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冲杀丢下了一地的尸体可紧闭的城门后,骑着战马毫不犹豫的远去了,不过这番行为却是吓得城内的人有一段时间不敢出城了。
再加上对岸明军已经到了城外来收割稻田了,所以他们只能龟缩在城内不知如何是好。
至于陈韶,他则将部队拆分成了好几队,首先将六千的骑兵分作六队用作快速扫荡和侵扰敌军防止他们出城收个稻田。
其余两万的步卒分五千人一队在各地疯狂的搜刮,除了人之外,凡是能搜刮的可以搜刮的全部搜刮掉,一个不留。
虽然这样做违反了军律,但是事有轻重缓急,这些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这就导致几天后,另一边刚刚从西北面山林中灰头土脸出来的成山伯王琮,望着那四处升起硝烟的平原整个人愣了一下,好在那些金黄色的稻田让他收回了心神。
他也带着军队快速加入了收割稻田的行动中了,同时也分出了一部分的骑兵配合着陈韶一起对敌人的军队进行游击。
这般互相的骚扰下去,吃亏的永远只是安南的军队,虽然因为战斗损坏了不少稻田,但是对明军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损失。
今年对安南国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一年,先是他们的皇帝黎邦基在今年正式亲政了,但是面对被四面包围交通阻断的局面,即使他再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
即使是他想要找机会与大明和谈甚至让步,但是国内以宣慈太后阮氏英为首的大多人都不同意,因为若是要和谈那么必定要割让掉一些属于他们的利益。
单单占城国国王的话,他们倒是不介意放他回去,反正继续关着他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可是他们知道大明想要的是什么,大明朝想要的是他们整个安南北部平原。
可这片平原是安南最富有的地方,也早已被分封了下去,如果现在向大明求和,那么唯有舍弃一部分北部平原的土地了,所以那些地处北部的人就不愿意了。
他们不愿意就这样割舍掉他们的土地,即使黎邦基已经保证在南部给予更大的土地,但是相比于肥沃的平原,没人想要去那破穷山僻岭的地方。
这是第一件事情,导致皇帝与太后之间的矛盾激化,众多有识之士明白现在的安南国与大明硬碰是根本得不到一丝好处的,所以他们坚定的站在黎邦基这边。
而那些老旧的贵族等大臣们,他们不愿意就这般割让自己的土地,所以不断的劝说着太后,这让本就有些野心不愿意放权的宣慈太后阮氏英就这般和皇帝黎邦基对立了起来。
从而就导致了第二件事情的发生,越南后黎朝开国功臣,黎太祖的重要谋士之一郑可的冤案,早在很久之前太后掌权时期就除掉了大部分的开国功臣。
如今最大的就只有郑可一人了,而黎邦基也是知道郑可的重要性,所以力保郑可,因为他也第一次与太后发生了对立。
郑可对整个安南国来说地位可不低啊,毕竟是数次击败明朝军队的人,在国内也享有极高的声望,但也正是因此所以他成了太后阮氏英的眼中钉。
最终在今年太后和皇帝权利交接之际,阮氏英终于狠下心处死了郑可,而少了郑可的支持,面对满朝都是太后的朝臣,黎邦基越来越显得有心无力了。
之后便是第三件事情的发生,这件事情更要早于大明全面对安南开战,因为宗亲们以及当年的老臣们不满太后把持朝政霍乱朝政。
所以在郑可被阮氏英以叛乱的罪名处死后,他们便以“清君侧”为名进攻东京,但是却遭逢大败。
战败被俘后阮氏英便让人以他们投靠了明朝唯由,先是激起民愤最后再顺应民意将他们全部处斩。
至此刚刚获得权力交接的皇帝,仅仅几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失去了所有大权,宣慈太后阮氏英除了没有称帝以外,与一名真正的皇帝无二了。
所有的大权全在她的手里,满朝文武都把这位小皇帝当做了傀儡,对于他们命令与旨意根本就是阳奉阴违了。
只是他们这群人小瞧了民愤了,他们以为他们可以控制的住这群愚民的,甚至阮氏英也已经计划好了以让郑可和黎邦基这群人来背锅,来换取大明的原谅,向大明再次俯首称臣。
将此前所有的一切都推到这些人的身上,他们以为只要再像以前一样口头上从属大明就可以了。
但是被常久封锁的安南国内百姓,对大明的恨意可并不像他们这群人想的那么简单,所以愤怒的安南百姓冲击边疆的事情爆发了,继而点燃了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
而少了郑可等老臣老将们,仅仅凭借现在的那些大学士们安南国根本无法与联军作战,所以战线不断败退。
如今的安南首都东京城内,所有人都做好了收拾东西跑路的准备了,明军距离达到这里也差不了多久了,这一片广袤的平原除了河流可以阻挡一下明军的脚步外。
其他根本没有办法去阻挡,因为短暂的几次交接作战后,他们就明白了自己与明军的差距了,面对那闪耀着火光的铁棍,他们无能无力。
即使当年他们也见过一些,但是那时候的火器并非是主要武器,主要的作战还是以近身交战为主,但是现在火器经过四年的发展已经配备了大明大半部分主战部队了。
如今东京城外六十里外,隆平侯张福已经带着四千到达了这里,虽然面对有五万人防守的安南国都城东京这四千人简直少的可怜。
但是张福丝毫不不担心,他带的这四千人虽然不是神机营的士兵,但是也是全员配备新式火枪以及虎蹲炮的部队。
“将军,敌人出城了!”
“传令全军!弓弩队分两组去往第一排,火炮队第二排一字排开准备备战,铁炮队三人一组排开,弹药准备!其余人协助架设防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