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信仰·修行篇
伍 信仰·修行篇001
志因事立,事立则志成;
佛由人成,人成即佛成。
002
用心在工作上,那是成功的根本;
用心在思考上,那是力量的根本;
用心在书本上,那是智慧的根本;
用心在结缘上,那是处众的根本;
用心在慈悲上,那是做人的根本;
用心在无我上,那是成佛的根本。
003
无事时应有明净的心,有事时应有坚定的心;
得意时应有澹泊的心,失意时应有舒泰的心。
004
现实的世界是纷争的、短暂的、染污的、痛苦的;
佛法的世界是和平的、永恒的、清净的、快乐的。
005
每个人都像一座宝矿,
皈依就是开采内心的宝藏—开发佛性;
我执不除,佛性难显。
没有皈依,正如宝矿未经开采黄金不能出土。
006
“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
道情增一分,俗情自然淡一分。
陶瓷的冶炼,若火力愈大,
所烧出来的瓷器便愈亮丽。
同样的,修行道上,经过时间和磨难的考验,
道业才会更形坚强。
007
真正的能源宝藏,不在山里,
不在海里,在于自己的心里;
真正的佛法宝藏,不在经里,
不在口里,在于自己的心里。
008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苛求,此乃事业成功之捷径;
善德不嫌多,恶习不沾身,是为修行佛道之初阶。
009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反省,
用无住心来修持,用菩提心来契道。
010
贪多为做人之病,言多为涉世之病,
计多为用心之病,费多为居家之病。
011
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
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012
不修行,无以度自己;
不说法,无以度众生。
013
大海之所以大,是因为不嫌水多;
泰山之所以高,是因为不嫌土多。
佛教徒对于功德善业的修行也不要嫌多。
014
无,不是没有,所谓“真空生妙有”;
真正有用的人,能够从空无中成就一切。
此即空瓶能装水,虚空能容万物也!
015
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宗教,在于它不怕“问题”,
也因为如此,佛教才有力量解决各种问题。
016
佛门中的信仰,
不只是要大家信佛,
更是要人人能肯定自己,
认识自己,进而对自己有信心。
017
刹那的善心可得无尽的福报,
刹那的净心可得无量的功德,
刹那的悟心可得无限的妙觉,
刹那的空心可得无相的本体。
018
“人间佛教”包含生活层面和精神层面,
包括入世思想和出世思想,
也具有现代特色与传统特色;
“人间佛教”的性格是一切普化,兼容并蓄的。
019
感动是人间修行的重要法门,
一个人每天要常常感动,
不但对于别人所做的善事、
所说的好话,能欢喜感动,
自己也要以慈悲、忍耐、谦卑、
勤劳等美德来感动他人,
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020
世间最可贵的东西是平等;
平等才能沟通,沟通才能和平。
佛与众生平等,便是世间最伟大的平等。
021
真正的修行,是心中有众生的存在,
而且肯为众生作马牛,为众生服务。
022
佛教是很有环保意识的宗教,
不仅强调对人要有爱心,
对山河大地也要爱护,因为“大地众生,
皆有佛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佛经里记载,有一位菩萨,
每丢一张纸,深怕污染了大地;
每讲一句话,怕惊醒了大地;
每走一步路,怕踩痛了大地,
这就是一种环保的意识。
023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佛教复兴之道在于人才,人才之训练在于教育。
以教育培养人才,才能成就佛教事业,
达到普济群生的功能。
024
世界是人生的战场,社会是人生的学堂,
佛法是人生的妙方,自信是人生的宝藏。
025
以牛粪心看事,一切都充满臭秽污浊;
以菩萨心看人,一切是佛的庄严显现。
026
人我相助,处处天堂;邻里相敬,处处净土。
天堂在我家中,净土在我心中。
027
做人要知四大皆空,处世要明五蕴非有,
学佛要用不二法门,心境要如华藏世界。
028
金钱会流失,真如不流失,
名位有上下,佛性无上下。
029
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世要知行合一,
学佛要悲智双运,办道要福慧双修。
030
天下事,越不做越不会做,
以致永远不会做;
菩萨行,越发心就越欢喜,
以致永远不退转。
031
心中有人、为人着想,是做人的先决条件;
心中有佛、待人如佛,是成佛的基本要素。
032
做人处世要知理、知事、知人和知情;
学佛修行要知佛、知法、知众和知慧。
033
尊重别人的自由,尊重生命的价值,
尊重大众的拥有,尊重天地的生机。
034
从佛相僧容里,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
从花草沙石内,认识三千大千的世界;
从蒲团垫坐上,体认自己无限的生命;
从静夜明月中,紧紧把握永恒的未来。
035
礼拜可以折服我慢,念佛可以降伏妄念,
行善可以止息贪欲,包容可以对治嗔恨。
036
人在四大不调时,身体就有病;
遇到不如意的事,心里就有病;
恶口伤人或妄语,口中就有病;
摆出脸色给人看,脸上就有病。
学佛的人不要让身、口、意生病。
037
中国古人将隐恶扬善视为美德,
佛门弟子以随口功德作为修行。
038
拜神是一时的恭敬,皈依是一生的信仰。
039
与佛眼相应,则能观众生之苦;
与佛口相应,则能说善妙之语;
与佛身相应,则能做不请之友;
与佛心相应,则能行利生之事。
040
善于读书的人,任何事物都在他掌握之中;
喜欢拜佛的人,任何烦恼都不得其门而入。
041
发心如烧水,必须不断添薪加柴,水才能沸腾;
修道如扫地,必须经常拂尘除垢,地才会干净。
042
人间的佛陀,不舍弃一个众生,因为人人有佛性;
人间的佛教,不舍弃一点世法,因为处处有真理。
043
佛在心中,道在当下;禅在定中,慈在智内。
044
法无邪正,邪正由心;
心邪则法法皆邪,心正则法法皆正。
045
非分之财是毒蛇,有道净财是资粮。
信仰如星光照路,如巨宅安稳;
信仰如大船引渡,如善友相伴。
046
修身修口修佛心,修自修他修人我,
修时修地修密行,修福修慧修禅净。
047
坚定的信仰,在一念之诚;
至诚之一念,一切可感动。
048
至诚的一念,上可体悟佛心,
下可发扬人性,多么美好!
邪恶的一念,小可败坏名声,
大可覆亡家邦,岂可不慎!
