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舍吏
传舍吏
传舍吏,当封侯,晋鄙救兵邺中留。邯郸急击危缀旒,传舍吏儿当国忧。散君帑藏大飨士,编君妻妾列兵俦。传舍吏儿率死士,跿跔赤手科鍪头。救兵至,邯郸危复瘳,传舍儿死父封侯。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本篇所歌颂的传舍吏之子,就是这样一个为民请命而又拼命硬干的英雄。他的事迹,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饷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传舍即旅舍。“传舍吏”是古代的驿站长,职位相当卑微,如果没有奇迹发生,任这种职位的人和封侯根本不可能发生关系。诗句一开始就是:“传舍吏,当封侯”!便足以令人惊诧莫名。然后再叙事,便有吸引读者的效果。秦军侵赵,邯郸告急之初,魏安僖王曾使晋鄙将十万兵救赵。因受秦胁迫,“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史记·信陵君列传》):“晋鄙救兵邺中留”,则邯郸之急,危如累卵矣。“缀旒”系冠上垂珠,摇摇欲坠,故形其危(语出《文选·诸渊碑文》)。这时,传舍吏之子李同挺身而出,直说平原君以救急之策。”“传舍吏儿当国忧”。实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匹夫忧国,当仁不让的气魄。”散君帑藏(国库)大飨士,编君妻妾列兵俦”二句,概括吏传中李同说辞,斩钉戴铁,直如耳提面命,虽是为平原君划策,却也是为邯郸围城人民着想。至于传舍吏子自己,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传舍吏儿率死士,跿跔(跳跃)赤手科鍪头(指不戴头盔入敌)”,终于使秦军退兵三十里,邯郸旋亦围解。“救兵至,邯郸危复瘳。”然而,传舍吏子李同却永别了邯郸人,后代读者须感谢司马迁记下了他的英名。英雄的父亲受到了奖赏,传舍吏受封李侯,烈士李同可以含笑九泉了。
诗人几乎是用朴拙的笔墨,十分概略地复述了太史公书中的一个故事。诗人的出众之处首先表现在他的眼力,他从史传发现了这个不甚为人注意的人物及其事迹,从中看到了光耀。正史中充斥着帝王将相,然而他们丝毫掩不住这位布衣之士的光芒。李同的事迹,足以与侯赢,朱亥相辉映,而本篇也可以与王维《夷门歌》相媲美。诗中不书李同的名字,而反反复复强调“传舍吏儿”的身份,便是这理直气壮地宣称:“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