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有鹳鹊栖息其上而得名,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黄河岸上。与武昌黄鹤楼等并为海内名楼。作者一作畅当,误。唐李翰《河中鹳雀楼集序》:“前辈畅诸题诗上层,名播前后。山川景象,备于一言。”原诗是五律,此系中间两联,是名副其实的“截句”(绝句异名)。
唐诗人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辛文房《唐才子传》)从来传为佳话。而鹳雀楼则有王之涣(一作朱斌)题诗在前,气象与声名俱不减崔颢《登黄鹤楼》;而畅诸的名气远出李白之下,竟登此楼,赓作一绝,为《唐诗别裁集》选录,谓之“不减王之涣之作”。
“迥临飞鸟上”二句,写高瞻以寄壮怀。“迥临”或谓指远道而来登临,其实不合此句语感,按“迥”可引申出高义,如迥拔。所以这里就是高的意思。作者说鹳雀楼高出飞鸟之上,是夸张也是事实。因为楼建于高地之上,登楼俯见飞鸟的情形也是有的。但诗句不是说的这个意思,而是夸张鸟飞不到楼顶这样高。“高出世尘间”,此句亦状楼高,但多一层意思,即眼界超出了世俗凡尘。言外有一种壮志凌云,或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感觉。下句一作“高谢世人间”,明挑高蹈之意,不及“高出世尘间”为含蓄。
“天势围平野”二句,写远瞩以抒豪情。两句中纳入平野、河流、断山等意象,视野极为开阔。上句令人联想到《敕勒歌》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平野给人的一望无边的感觉。“河流入断山”,中条山脉西接华山,而河道从山脉中穿过,放望黄河奔流,入断山向大海而去。在表现河山壮丽的同时,也显示出诗人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满怀豪情,不可羁勒。按王之涣诗四句皆对,此诗本系截句,故亦如之。然王用流水对的方式,所以读来不觉其对,有对外开放的感觉。此诗作呼应对,别有整饬之感。“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二句对结,末句突然截住,从语感上强化了“河流入断山”的突兀感,别饶奇致。
前人比较说:“王之涣诗上二句实,下二句虚。此诗上二句虚,下二句实,工力悉敌。然王诗妙在虚,此诗妙在实。”(黄叔灿)“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一绝,市井儿童皆知诵之,而至今崭然如新。畅当(当作畅诸)诗‘迥临飞鸟上’云云,兴之深远不逮王之涣作,而体亦峻拔,可以相亚。”(潘德舆)按王之涣诗在唐人绝句是千里挑一的杰作,此诗在气格及哲理意味上不好相提并论。然其后二句写景,亦复警炼;全诗有半律之訾,而不累其工。作者挑战名作的精神,更可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