049
一日修来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
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中。
050
忘恩负义者,应以慈悲及感恩治之;
嗔恚嫉妒者,应以宽厚及包容治之;
诽谤贤明者,应以赞叹及歌颂治之;
自赞毁他者,应以惭愧及自责治之。
051
行善是超越、净化、融和的感情;
行佛是无量、无边、无尽的财富。
052
言如利箭,不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
文如铁证,不可乱投,一入公门,九牛难出。
053
悟人容易悟己难,悟己容易悟心难,
悟心容易悟佛难,悟佛容易悟法难。
054
圣贤,耳里听到的,都是众生求救的声音;
圣贤,手里做着的,都是福利社会的事业;
圣贤,眼中看到的,都是净土美好的风光;
圣贤,口里说出的,都是亲切柔和的爱语。
055
如有真心,不会妄想;如有真语,不会杂话;
如有真耳,不会恶闻;如有真眼,不会错识;
如有真慧,不会谬执。如系真人,不会邪恶。
056
处世依据道理,行为遵循伦理,
做人要能讲理,学道须究真理。
057
自我认错不会失去尊严,反而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自我革命不会丧失本性,反而会寻回更真的佛性。
058
从小培养道德,道德的心灯会照亮一生一世;
从小熏习佛法,佛法的心灯会照亮生生世世。
059
三无漏学可以对治贪嗔的弊害,
五停心观可以消除烦恼的阴霾,
八正道分可以抹去邪行的污垢,
六波罗蜜可以渡过人生的苦海。
060
关闭六根之贼,禁足妄想之心,
正观三毒魔军,清净身口意业,
了悟五蕴非有,不受烦恼缠缚,
如是实践之人,方为有道圣者。
061
以智慧净水,洗清妄想分别;
以般若火炬,照亮内心世界。
062
想要千人头上坐,先在万人脚下行;
唯有先作众生的马牛,才能成为最佳的龙象。
063
发愿作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发愿作一支画笔,彩绘世间,增添美丽;
发愿作一盏路灯,照破黑暗,指引光明;
发愿作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庇荫路人;
发愿作一本书籍,展现真理,给人智慧;
发愿作一方大地,普载众生,生长万物。
发愿作一朵鲜花,吐露芬芳,给人清香;
发愿作一阵和风,吹拂枯槁,抚慰创伤;
发愿作一缕白云,遮蔽炎威,带来清凉;
发愿作一弯彩虹,光华万千,照耀寰宇;
发愿作一轮满月,高挂夜空,辉映人间;
发愿作一个冬阳,温暖大地,成熟万物。
064
不念旧恶,才能化阻力为助力;
不退道心,必能转烦恼为菩提。
065
布施,看起来是利人的,实际上是利己的;
持戒,看起来是束缚的,实际上是自由的;
忍辱,看起来是吃亏的,实际上是受益的;
精进,看起来是辛苦的,实际上是安乐的;
禅定,看起来是刻板的,实际上是活泼的。
066
牺牲自己,委曲求全,不伤害别人,
这是戒的力量;
去除猜忌,舍弃骄慢,不侵犯别人,
这是定的功夫;
观照自我,了知因果,不错怪别人,
这是慧的般若。
067
处世有理和与事和,
还要加上第三和——人际要融和;
人生有生老病死苦,
不要再有第五苦——贪嗔最辛苦;
五戒有杀盗淫妄毒,
更应守持第六戒——懒惰应该戒;
菩萨有施戒忍进度,
定慧再加第七度——发心要自度。
医生以救人为仁,军人以救国为仁,
官吏以救民为仁,僧侣以救世为仁。
068
怜悯不幸者,只是合乎人道;
解救不幸者,才合乎菩萨道。
069
用宽容的钥匙,打开褊狭的心扉,
用智慧的宝剑,斩断烦恼的情执,
用爱心的药石,修补创伤的痛楚,
用欢喜的法水,滋润烦忧的人生。
070
贪欲的人,要以喜舍来帮助他;
嗔恨的人,要以慈悲来感化他;
愚痴的人,要以慧心来引导他;
疑嫉的人,要以信念来摄受他。
071
探索内心的宝藏,追寻大我的人生,
扩大无边的法界,信仰真我的价值。
072
用智慧来传授人生,用经验来提携后学,
用修行来开发生命,用培德来探索未来。
073
“自他一如”的观念,是人际和谐之本。
“同体共生”的精神,是世界和平之基。
074
能做好事就是“般若手”,慈眼视人就是“般若眼”,
所言好话就是“般若口”,胸怀大众就是“般若心”。
075
忍耐是修行的力量,包容是做人的修养,
柔和是处世的良方,感恩是惜福的资粮。
076
思量嫉妒苦,包容便是福;
思量我慢苦,尊敬便是福;
思量计较苦,放下便是福;
思量挫折苦,结缘便是福;
思量贪欲苦,满足便是福;
思量嗔恨苦,慈悲便是福;
思量愚痴苦,明理便是福;
思量烦恼苦,欢喜便是福。
077
道的兴设,近悦远来;法的胜利,无以匹敌。
078
能够抛弃仇恨的刀剑,自能获得身心的自在;
能够卸下执著的枷锁,自能享受清凉的禅悦。
079
老人的生命:危脆不安;老人的不幸:卧床不起;
老人的愚痴:有钱不用;老人的幸福:心中有佛。
080
蜂蝶飞舞在芬芳的花朵间,
莺鸟栖息在高大的乔木里,
凤凰振翅于挺直的梧桐上,
神龙泅泳于深广的大海中,
色身居住在有形的房屋内,
法身悠游在无边的法界里。
081
好花,不在于美丽,而在于清香;
好刀,不在于庞大,而在于锋利;
好话,不在于夸口,而在于真实;
衣服,不在于贵重,而在于合身。
082
我看花,花自缤纷;我见树,树自婆娑;
我览境,境自去来;我观心,心自如如。
083
佛教的信仰不是迷信的膜拜,不是盲目的奉献,
而是从浩瀚的三藏十二部不朽经典中,
觉悟出缘起缘灭等生命的真理。
084
防患未然,也是一种进德修业,
防他人的恶意恶行,
更要提防自己的恶心恶念,
这才是真正的身心环保。
085
放生最大的意义是放人一条生路;
给人机会、给人方便、给人救济、给人离苦,
这是佛教徒应有的护生观念。
086
信仰是人生的目标、轨道。
有了信仰,可以找到自己,
明白自己,发觉自己。
因此,我们什么都可以不拥有,
但是不能没有信仰。
087
社会混乱脱序乃由于贪心、自私、执著,
故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让佛在我们心中显露。
心中有佛,则眼视、耳闻、手做,皆是佛的风范;
大家都能想佛所想、行佛所行,
则人间就是佛国净土。
088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善与恶的因果就像青松与花,
所以,我们要随时提醒自我的言行举止,
因为“因果”是谁也不能代替的。
089
菩萨的大智是为了实践大悲,
大悲是为了完成大智,两者运用自如,
相辅相成,悲智双运,才可以成就无上菩提。
090
一个人心中有佛,除了可以倾诉、祈愿,
更能产生莫大的力量;
心中有力,就不怕外界的伤害。
091
松涛拍岸,鸟叫虫鸣,无非是悟道的契机;
夏涧秋谷,春花冬雪,无非是真理的示现。
092
求神通,不如求慈悲;
神通有利有害,慈悲则无往不利。
求财富,不如求般若;
财富有善有恶,般若则无有不善。
093
探究前世的宿命,不如把握眼前的善缘;
追查来世的因果,不如谨慎当下的行为。
094
能观众生苦,即与佛眼相应;
能说善妙语,即与佛口相应;
能做不请友,即与佛身相应;
能行利生事,即与佛心相应。
095
鱼以海洋为家,鸟以山林为家,
人以屋舍为家,道以空无为家。
096
正义行事,公理不会长久湮没;
心存善念,果报必然早晚现前。
097
因果不可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真理不可欺: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真假之后,必有平衡。
098
欲望是第一海,愚痴是第一暗;
嗔忌是第一怨,疑妒是第一障。
099
有过必有罚,有功必有赏;
有种必有收,有业必有报。
100
平安就是福报,功德就是寿命;
知足就是富贵,适情就是自在。
101
人生的祸福成败不必计于一时,
因为凡事没有绝对,
有人乐极生悲,
有人因祸得福。
102
在世界上,什么人都可能辜负我们,
唯有因果不会辜负人。
学佛要明白心里的宝贵,
世间的好坏不要太认真,
