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湖中望庐山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晓空。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这首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作者为张九龄幕府从事时,因公出差往扬州途中。诗写在彭蠡湖(即今鄱阳湖)远望庐山的情景。
“太虚生月晕”四句写清晨扬帆过彭蠡湖的情景。一起两句写船家看云识天气,得旅行之趣。古人称天为太虚,谚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船家根据丰富的观测气候的经验,一大早就挂起风帆(“挂席”),等天亮就开船(“明发”)。“渺漫”二字写出彭蠡湖之烟波浩渺。诗人说什么风不好,偏说“天风”(常与“海雨”组词),极有气势感。俟顺风到来,则船家可以借力矣。
“中流见匡阜”六句写湖中所见庐山拂晓时壮丽的景色。“匡阜”是庐山的别称,山在九江附近,气势雄伟。“黯黮凝黛色”,黯黮是深黑不明的样子,黛是女子画眉用的深黑材料,诗人抓住“晓空”衬托下山色的特点,那就是深暗而显眼,山势显得更加峥嵘。接着写香炉峰的瀑布,那是庐山的招牌,特别是“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的时候,由于水沫飞溅,可以看见彩虹。“香炉初上日”的“上”字,尤其是“瀑布喷成虹”的“喷”字,都用得准确而有力度。是在大湖中见高山,真成活画。
“久欲追尚子”两句是紧扣庐山的咏史怀古,涉及两个人。一个是东汉隐士尚长,据《高士传》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另一个是晋代僧人慧远,俗姓贾氏,是庐山白莲社的创始人。诗人读书多,看到庐山,就会想起这些古人,产生追慕的情怀,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我来限于役”六句,写作者登上庐山的向往。他是路过,而未遑登山,是因为人事所役,不得自由的缘故。“于役”出自《王风·君子于役》,指正在服役,或出差。“淮海”指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这是诗人要去的地方。“星霜”指日子或年岁,所谓“朝来暮去星霜换”(白居易),可以喻指头发斑白,也可以喻指生活辛苦。最后两句的“岩栖者”,乃指尚平、远公一类人物。而“趣”字音义同“趋”,指“我来限于役”之事。所谓“毕趣”,就是了却人事,宋黄庭坚有“痴儿了却公家事”(《登快阁》),即此意也。这两句是曲终奏雅,宣告诗人终将告别俗务,归隐山林。
作文好的学生,无一例外是造句好的学生;作诗好的诗人,无一例外是造句好的诗人。唐人作诗,对造句非常上心。所谓“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刘昭禹《句》)、“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贻钱塘县路明府》)等,而孟浩然就是很突出的一位。《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这首诗中,如“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等句,皆精力弥满,造句浑健,俯视一切,故为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