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首诗作于绍熙三年(1192)作者任江东转运副使外出时。题中的“松源”是山区地名,“漆公店”是前一夜投宿的客栈,“晨炊”犹言早餐。题目告诉读者这样一些信息:作者山行至少走过一天山路了,又要开始第二天的行程。从头一天的行程,他取得了一个经验,也便是这首诗的缘起。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两句写走山路容易产生的一种误区。首句以“莫言”打头,是个祈使句,是过来人教训“行人”的口气。“下岭”是个关键词,犹言下坡。山行的特点是道路崎岖不平,除了上坡就是下坡,谚云“上坡脚杆软,下坡脚杆闪”,都不好走,唯有下坡后的一段平路走起来比较轻松。然而,这段平路一般是不长的,接下来就会再上坡、再下坡。所以,作者告诫道:“莫言下岭便无难。”次句便是说那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就是“错喜欢”,就是高兴得太早,以为走上平路,以后就不再上坡下坡了。而这个误区是有以导之的,这个意思通过“赚得”表达出来,什么是赚得呢?说严重点就是诱骗。谁诱骗呢?这就是个悬念,且待下文分解了。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两句讲山行的崎岖,是“行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以“正”字领起,是汉语中的正在进行时,表明某一状态的正在持续。“万山”犹群山,便是诱骗者了。当然这是拟人的手法。“圈子”犹言圈套。这里包含一个暗喻,说山行好比进入了“万山”这个家伙的圈套。什么圈套呢?这又是一个悬念。末句揭秘,令人恍然大悟:“一山放出一山拦。”“放出——拦”这样的说法,继续拟人。而“一山”又“一山”,就好像是“万山”安排在途中的马崽,前面的放你一马,让人“错喜欢”一下,后面的又拦住去路,让人愁一下。简直是一场恶作剧。“一山放出”和“一山拦”,形成句中排,出以唱叹,增加了诗的风趣。
风趣是杨万里诗(诚斋体)的生命,使诗特别活泼。在这首诗中,悬念的设置,拟人法的运用,语言的民间,比喻的妙用,都增加了诗的风趣。这些都很有代表性。谁都不喜欢别人板着脸说话,何况是诗呢。这是诚斋体所以为人喜爱的一个原因。
这首诗还不仅仅止于风趣,还有一个隐喻的层面、义理的层面,给读者以启迪。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人生道路不会一味平坦,人类的事业更不是一帆风顺。必须面对一个一个的问题,必须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而且不能指望克服了一个困难就万事大吉,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一劳永逸。在现代社会,问题不是越解决越少,但是还得要解决。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还得要面对。而人类的事业,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前进的。人们的危机处理意识,社会的应急机制也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当然,杨万里想不到这些。然而,文学的成功之作,都是形象大于思想的,都有重新解读的可能性。这首诗只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