有时吃亏亦无妨,
因为可以借此长养慈悲与道德。
103
涉世不难于变化,难于慎重;
做事不难于敏达,难于深忍;
发心不难于勇锐,难于持久;
学道不难于慧解,难于证悟。
104
水的仁慈能沐浴众生,可以泽及万物;
水的义气能扬清激浊,可以荡涤污垢;
水的勇猛能柔而坚强,可以弱而克刚;
水的智慧能疏通江河,可以自成盈满。
105
道不学不明本源,戒不守不知过错;
禅不参不识自性,迷不悟不能解脱。
106
忠信可以进德,庄敬可以避祸;
宽恕可以延寿,信仰可以悟道。
107
化愚就是智,去迷就是悟;
除恶就是善,离妄就是真。
108
聪明者不迷,正见者不邪;
有容者不妒,心静者不烦。
109
父母田中种植孝养,师长田中种植恭敬;
病患田中种植救护,三宝田中种植供养。
110
皈依佛,点亮心灵灯光,为自己建设了电力公司;
皈依法,储蓄甘露法水,为自己营建了自来水厂;
皈依僧,长养菩提花果,为自己开发了良田土地。
111
世间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钻石,应是信仰、道德;
世间最大的财富不是房屋、土地,应是真心、佛性。
112
能降伏贪嗔烦恼的人,才能得到法喜安乐;
能体证无我空慧的人,才能达到涅槃解脱。
113
虚空无有定相,而又无所不相,所以能成其宽广;
流水居高就下,而又不拘形式,所以能遍泽大地。
114
用信心体验佛道,用慧解深入法海;
用修持广结善缘,用证悟实践佛法。
115
“无常”,因此明天可能会更好;
“无我”,因此未来可能会更大。
116
有佛光普照之地,即是佛光净土,
有法水常流之处,即是法性净土,
有僧伽加被之田,即是福德净土。
117
触目皆缘,无非人生机遇;
信手拈来,无非佛法妙谛。
118
“平等的主张”可以消弭对人间的不公平;
“人本的思想”可以唤醒对生命的不重视;
“环保的观念”可以改善对生态的不平衡;
“自然的缘起”可以化导对行事的不合理。
119
信仰佛教的真理很好,明白因果的道理更好;
通晓平等的道理很好,奉行缘起的法则更好。
120
慈悲是弘法的根本,
失去了度众的慈悲,就没有佛道可成;
方便是弘法的应用,
不能巧妙运用方便,则不能圆满度众。
121
因缘如条件,条件具备,才能成事;
自性如明镜,明镜无尘,才能照明。
122
修行如和烦恼作战,劝信如对未来传灯,
般若如造世间桥梁,菩萨如作众生慈母。
123
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124
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
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田上耕耘。
125
有道之人的身中,常有情理;
有道之人的手中,常有事理;
有道之人的口中,常有法理;
有道之人的心中,常有天理。
126
真理能阻挡愚痴的邪风;柔和能消灭嗔怒的烈火;
喜舍能对治贪欲的洪流;谦虚能铲除骄慢的高山。
127
地上的山水妙在丘壑之深邃;
画上的山水妙在笔墨之淋漓;
梦中的山水妙在景象之变化;
胸中的山水妙在位置之自如。
128
一水贯通五湖四海,一月遍照万国九州;
一雨普润三春草木,一雷觉醒大地群迷;
一言决断千古犹豫,一理贯通千差万别;
一心广含十方虚空,一念慈悲万众受益。
129
根深本固,其果必茂;源远流长,其水必清;
登高远眺,其境必宽;养深积厚,其志必大。
130
无牵无挂的心理是快活的;
无欲无求的眼界是宽阔的;
无得无失的人生是豁达的;
无来无去的生命是自然的。
131
物不在奇,缺之则珍;才不在高,适用则优;
施不在多,及时则贵;道不在深,应机则妙。
132
死,是非常自然的事,有信仰的人不是不会死,
而是面对死亡时,能认识清楚,增强力量,
知道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死如搬家,如换新衣,所谓死与生、生与死,
是二而为一,一而为二;
生了要死,死了要生,
生固未必喜,死又何足悲!
133
一念反躬,便是天理;一念为人,便是天堂。
134
外道不可怕,邪道才可怕;
迷信不可怕,邪信才可怕。
135
肩负大众传播工作者,当以社会需要为前提,
把真善美的理念散播在人间;
笔下有德,就是修行。
136
人世间最美丽的是感动的笑容,
宇宙间最宽广的是真理的道路。
137
人间佛教,讲究的是生活要过得幸福,
如夫妻要相亲相爱,
家庭要快乐美满,
人际关系要和谐圆满。
由于佛教能促进人间的幸福,
所以才叫“人间佛教”。
138
学佛,不是一定要放弃现生的福乐,
去追求来世的富贵。
人间佛教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及现实生活的美满与福德。
139
幽兰长在深谷里,因此只能孤芳自赏;
牡丹产于西北,所以南方人无缘亲炙。
如果太坚持表面的清净,
反而无法对一切万物发挥正面的力量,
必得了解佛法的真谛,合光同尘,不执不拒,
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在暑热中吐露芬芳,
才有办法让多人分享清凉美意。
140
人的贪欲、嗔恨、邪见、嫉妒,
像绳索似的控制我们的身心,
使我们不得自在。
历代高僧大德在功名富贵之前,生死欲海之中,
因毫无畏惧而能解脱自在。
学佛最大的目的,
就是教我们如何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而获得自由自在。
141
学佛贵在“有心”,只要心中有佛法,
对毁誉哀乐就不会太在意,
因为佛法是智慧和财富的泉源,
所以说“有佛法就有办法”。
142
平常心是道!
佛教不讲神奇怪异,
而是提供生活的净化、道德的修养,
以及建立正知正见、慈悲惜福等观念。
143
月亮不一定要圆满,残缺也是一种美;
人生不一定要拥有,享有也是一份福。
144
信佛不是求神通,而是学习佛陀悲智双运的精神;
信佛不是求福寿,而是体悟佛法因缘果报的真理。
145
蒸气是雨水之因,有蒸气之因,才有雨水之果;
理想是现实之因,有理想之因,才有现实之果。
146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是自己的园丁;
存好心得好报,存歹心得歹报,心是自己的主人。
147
知足如点金石,
可使接触的东西变黄金——幸福;
感恩如仙女棒,
可使所处的境界变净土——快乐。
148
佛法在恭敬中求,
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
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
学佛首要培养恭敬的美德。
149
一般人都害怕生病,所谓“英雄只怕病来磨”。
其实,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在所难免的。
佛教讲“修行人要带三分病”,
有时身体上的病痛,反而能增长道心,
成为学佛的增上缘。
150
学佛贵在觅得本自具足的佛性,
否则即使是读遍千经万论,学富五车,
也不过是穷人数他宝,自欺欺人。
一旦境界来临,还是照样被五欲尘劳所障碍迷惑,
有时甚至铸成大错,还不自知。
151
世间一切成败得失、成住坏空,
既不是鬼神所能操纵,
也不是权势所能左右,
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果”法则。
152
给人欢喜快乐,是菩萨情怀;
与人分享利益,是随喜功德;
别人有理,错失在己,是谦让美德。
能以此行持,才是佛法的实践者。
153
懂得把握当下因缘的人,
就会有很多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甚至纵使是坏的因缘、烦恼的事情,只要有佛法,
便可将坏的因缘转化为增上菩提的好因好缘。
就如酸涩的水果经过风吹日晒会变得甘甜美味,
同样地,人也须有挫折、打击才能进步,成长。
154
改变自己最大的力量是忏悔,
忏悔不仅是一种念头,
更是一种由内心发露的力量。
忏悔如水,水不是能洗涤一切污秽吗?
