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桥(东门大桥)
东门桥(东门大桥)
20世纪40年代的东门大桥杨显峰提供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东门大桥 陈德龙摄影
20世纪60年代的东门大桥 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成都人今天所称的东门大桥的东门,就是老成都城的老东门迎晖门,门内就是古老的东大街。老东门外的大桥是一座古桥(清末补修时曾经发现宋碑,可知至迟在宋代已经建桥),所以老成都人都把这座桥叫作老东门大桥或东门大桥。宋人黄休复在《茅亭客话》中称此桥叫濯锦桥,明代也叫濯锦桥,清代改名长春桥。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和光绪十二年(1886)经过两次重修,是三洞的石拱桥,两边有石栏杆。从宋代就有濯锦桥的名字和明《天启府志》中有关“濯锦桥,府城东门外,其下有坊,江合二水,濯锦鲜明”的记载来看,古人是既在南河中濯锦,也在府河中濯锦,还在两河合流之后的府河中濯锦。所以,无论是南河和府河,在过去都是美丽清冽的,古人把它们都称为锦江,我们今天当然也应当把它们都称为锦江。
老东门大桥桥基 1995年 韩国庆摄影
东门大桥一带在民国时期是全城有名的乞丐集中区,桥下的桥洞就是乞丐们晚上的栖身之所,被时人戏称为“王爷庙”。
1950年、1952年和1965年,东门大桥曾经有过三次维修扩建,前些年在府河的综合整治中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