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黄河挟泥沙而下,经常是混浊的。旧有“黄河清,圣人出”之说,语本明人《幼学琼林》。读此诗,则唐代亦必有类似的说法。
“莫把阿胶向此倾”二句,是愤激之语。《淮南子》云:“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盖“阿胶”功用之一是使浊水变清,然用量小、浊水多则不能,此处有积重难返之意。“此中天意固难明”,“此中”历代论家多以为指晚唐科场,因为作者有十考不第的经历,他认为是科场太污浊了。“天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固难明”谓其昏聩,宋人张元干有“天意从来高难问”之句,用意接近。
“解通银汉应须曲”二句,是指桑骂槐,明讥暗讽。“解通银汉”是活用典故,据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而黄河入海流,照理也通天河。又有九曲黄河之说,又有“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水经注》)之说。“应须曲”是反话正说,能够通天,曲也有道理。如果说这是反唇相讥,则“才出昆仑便不清”便是明讥,讽刺才出道就“不清”者。“应须曲”“便不清”在对法上属于反对,而“反对为优”(刘勰)。
“高祖誓功衣带小”二句,揭露封建体制的腐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引汉高祖分封功臣誓词:“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是只与功臣分享政权,寒士无份。“仙人占斗客槎轻”,上文提到的《博物志》故事还说:“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去十馀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仙人占斗”即指君平占卜,意谓寒士要出头,除非乘槎登天。
“三千年后知谁在”二句,表示对体制的失望。旧说黄河五百年清一次,则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科场的积弊或可得到清算。然而,也有人说千年黄河也难清。而且“五百年后”四字不入律,那就“三千年后”吧,黄河可以清好几次了,天下也许太平了。但作者几十辈孙都不在了,“何必劳君报太平”,那时的太平对作者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近人刘逸生评:“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切中黄河,而又别有所指,手法也运用得很灵巧。”(《唐诗小札》)也有人认为是譬喻人心不可测,可备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