155
在佛法大海里,我们可以找到安慰、
找到平衡、找到欢喜、找到自在;
佛法是人类的光明,是世间的救星。
依佛法的道理修持,
可以圆满自己,超越自己。
156
衣服脏了,可以用水洗净;
房子坏了,可以找人修补;
身体病了,可以找医生治疗。
我们的心如果脏了、坏了、病了,
唯有靠佛法之水才能洗净、修补和治疗。
157
佛门对极端的苦行虽不苟同,但适度的勤苦,
却是祛除烦恼、舍离贪著的方便法门。
158
不要把假相放在心中不除,
若能将“假相”随事随遣,
就能提起佛法的正知正见。
159
创造事业的人,对自己要节俭,对别人要宽厚。
节俭,不只是财物上的节俭,
也包括时间上的节俭、感情上的节俭。
160
研究佛法,要用佛教的自由思想,
来帮助众生解脱烦恼;
用佛法的平等观念,来倡导人性的尊严。
161
小觉小悟,久而久之,自能大彻大悟;
小因小缘,日积月累,自成大因大缘。
162
父母是幼年的偶像,老师是学生的偶像,
圣贤是成人的偶像,佛陀是众生的偶像。
163
心中有人,是立德、立言、立功之本;
心中有佛,是修真、修善、修美之道。
164
“前线”是英雄最好的战场,
“谦让”是圣贤最好的战场。
165
心中有禅味的人,
耳中所听闻的都是八万四千的诗偈;
心中有欢喜的人,
眼中所看见的都是赏心悦目的景色;
心中有道念的人,
脸上所展现的都是祥和愉快的笑容;
心中有佛法的人,
身上所感受的都是善人共聚的快乐。
166
数学是用逻辑统一知识;哲学是用思维统一知识;
科学是用分析统一知识;佛学是用悟道统一知识。
167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可以表达佛法的道德,
方便可以传递世情的智慧。
168
慈悲智慧是心灵的财富;发心立愿是精神的动力;
勤劳精进是躯体的资产;真如佛性是永恒的宝藏。
169
读书能进步,教书更能进步;
拜佛有信心,行佛更有信心。
170
一言之失,初不为过;
终日回护,过加大矣。
171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不读书者,言语乏味,面目可憎;
修持可以清净身心,
不修持者,身无所住,心无所安。
172
认识佛法,仍是知解之徒;
实践奉行,才是真实行者。
173
学佛没有对手,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学佛没有仇家,最大的仇家是无明。
174
不学去后悔,遇贤不交别后悔;
事亲不孝丧后悔,对主不忠退后悔;
见义不为过后悔,见危不救陷后悔;
因果不信报后悔,佛道不修死后悔。
175
戒的力量,可以对治贪欲;
定的功夫,可以对治嗔恚;
慧的般若,可以对治愚痴。
176
欲除烦恼病,当取佛经读;
欲入快乐门,先作无我想。
177
水不动者,湖泊不清;志不强者,智力不远;
言不信者,行持不果;心不坚者,道学不成。
178
所谓学问,在于治事,事不治,纵学无益;
所谓佛法,在于治心,心不治,纵修无成。
179
学“禅”,先要学惭愧,自知惭愧才有禅心;
修“净”,首须修恭敬,习得恭敬才有净土。
180
心无挂碍,方成解脱;能除烦恼,便是修行。
181
学道要学三个字:经律论;
修行要修三个字:戒定慧;
除过要除三个字:贪嗔痴;
用心要用三个字:闻思修。
182
学佛,就是向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
念佛,就是对自己的烦恼习气革命。
183
有一念的惭愧,就有一念的善根;
有一念的宽恕,就有一念的福报。
184
从忍辱中去除无明,从作务中培养福报,
从修福中增长智慧,从感恩中获得快乐,
从参禅中解脱自在。
185
禅,能洗净纠结不清的意识分别;
禅,能化解顽劣不醒的迷情妄执。
禅如山谷清泉,能带给生命清凉自在。
186
有了信仰,前途有望;有了信仰,生命有靠。
187
信佛,要信到与佛同在;念佛,要念到心佛不二;
拜佛,要拜到和佛共存;行佛,要行到代佛度生。
188
带人要带心,有佛法就有办法;
领众要领情,有慈悲就无烦恼。
189
人生路上,修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190
学佛是向内寻找自我,
找到自己的佛心、佛性;
是一种向真、向善、向美的智慧之举。
191
学佛的人没有敌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如果心中真有敌人,那么用心去爱自己的敌人,
是让一个人进步的最大动力。
192
点灯,是点亮心中的明灯;
拜佛,是拜出心中的佛性。
193
众生的安危,是学佛者所应该“知道”的,
至于其他的琐事,我们不但不强求知道,
还应该学习赵州禅师的“忘”字诀——
忘是、忘非、忘情、忘境,
甚至忘你、忘我、忘有、忘无。
194
愤怒,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丢下一块大石头,
会扰乱原本清澄的智慧之水,
无法正确判断事理而贻误自害。
唯有去除胜负心,泯灭分别识,才能无争自安。
195
修持,应依法而修,圣言量就是我们修行的准则。
因此,学佛修行,必先通达佛教的基本义理。
196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
如果能时时摄心正念,不使偏失,
不好的命运,也会变成好的境遇;
如果散心邪念,再好的福报也保持不住。
197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认识自己。
一个不能认识自己的人,往往昧于自己,
昧于事实,而障碍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学佛,就是要开发自己的真心,
摘下自己虚假的面具,
诚恳地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198
念佛一支香,身心合一,浑然忘我;
禅坐一炷香,人格升华,自在洒脱;
礼佛一百拜,业障消除,轻安无碍;
虔诵一卷经,视野开拓,法喜充满。
199
修行,可以令众生从烦恼的此岸,
走向觉悟的彼岸;
修行,可以令众生从黑暗的阴谷,
走向光明的大道;
修行,可以令众生从污秽的世界,
走向清净的佛国;
修行,可以令众生从迷执的凡愚,
走向解脱的圣道。
200
以柔和自安,以戒法自净;
以平等自在,以寂灭自乐。
201
生活中的禅心,可以相互交流,和谐群我;
生活中的禅心,可以彼此欣赏,怡乐自他。
202
多少禅师因花开花谢,而参透禅机;
多少释子因日出月现,而悟道证果;
多少云水僧见青山绿水,而减却心火;
多人行脚人看鸟飞鱼跃,而觉得自我。
只要用心留意,人生当能有一番境地。
203
以疑心而来,带信心而去;
以慕道而来,带悟道而归;
以凡情而来,带法情而回;
以客礼而来,带主礼而返。
方是真正的拜佛求福。
204
三宝如灵丹妙药,能医治三毒心病;
三宝如灯烛星月,能指引人生迷途;
三宝如大海舟航,能脱离生死苦海。
205
悟是从矛盾中统一,悟是从复杂中单纯,
悟是从障碍中通达,悟是从枷锁中解脱。
悟是生死一体,杂中单纯;
悟是来去一致,有无皆同。
206
信仰如同马达,是向前迈进的动力,
有了信仰,能勇猛向前,不易疲倦懈怠;
信仰好比罗盘,是人生大海的指标,
有了信仰,能掌握方向,不会误入歧途。
207
用信仰做饮食,来滋养我们的身体;
用道德做服装,来庄严我们的形相;
用佛法做伴侣,来慰藉我们的心灵;
用修道做房屋,来庇护我们的生命。
208
人生道路长远,莫以一时定终身;
人间性命短暂,不因百年忘无常。
209
众生有众相,相相皆不同;
佛心无二心,心心皆无异。
210
禅师的棒喝啐啄,是教禅;
禅者的扬眉顺目,是论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参禅;
赵州八十犹在行脚,是修禅。
211
禅,如山中清泉,洗涤心灵,沉淀尘埃;
禅,如青天白云,飘流四方,任自逍遥。
212
人有大小,法无尊卑;人有生死,佛无去来。
213
修行,在真参实学中,显发自性的光芒;
修行,在志行坚固中,流露悲愿的力量。
214
认识无常,生命有希望;明了无我,生命没烦恼。
215
严持净戒,即是维护僧团;
维护僧团,即是弘扬佛教;
弘扬佛教,即是慈佑众生;
慈佑众生,即是成就佛道。
216
常听大法,心志自宏;铭记初心,悲愿弥坚。
