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几本巴金的著作——《四川日报》记者曾鸣专访
※ 读几本巴金的著作
——《四川日报》记者曾鸣专访
问:离巴老百岁,只有几个月了,大家都很高兴。您有什么想法?
答:今年,巴老进入百岁。人们尊誉巴老为“世纪良知”,当然很看重巴老的百岁华诞。文艺界、出版界、广大读者、新闻媒体,都计划或开始搞一些庆贺活动。我理解人们的心情。作为巴老的亲属,我衷心地表示感谢。
问:您如何看待这些庆贺活动?
答:巴老是作家。他从1927年开始创作,到写最后一篇《怀念曹禺》为止,历时七十多年,著译一千二百多万字。他的代表作《家》《春》《秋》影响了几代人。毛泽东在1945年说过,当年做过调查,许多知识青年去延安,都与读过小说《家》有关。巴老晚年的力作《随想录》,主张讲真话,以切身的感受否定“文化大革命”,并严于解剖自己,启迪了众多人的思想。祝贺巴老百岁的活动,无论是出版巴老的著作,研究他的作品,讨论他的创作思想,介绍他与创作有关的历程等,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问:巴老平常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日?
答:巴老是一个真诚朴实的人。他不喜宣扬自己。平常,遇到他的生日,一般是与家人一起吃一碗寿面,如此而已。为避免惊动别人,有时还要“躲生”。“文革”后,每逢生日,不少读者和文艺界的朋友来祝贺,他也很不安。年届耄耋,身体不好,无处可“躲”。巴老有几次过生日,我恰好在上海,目睹他寿辰那天,因为客人很多,他一一接待,疲惫不堪。目前,巴老的病情虽然相对稳定,但身体仍很脆弱,抵抗力差。为保证巴老的健康,避免感染,一般人都不去看望他。医院也控制得很严。我相信大家能理解这一点,不去(更不组织人去)上海贺生。
问:您认为什么是最好的庆贺活动?
答:我说不出来什么是最好的,但不论什么活动,不要铺张浪费,不要劳民伤财。对年轻人来说,如有条件,最好是读几本巴老的书。我接受过一些采访,发现有些年轻的记者朋友,虽然很热情,但并没读(或很少读)巴老的书。小学生搞一些活动了解巴老,也不是不可以,但如能帮助他们选读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巴老的作品,效果会更好。
问:作为中小学生,应该向巴老学什么?
答:十几年前,成都市中小学开展“向巴金爷爷学习”的活动,我就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三点:第一,学巴金爷爷爱祖国、爱人民;第二,学习巴金讲奉献的精神——“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第三,从小学做诚实、讲真话的人。当然,得提供一些巴老的原著供他们阅读。
问:您如何看待东城根街小学希望更名为巴金小学?
答:东城根街小学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该校的同学十几年前就与巴老有联系,巴老也给他们回过信。学校一贯注意引导学生向巴老学习。全校师生希望更名为巴金小学,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巴老从不愿宣扬自己,反对修复他的旧居,不赞成建立巴金文学奖,等等。我相信,学校师生会尊重巴老的意愿。不命名为巴金小学,并不妨碍小朋友们继续向巴老学习,做像巴老所期望的好孩子。
问:前不久,又有团体推荐巴老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您有何看法?
答:感谢许多人对巴老的信任。巴老为人民写作,不在乎获什么奖,当什么“文化偶像”,获多少票名列第几。至于诺贝尔奖,自然科学方面的奖评选标准容易掌握,文学奖、和平奖之类受意识形态影响很大(有位记者把我这句话报道为“文学奖是意识流类的”,令人莫名其妙),所以不必去争取。这一点,我曾与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先生诚恳坦率地交换过意见。我再次建议媒体不必为诺贝尔文学奖炒作。
问:您个人准备怎样庆贺巴老百岁?
答:我与巴老多年接触,了解他的为人。他用身教言教,教我做人。在这方面我感受颇深,为倾吐自己的感情,我写了一些散文随笔,整理了几篇日记。在汪致正的策划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拟在近期出版《我的四爸巴金》一书。我将把这本书作为百岁礼物献给巴老。
问:谢谢您对我讲了这么多意见。
答:我从来不是巴老的代言人,也未受巴老的子女委托表态。有感而发,闲聊几句,只供参考。
2003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