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圣女祠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圣女祠”指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与大散关之间的圣女神祠。文宗开成二年(837)冬,兴元军节度使令狐楚病卒,作者随丧回长安,途经这里,曾作《圣女祠》诗。宣宗大中九年(855)末至大中十年(856)初,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奉调还朝,作者又随自梓州返回长安,再次经过这里并作此诗,故曰“重过”。作者把祠中所供圣女,看作是天上贬谪到凡间的仙女,同时又把在朝在野视同天上人间,故寄予深厚同情。
“白石岩扉碧藓滋”二句,就岩上壁画感圣女之沦谪。据《水经注·漾水》载:“武都(郡名,治所在宝鸡)秦冈山,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首句即写“悬崖之侧,列壁之上”长满苔藓,而圣女画像在焉。次句“上清沦谪得归迟”,直叙圣女沦谪、迟迟未归。“上清”是道教传说中最高之天界。
“一春梦雨常飘瓦”二句,写圣女灵风雨露应有的沾溉。谓其超妙,全在“梦雨”“灵风”的措辞,尤其是定语“梦”“灵”字的精选上,如果写成“细雨”“微风”岂不省事,又岂不太随便,太平平无奇。而“梦”“灵”字面,又是紧紧和圣女祠这个对象关联着的,“常飘瓦”是说晴不起来;“不满旗”是说招展不起来。两字之易,即化板为活,超常得奇,造成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荒山废祠,细雨如梦似幻,灵风似有似无,既带朦胧希望,又显得虚无缥缈,引人遐想,充满无奈。”(余恕诚)诚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萼绿华来无定所”二句,用关于别的两位仙女的传说,来反衬圣女久谪不归之苦。道书《真诰》载,“萼绿华”为云南山人,年约二十、着青衣,一月之内六过羊权(晋穆帝时人)家,后授羊权以仙药引其登仙。《墉城集仙录》载,“杜兰香”是渔父在江边收养的弃婴,长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引其升仙而去,临行谓养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清人何焯以“‘无定所’则非‘沦谪’,‘未移时’则异‘归迟’。”释此二句含义,可以参考。
“玉郎会此通仙籍”二句,同情圣女之久谪,希望她能重归天界。“玉郎”是道家所称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通仙籍”即取得重登仙界的资格。“忆向天阶问紫芝”,“忆”在这里是期盼之词,“向天阶问紫芝”,是重返天界的委婉说法。“紫芝”本为真菌,道教以为仙草。这样的诗句,是“獭祭”即翻书裁词的结果,所以读来费解一些。或以为柳仲郢奉调,将为吏部侍郎,执掌官吏铨选。恰似仙班之有“玉郎”。而作者对圣女的同情,也含蓄地反映了自个儿仕途不顺的感慨,和希望入朝为官的心理诉求。
此诗之所以成为传世名篇,全赖颔联之警策,算得上唐诗最出彩的对仗之一。由此可知,对仗好坏是决定律诗成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