217
超度贪欲,才能获得喜舍;
超度嗔怒,才能获得慈悲;
超度痴暗,才能获得光明;
超度冤亲,才能获得平等;
超度忧悲,才能获得安乐;
超度妄念,才能获得正觉。
218
学佛的人没有烦恼,最大的烦恼是自己;
学佛的人没有敌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学佛的人没有冤家,最大的冤家是自己;
学佛的人没有魔障,最大的魔障是自己。
219
生活佛法化,生活没烦恼;
信仰正觉化,信仰能提升;
处世平和化,处世没纷争;
修行日常化,修行能持久。
220
四念住,可以安顿身心;四威仪,可以规范行为;
四摄法,可以广结善缘;四圣谛,可以明白真理。
221
佛如光,可以照护我们,让我们获得温暖;
法如水,可以涤净我们,让我们获得滋润;
僧如风,可以吹拂我们,让我们获得清凉。
222
谨慎每一念,时时观照反省;
把握每一念,念念菩提般若。
223
用佛心看待人,人人都是佛;
以佛心看世间,世间皆净土。
224
世俗认为多子多孙多“福气”,有福就有气;
佛门则言善心善行多“福报”,
种福田即有善的果报。
225
有佛法的人,没有是非;
有愿心的人,没有得失。
226
枯萎的禾苗,我以甘霖的活水滋润之;
嗔恚的怒火,我以忍耐的活水熄灭之;
污秽的身心,我以智慧的活水洗净之;
焦渴的人生,我以佛法的活水饮用之。
227
禅心,是抢不走的珍宝;
密意,是流不尽的法水。
228
佛法不是表现自己,
只顾自我表现,不名佛法真义;
佛法要能受用他人,
能让他人受用,方得佛法真谛。
229
佛法不离生活,行住坐卧皆可示现;
生活不离佛法,语默动静无非是禅。
230
幼儿童稚时,靠父母改造自己;
青春年少时,靠老师改造自己;
长大稳定时,靠自己改造自己;
成熟思考时,靠佛法改造自己。
231
学佛要学出欢喜,不欢怎能喜?
学佛要学成舍得,不舍怎能得?
232
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
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233
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
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234
要有时空观念的真实认知,
要有传统观念的历史认知,
要有文化观念的普遍认知,
要有信仰观念的真理认知。
235
学佛,主要是学自己,所以要向自己本心寻问;
学禅,主要是参自心,所以要向本来面目探究。
236
智慧、善根、正见,是学佛的重要根本;
亲切、慈悲、关怀,是度众的最佳方便。
237
学佛,要学得快乐洒脱,
充满法喜,不要关闭自己,
把自己阻隔于山河大地之间;
学佛,要学得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不要拒绝世间,
把自己孤立于人群社会之外。
238
对人性,我永不灰心;对佛道,我永不退转。
始谓真正的菩萨行者。
239
布施,令众生身心无忧;爱语,令众生发大信心;
同事,令众生信受法义;利行,令众生入佛之智。
240
禅修思想,是平常、平实、平衡的意境涵养——
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禅修内涵,是信心、道心、悲心的长养增进——
不变随缘,慈悲喜舍;
禅修生活,是规律、简朴、惜福的用心实践——
依戒生活,知足澹泊;
禅修精神,是承担、无畏、精进的落实行履——
自心是佛,直下承担;
禅修运用,是生活、生趣、生机的权变妙用——
触处皆道,机趣无限。
此即是人间生活禅的体现!
241
布施,是慈悲的养成;持戒,是道德的增长;
忍辱,是人格的升华;精进,是力量的聚集;
禅定,是修行的展现;般若,是智慧的极致。
六度皆备,则是佛道的完成。
242
发菩提心,要能不退,才会达到预定的目标;
修菩萨道,不求速成,即能完成圆满的愿力。
243
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实乃家常事;
不因善恶定圣贤,善恶只在一念间。
244
出污染心,得清净心;出贪嗔心,得慈悲心;
出邪知心,得正见心;出凡俗心,得道念心;
出懈怠心,得精勤心;出妄想心,得正念心;
出差别心,得平等心;出计较心,得自在心;
出奸邪心,得忠义心;出孤独心,得群我心;
出自私心,得公德心;出三界心,得佛教心。
如此,始谓真正的出家!
245
福慧双修,修得自他圆满;
禅净双修,修得成佛作祖;
事理双修,修得平安顺遂;
人我双修,修得祥和无忧。
246
从山下拜到山上,越拜越高,如同步步高升;
从一人拜到万人,越聚越多,好比善缘广结;
从殿外拜到殿内,由外到内,可谓内外一如;
从傲慢拜到恭敬,由高到低,自能福慧增长。
247
在工作中养息,能恢复旺盛的精力;
在烦恼中安然,能止息焦虑的情绪;
在复杂中单纯,能避免无谓的干扰;
在不悦中喜乐,能保持平静的心灵。
248
从念佛中得到法乐,从禅坐中得到禅悦;
从礼佛中得到轻安,从读经中得到清净。
249
禅,就是平等,没有分别对待的心,才能参禅;
禅,就是尊重,懂得尊重包容的人,才能悟禅。
250
心中有一盏明灯,是最美丽的人;
心中存一滴法水,是最富有的人。
251
没有信仰,如同无舵之舟,难以抵达幸福彼岸;
没有信仰,如同无根之树,无法期待开花结果。
252
用舍心来对治食欲,用慈心来对治暴力,
用智心来对治邪见,用佛心来对治混乱。
253
秉守正见,是到达真理之路;
护持正法,是开启佛国之钥。
254
至忠之一念,小可安住身心,大能舍己为公;
至诚之一念,上能体悟佛心,下可发扬人性。
255
随时照顾念头,就是戒律的持守;
分秒把握当下,即为禅定的显现。
256
知道苦恼的人,会守本分不妄求;
明白是非的人,能懂因缘不无理。
257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
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
258
滋长情绪的无明,是众苦之源;
开启心中的智慧,是断苦之本。
259
对国家,要奉公守法;对社会,要福利人群;
对亲友,要关怀照顾;对师长,要不负教诲;
对佛教,要有教无我;对众生,要引导度脱。
260
称人恶者,人亦道其恶;
妒人有者,人亦惧其有。
261
有因果的观念,则不妄为;
有忍耐的力量,则不怯懦;
有敬业的精神,则不懈怠;
有感恩的美德,则不抱怨。
262
生活因阅读而充实,人生因结缘而助成,
生命因喜舍而丰富,心灵因信仰而高贵。
263
用玩乐打发时间,人生必然没有成就;
以服务充实生活,人生则能充满意义。
264
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信仰也,何吝舍俗;
为学法也,何惧委屈;为承诺也,何必反悔。
265
前进,固然有道路,回头也有一番天地;
仰望,固然很辽阔,低首更有三千世界。
266
知福福在,随缘缘来;明理理有,知事事成。
267
有理想之因,才会成就现实之果;
有现实之果,始知激发理想之因。
268
智者不以无过为善,无过易骄矜;
贤者不以有过为耻,改过即大善。
269
命不在长,重在命中的成就;
理不在多,贵在理中的法义。
270
发愿作保护伞,令众生免受日晒雨淋;
发愿作手电筒,令众生消除暗夜恐慌;
发愿作无忧草,令众生解脱烦恼伤痛;
发愿作大舟航,令众生安渡茫茫苦海。
271
佛教在人间的功能,不只是超度灵魂、往生善趣,
更重要的是和乐社会、清明政治、善治经济,
并且合于礼法地处理人生各种事业,
完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272
一位行者,对自己可以有出离心,
但是对世间应行菩萨道。
如果空有出世的思想,而无入世的精神,
只是罗汉自了的境界。
273
佛教并非全盘否定金钱,
对于取之有道的金钱,称为净财;
净财可以推动各种事业的发展,
使社会安和乐利。
274
学佛要懂得自修自度,
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和自悟能力,
进而开显清净的自性。
275
所谓学佛,就是向佛学习。
佛,是慈悲的体现者,
学佛如果没有慈悲心,
如何与佛法相应?
