”张籍《凉州词》就是很好的范例。我写过一首七绝咏剑门蜀道的“拦马墙”,这是山路上砌成的一道矮墙,防止马匹跌入深谷;那里的古柏参天,道路甚是萧寂,无多诗意。如果穿越时空,回到千年以前呢,感受会迥乎不同。因成一诗云:“参天皇柏岂非材,禁伐千秋遥胜栽。铃转时光隧道里,前头应有马帮来。”这里也写到铃声,而写的当时,并没有想到张籍《凉州词》;而在空间处理上,与之有不谋而合之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