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愁苦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南宋词咏物多取孤凄的物象,如王沂孙咏蝉,张炎咏孤雁,其作用在于抒发遗民特有的寂寞情怀吧。传说北雁南飞经潇湘止于衡阳回雁峰,词中楚江就是指湖南这一带地方。在江天空阔,暮色苍茫的背景上,着一孤雁的形象,给人以极渺小极孤单的感觉。何况它是长途飞行中失群,惊魂未定的一只呢。大雁是乐群的鸟儿,白天作队飞行,黑夜宿塘有雁奴为之警戒,孤雁首先失去的就是以往的安全感,“恍然惊散”固然写出这种情态,而“自顾影,欲下寒塘”也全是一片惴惴不安的神情。而“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的空旷背景,又有以大压小,以空欺独的作用——由于自卫本能使然,狭小隐蔽的场所给人以安全感,而开阔无余的场所,实在不是可以借宿之地。词人灵机一动,忽出巧思:“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盖孤雁在天原只一点,直写则失于平淡,于是词人联想到雁字,乃是雁群的队列所致,而单只的大雁是构不成字的,比其一;“相思”二字也不是硬贴上去的,盖雁字像“人”,则易引起怀人的联想(清纳兰性德有“隔窗书破人人字”可参),此其二。于是词人又联想到雁足传书故事。据史载苏武被匈奴扣作人质十余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与匈奴和亲,要求释放苏武,匈奴诡称已死。汉使探得实情,也诡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系帛书言苏武等在某泽中。匈奴只得放苏武归汉。有人认为“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数句,寓有对身在北地的爱国志士如文天祥一流的思念,则这里的节外生枝,又是借端托寓了。
这片以“谁怜旅愁荏苒”引出两个与雁相关的语典。一是杜牧《早雁》“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本以雁形容乱离中人民;二是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词人又从孤雁的角度,替远方的伴侣着想:“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不怜己身漂泊寒塘,而念伴侣之犹宿芦花;不言己之相思情切,而言同伴盼望自己去程应转,柔肠百折,耐人寻思。以下更凭空想象孤雁在暮雨中归队的情景,这本应是欣喜莫及的事,词人却用“怕蓦地”三字,写其喜极转怕的心理,与“近乡情更怯”(宋之问)笔墨同妙。篇末一气贯注,“未羞他”即不羡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是多么快乐的情景,而“暮雨相呼”,“玉关重见”的归队之乐,似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这里表现了作者深谙生活的底蕴,此即没有乐群的体验,岂知掉队的凄苦;只有充分体会离群的苦楚,才能更珍视重逢的时光。此词实言近旨远,给人以生活哲理的启迪,当时人们称作者为张孤雁,并不仅仅因为词中有一二名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