276
教室里,有慧解的修行;劳动中,有植福的修行;
处世上,有做人的修行;心灵内,有道德的修行。
277
时间刹那,贯穿了去来三世;
空间极微,包容了大千宇宙。
278
天灾人祸是共业所感召,要消除灾难,
必先消除自己的罪业;身心疾苦是烦恼所造成,
要消除病苦,必先净化自己的身心。
279
世间人事纵有不公不平,
只要我心公平,则何处不平?
真理之下皆是不增不减,
只要我不增减,则何须挂碍?
280
花儿吐露芬芳,我们觉得赏心悦目,
因为它是“活”的;
树梢随风轻摇,我们觉得生意盎然,
因为它是“活”的;
鸟儿枝头鸣叫,我们觉得动听悦耳,
因为它是“活”的;
云朵舒卷自如,我们觉得自在舒畅,
因为它是“活”的;
溪水淙淙流动,我们觉得涤尽尘虑,
因为它是“活”的。
人的肌肉也要是“活”的,
才能散发生命的喜悦与希望。
281
持戒的力量,可以擒拿心中的盗贼;
禅定的力量,可以制伏心中的魔军;
精进的力量,可以解开心中的缠结;
智慧的力量,可以消灭心中的怨毒。
282
道,没有时间,无始无终,
所以弥陀才叫“无量寿”;
道,没有空间,无内无外,
所以弥陀才叫“无量光”。
283
贪婪嗔恚去除了,身心才能净化;
自私嫉妒远离了,心胸才会宽大。
284
心正,则本立;本立,则道生;
道生,则心净;心净,则自然。
285
有发愿才会有力量,有功德才能不退转。
286
开发心中的众生,就能人我一体,无怨无悔;
开发心中的真理,就能智慧如海,辩才无碍;
开发心中的世界,就能广大无边,法界一如;
开发心中的欢喜,就能利乐众生,永不退转。
287
面对死亡,要有如游子回家的欢喜;
面对死亡,要有如囚犯释放的自由;
面对死亡,要有如落叶归根的自然;
面对死亡,要有如空山圆月的明净。
288
“行善”是“教化”之初阶;
“教化”是“行善”之目标。
289
道德,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般若,是人生最真实的宝藏。
290
谤我为助缘,则能平息嗔怨;
能将赞他、敬他作修行,
则能道心增长。
291
金钱会流失,般若的财富不会减少;
健康会衰退,永恒的生命不会灭亡;
名位有高下,尊荣的人格没有卑贱;
感情有得失,珍贵的慈悲没有分别。
292
生来之福有限,故应惜福;
积来之福无穷,故须培福。
293
受戒是:
我自由,他自由,大家都自由;
我安全,他安全,大家都安全;
我欢喜,他欢喜,大家都欢喜;
我健全,他健全,大家都健全;
我受用,他受用,大家都受用;
我得度,他得度,大家都得度。
294
以身心的修持提升自己,以礼让的精神待人接物,
以崇高的品德服务社会,以远大的眼光观看世界,
才能过充实的人生。
295
人世间,没有一个不如自己的人;
宇宙间,没有一处不能成为净土。
296
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
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
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
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
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
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297
忏悔不只是身体的礼拜,而是内心的自省;
忏悔不只是一时的告白,而是一生的除垢。
298
礼是和平的保障,无礼则危机四伏;
戒是安乐的维持,无戒则纷乱必起。
299
镜上灰尘,擦拭即净;大地黑暗,日出即明;
芭蕉空心,剥却即无;柴中火炬,扑灭即熄;
春开百花,风吹即谢;三冬寒冰,春回即融;
众生妄想,一悟即了;痴迷无明,证者了知。
300
直心是道场,坦诚是净土,
欢喜是财富,惭愧是宝冠。
301
忏悔就像清水一样,
可以洗净我们的三业罪障;
忏悔就像衣服一样,
可以庄严我们的身心功德。
302
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
洪炉可以锻炼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
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
303
要做同体的慈悲人,要做共生的地球人,
要做明理的智慧人,要做有力的忍耐人,
要做施舍的结缘人,要做清净的修道人,
要做欢喜的快乐人,要做融和的佛光人。
304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利莫利于喜舍,乐莫乐于禅悦。
305
忏悔能使人心地清凉,
发愿能使人意志坚定。
306
为学要通识,人际要通情,
个性要通达,求道要通理。
307
为文要有我,才有见解和生命;
修行要无我,才会开悟而证果。
308
悟,是从观念的改变到生活品位的转换;
证,是从修行的体证到心佛契合的融合。
309
信心如璎珞,使我们身心庄严;
信心如手杖,使我们行进无忧。
310
要明白真实的自我本性,必须经由修行;
要了解生命的本来面目,必须透过体证。
311
一念作恶,铸成大错;一念忏悔,起死回生。
312
世间的财富,要用信心的手去取;
辽阔的江海,要靠信心的船来渡;
正觉的佛果,要有信心的根生长;
无尽的法宝,要从信心的门进入。
313
时时忏悔,才能改过自新;
时时发愿,才能奋发向上。
忏悔,可以消除往昔罪业;
发愿,可以成就未来事业。
314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迷中不执著,悟处有受用。
315
我慢山高,魔影重重;
清净心海,圣贤现前。
316
满口的好话,满手的好事,
满面的微笑,满心的欢喜。
317
经验来自实践,成功由于力行,
非俭无以养廉,非勤无以补拙。
318
幽兰藏于深谷,珍珠藏于海底,
宝玉藏于琢磨,钢铁藏于锤炼,
大器藏于晚成,显达藏于谦卑,
圣贤藏于陋巷,大智藏于大愚。
319
意志坚定,才能不为环境左右;
目标远大,才能担负度众事业。
320
对感情不执不舍,对五欲不贪不拒,
对世间不厌不求,对生死不惧不离。
321
学道容易入道难,入道容易守道难,
守道容易悟道难,悟道容易行道难。
322
从一沙一石中看到无限的世界;
从飞湍鸣涧中听到真理的声音;
从刹那因缘中感受永恒的未来;
从明月清风中体悟清净的自性。
323
能知,才能有所悟;悟者,明心见性也。
能行,才能有所证;证者,圆成菩提也。
324
悟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
懂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325
所谓法会,是以法为会;所谓法会,是以法为师;
所谓法会,是以法为轨;所谓法会,是以法为乐。
326
诸供养中,法的供养第一;
诸功德中,心的祝福为上。
327
能忍者必有力,能忍者必有勇,
能忍者必有智,能忍者必有仁。
328
用舍心广结无量善缘,用净心远离贪染色欲,
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用愿心创造圆满人间。
329
能干者,总会多受一点折磨;
不能干,则要多受一点委屈。
330
惭愧反省,是悔过的勇气;
惭愧反省,是自知的镜子,
惭愧反省,是明日的祥和;
惭愧反省,是智慧的果实,
惭愧反省,是进德的阶梯;
惭愧反省,是自修的功课。
331
自信者毁誉不能改其志,知足者权力不能变其节,
静心者恩怨不能乱其神,有德者是非不能扰其心。
332
师父弟子不怕分离,能者强者不怕困难,
善人君子不怕冤枉,道人学者不怕贫穷。
333
忍难者必能奋斗,忍辱者必能知耻,
忍气者必能和谐,忍苦者必能甘美。
334
嗔心如狂风,会吹走人缘;
愚痴如急流,会卷去幸福;
我慢如暗礁,会搁浅前途;
嫉妒如巨浪,会淹没理智。
335
耐烦的人读书才会深入;
耐烦的人做事才会圆融;
耐烦的人处众才会通达;
耐烦的人修行才会成就。
336
真诚忏悔有如法水,可以净除我们的罪业;
犯错而知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减轻消除。
337
人的一生,都在跟自己内心的妄念作战。
禅宗常教诫弟子“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所以,一个人要“重生”,必须“大死”一番,
而且要天天死,天天生;经过万死千生,
何怕诸事不成?
