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
黄陵庙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
“黄陵庙”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亦称湘妃祠,坐落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洞庭湖畔。《水经注·湘水》:“湖水西流经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诗为游祠凭吊之作。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句,点明黄陵庙所在方位及庙中神主。“小姑洲”是湘水中洲岛,“浦云”指江天有云,暗示晴好。“二女容华自俨然”,是夸庙中二妃的神像塑得不错,“俨然”是整齐逼真的样子。光看神像,不觉得这是一座“野庙”,然而下联表明,这确实是一座野庙。由此可见当地人对二妃心存敬畏,连牧童也不敢造次,所以没有遭到破坏。
“野庙向江春寂寂”二句,写庙外环境,不免显得有几分荒凉。因为是“野庙”(无人专管),面对春江,不免有空寂之感,这与二妃追寻舜帝的当年心境暗合。“古碑无字草芊芊”,“古碑无字”一种情况是本来无字,如乾陵武则天碑,是因为墓主不好评说,无字就是一种评说;二妃庙碑不属于这种情况。或许有预留性质而最终没有完成,也可能是碑上的字被风化漫灭了。不过,二妃动人的传说深入人心,无字也没关系,只是碑在乱草丛中,更显荒凉。
“风回日暮吹芳芷”二句,写到风月,烘托黄陵庙日暮到深夜的气氛。作者当夜或居住不远,“风回日暮”“月落山深”均实地所感,也有可能是纯出想象。“芳芷”是湘江一特有的楚物,暗关二妃的传说,按《楚辞·湘夫人》即有“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之句。“月落山深哭杜鹃”,相传杜鹃是古蜀王杜宇(望帝)魂魄所化,鸣声似“不如归去”,令人想起二妃当年漂泊之苦。
“犹似含颦望巡狩”二句,是说篇首塑像的神情,仿佛还在盼望舜帝归来。“含颦”就是啼妆了,不必更言“啼妆”。“巡狩”是天子出行的专用词,被省略的主语为舜帝。“九疑”即九疑山,相传舜帝南巡死于湘水南部的苍梧之野,也就是九疑山所在的地方。这一结尾与篇首照应,使全诗浑成,属于想得到的好。
这首诗属于怀古,作者写得一往情深,但也写得很辛苦。何以言之,就是它有许多异文,据《全唐诗》校,“小姑”一作“小孤”,“容华”一作“啼妆”、一作“明妆”,“风回日”一作“东风近”,“月落”一作“落日”,“愁断”一作“如黛”、一作“愁绝”,《全唐诗话》作“凝黛”,《文苑英华》作“愁黛”,是作者或传抄者改来改去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