338
学道的过程,如果只靠自己,没有指引,
则无法因指见月,但一味地依赖别人,
则有如附木之藤,将无所成就。
339
如果我们心中有因果道德的观念,
就不会轻易犯错,因果是我们处世的准则,
因果是我们生存的龟鉴。
法律容或有冤枉我们的时候,
历史也有辜负我们的一刻,
但是因果绝对会给我们公道。
340
行为是因,业报是果,
就像风吹水面,生起涟漪一样,
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业力。
当业力如轻烟升起,散入空中,
必然改变原有的环境结构,
潜伏成为下一次大气变化的因素,
如同烧废电缆产生世纪巨毒戴奥辛一样;
看不见,但并不等于它不存在。
341
内在美,如空谷幽兰,
洋溢阵阵芬芳,
使人心情愉快。
学道的人,须重视内在的修持,
不以华丽的衣着来装饰自己,
而以高贵气质来涵育自己,
以道德修养来庄严自己。
342
人生的美好是从缺陷中而有,对生活、对人生、
对修道中所遇到的人情冷暖、变化无常等,
如果都能因无求而感到满足,
而把身心安住在满足中,则能自适其意。
343
幸福、平安是从喜舍中获得。
所以,具有喜舍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344
净土的建立,应从人心开始,
一般的环保是心外的,
心中的清净才是最大的环保;
心内的环保做好,心外的环保才能完成。
345
向外追求的是知识,向内发掘的是般若;
唯有般若智慧才能分别善恶、
判断正邪、转迷为悟、去染为净。
346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工程师,
可以塑自我的内心世界,
可以靠自己的修持来变化气质。
唯有自我反省、自我改造,
将贪欲、嗔恚、嫉妒、自私、偏执、骄傲,
转变成慈悲、喜舍、宽宏、中道、温和、勇敢,
才能拥有圆满的人生。
347
以慈悲欢喜来美化生活,以智慧灵巧来规划事业,
以道德良知来改善社会,以团结和谐来福国利民。
348
清净,是戒的基本精神;清净非指形象,
而是心地上的清净。戒,如城墙、舟航、光明、
指南、水囊,能清净受持,自有大力量、大功德。
349
学习弥勒菩萨的胸怀,宽容豁达;
效法观音菩萨的慈悲,愍念大众;
具备文殊菩萨的智慧,远离恼害;
实践普贤菩萨的行愿,普皆回向;
拥有地藏菩萨的勇敢,圆满菩提。
350
凡夫的想念是聚财,君子的想念是道德,
官员的想念是安邦,道人的想念是救世。
351
“我慢山高,法水不入”,做人须自我要求,
不能只会要求别人;在谦恭礼让中,
可以结一份好缘。
352
一切好事,从我本身做起;
一切好言,从我口中说出;
一切善心,从我内心开发;
一切善人,从我至诚礼敬。
353
处世,要有忧患意识;为学,要有笃实心态;
做事,要有敏锐觉知;度众,要有慈心悲愿。
354
人有一分学养,便有一分气质;
人多一分器量,便多一分人缘。
355
心中满足到处好,人情冷暖任随他,
乐观进取直逍遥,威武权势不必怕,
行住坐卧要威仪,衣食住行莫浮华,
做人处世八正道,慈悲喜舍称无量。
356
不合作,是做人最大的缺陷;
不明理,是做人最大的愚痴;
不贰过,是做人最大的聪明;
不迁怒,是做人最大的修养。
357
甜蜜的言语,不能代表内心的诚意;
恳切的指导,才能称为真实的友情。
358
寡言得以涵智,慈悲必能增德;
宁静足以自处,观照当能明心。
359
自修是自我潜藏,
从缩小自己开始,逐渐增长道念与智慧;
共修是团体活动,
靠大众力量砥砺,更能培植因缘与福德。
360
祈祷如清水,能洗涤污垢;
祈祷如沃土,能成熟万物;
祈祷如阳光,能祛除黑暗。
祈祷可以增加善业的力量,
让我们心中有佛,转凡为圣。
361
以正见持戒为盔甲,以智慧方便为利箭,
以慈悲喜舍为参谋,以精进勇猛为力量,
以戒定慧学为统帅,以八种正道为大军。
此乃修行者之战略也!
362
自修缺少境界的考验,难免会贡高我慢;
共修具有惭愧的引发,自然能成圣成贤。
363
自修容易流于自我封闭,退失精进向上的力量;
共修容易发掘自我短处,维护菩提正念的种苗。
364
精进勤劳,是善德、是财富;
懈怠放逸,是罪恶、是贫穷。
365
德行善举,是永不失败的投资;
布施结缘,是永无匮乏的资产。
366
懒惰、拖延、虚伪、无恒,都是贫穷之源;
勤劳、积极、诚实、有恒,才是富贵之道。
367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
对治之道无他,“精进”是最好的针砭良药;
说是道非是人的弱点,
对治之道无门,“持戒”是最好的妙方法宝。
368
意志力可以克服体虚的饥寒、筋骨的劳苦;
平常心能够对治心中的委屈、荣辱的遭遇。
369
感情要以般若智慧净化,财富要以合理方法取得,
事业要以善法精勤创造,信仰要以正见深入体验。
370
用慧心观照五蕴皆空,用自心领导六根生活,
用信心开发自我潜能,用慈心与人和谐相处,
用孝心重整伦理道德,用爱心拥有快乐生活,
用悲心成就利生事业,用喜心涵容宇宙万有。
371
不记恨、不怨尤,这是尊重的美德;
怀慈心、怀悲愿,这是安乐的源头;
能受苦、能耐劳,这是成功的基础;
多发心、多思维,这是生命的升华。
372
众之所好,与之同欲,谓之贤哲;
个人所欲,不顾别人,谓之庸流。
心中有无大众,乃圣贤之分界也。
373
念身非我,多行善事;念口非我,常出爱语;
念意非我,受持大悲;念财非我,广济贫乏;
念名非我,清净生活;念权非我,救度羸弱;
念利非我,兼善天下;念色非我,正念喜舍;
念生非我,勇猛精进;念死非我,自在无忧;
念念非我,妙契佛心。
374
菩萨道不求速成,有愿才能长久;
人间事不求圆满,残缺也是完美。
375
对亲友、家人,要关心和照顾;
对自己、生活,要满足与自律;
对社会、国家,要结缘及贡献;
对工作、事业,要主动和勤劳;
对怨敌、仇家,要原谅并包容。
376
慈悲为怀是对的,但如果放纵歹徒,
姑息养奸,就是“错误”的;
随缘无求是好的,但如果丧失原则,
不知变通,就是“错误”的;
孝顺父母是对的,但如果助其恶行,
耽误前途,就是“错误”的;
广交朋友是好的,但如果结党组派,
陷害他人,就是“错误”的;
考试论才是对的,但如果偏重成绩,
选人失当,就是“错误”的;
出国深造是好的,但如果浮夸虚荣,
不切实际,就是“错误”的。
377
缘不聚,则一事难成;
缘相聚,则万事俱可。
所以,福德因缘极为重要!
378
惜福结缘是美德,尊重包容是大量,
服务喜舍是奉献,勤俭上进是勇敢。
379
凡事不着意,则宏伟的大事,变成小事;
万事皆有心,则微细的小事,终成大事。
380
愿力非即兴的发心,而是永世的承诺;
愿力不是内心一念,而是实践的行为。
381
彼此尊重,才能建设一个有道德、有尊严的国家;
互相友好,才能建设一个有秩序、有礼貌的社会。
382
为人处世在遇到困境、瓶颈时,
要能如“水”:
遇山水转,遇石水转,遇岸水转,
无论遇到谁,我转!
在人生旅程上,何妨委屈婉转,
流出自己独特的流域,流出自己理想的曲线。
383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是只有“进展”,
而不“回归”的,那就是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如同浪费生命;
浪费生命即是杀生。
掌握时间的人,就拥有人生。
只要我们能够认识时间、善用时间,
就能从分秒、日月的时间里破茧而出。
懂得把握当下、珍惜此刻,
也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中,
体证“刹那即永恒”的生命。
384
好嗜欲则贪爱之心生,好利养则奔竞之念起,
好阿谀则是非之人聚,好胜负则我慢之山高。
385
戒如指南针,引导方向,人生不会走进歧路;
戒亦如轨道,正确行走,人生不会落入险境。
386
言不及义,无异浪费光阴;
言行清朗,方能健康长寿。
387
在一般人的感觉里,
人生是向前进取的,
退后是失败的。
但是在佛教里,
向前的人生是半个世界,
退后的人生也是半个世界;
向前的世界是个窄门,
向后的世界则有无限的宽广。
388
不为昨天困,昨天已过去;
不被明天迷,明天尚未至。
用心面对今天,天天都不困不迷。
389
以学问磨炼气质,气质自然高雅;
以理法规范行为,行为自然端正;
以宽恕广结人缘,人缘自然良好;
以修道净化心灵,心灵自然清净。
390
嗔心,是长养痛苦的温床;
贪欲,是斗争纷乱的祸端。
391
遭谤要不嗔不发怒,转作精进力;
遇惑要不痴不执迷,悟出佛真义。
392
缅怀祖师的菩萨行谊,能坚固我们的道念;
继承佛陀的慧命伟业,能坚强我们的信心。
393
不杀生,杀生断慈悲种;
不偷盗,偷盗断喜舍种;
不邪淫,邪淫断解脱种;
不妄语,妄语断真实种;
不嗔斗,嗔斗断忍辱种。
不退菩提心,退菩提心断佛种。
394
受戒容易守戒难,发心容易恒心难,
忍苦容易忍气难,尊上容易尊下难,
共无容易共有难,依人容易依法难,
依神容易依佛难,为己容易为人难,
听法容易行法难,处众容易处闲难。
395
对世间怀抱爱心,婆娑世界就是净土;
对世间充满嗔恨,清凉佛土即成火宅。
396
悟是对生命再参透,参透生命能解脱烦恼;
悟是对认知再看清,看清认知可消除疑惑。
397
在名利上,要淡泊不计较;
在责任上,须认真不敷衍;
在世法上,可随缘不强求;
在真理上,应固守不放弃。
398
花儿种在泥土里,花开花落,难保好风光;
花儿种在心田里,花开不落,永远吐芬芳。
399
快乐,不在繁华热闹中,而在内心的宁静里;
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的是非里。
400
破戒,好比树木折干损枝,犹可忏悔;
破见,如同根茎腐朽坏烂,难以挽回。
401
拥有是包袱,是拖累;空无是无边,是无限。
402
出家要发出离心,以放下自在为好;
在家要发增上心,以拥有看淡为上。
403
应付人情,费神且难尽责;
忘却人情,专心又能尽责。
404
敢,就不会割地自限;敢,就勇于破茧而出。
405
惭愧,可以洗涤我们的懈怠;
正见,可以击退我们的邪见;
慈悲,可以温暖我们的心房;
精进,可以鼓舞我们的力量;
知足,可以增加我们的财富;
内省,可以督促我们的善行;
持戒,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
净念,可以庄严我们的世界。
406
有慈悲,则会做人;有智慧,则会做事。
407
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
自心无是非,不听自然无。
408
身体要靠食物的营养,才能健康;
心灵要靠道德的滋养,才能健全。
409
作家笔下有德,就是修行;
农夫锄下留情,也是修行;
教师口中存善,就是修行;
政客心怀众生,即是修行。
410
道德的钥匙,可以开启苦牢之门,
到达快乐的天堂;
慈悲的钥匙,可以开启嗔牢之门,
到达无争的领域;
智慧的钥匙,可以开启暗牢之门,
到达光明的净土;
信仰的钥匙,可以开启心牢之门,
到达完善的境界。
411
没有解不了的怨仇,只有除不了的私欲;
没有放不下的负担,只有看不破的感情。
412
眼睛要消化声色犬马,耳朵要消化道听途说,
大脑要消化资讯知识,心灵要消化善恶是非。
413
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
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414
懒惰固为罪恶,罪恶中的懒惰却非罪恶;
努力固为善美,罪恶中的努力却非善美。
415
真理不会久藏,终有蔚然成风之日;
因果不昧善恶,自有昭然若揭之时。
416
种瓜得瓜,道理分明;
好因好果,如影随形。
417
多欲为穷,知足眼前皆乐土;
人生有定,通达身外总浮云。
418
水,不为外境所动,即能波澜不生;
心,不为外境所动,即能坚忍其性。
419
造恶如欠债,欠债当受报;
受报如还债,还债即解脱。
420
善的一半,眼前虽然看似吃亏,
最后必然会胜利;
恶的一半,本来虽会占些便宜,
最后注定要失败。
421
“明理”,是事业成功的条件;
“无理”,是人格修养的缺陷;
“真理”,是宇宙人生的规则;
“道理”,是世间万象的本性。
422
平等是人间的和谐,互尊是人本的要义;
环保是世界的规律,自然是生命的圆满。
423
远离颠倒妄想,才能观人自在;
远离分别臆测,才能观境自在;
远离执著缠缚,才能观事自在;
远离五欲尘劳,才能观心自在。
424
人生只管现在享福,则如点灯,愈点愈枯竭;
人生能为将来积福,则如添油,越添灯越明。
425
一束鲜花,不如一脸微笑;
一杯清水,不如一念清明;
一曲音乐,不如一句好话;
一首诗歌,不如一声赞叹。
426
富者能知足是真富者;
贵者常助人是真贵者;
贫者不知耻是真贫者;
穷者因多贪是真穷者。
427
远古的人类,
因发明了火炬而走出洪荒;
千年的暗室,
因点亮了油灯而顿生光明;
夜航的船只,
因灯塔的照亮而认清方向;
陋巷的行人,
因标志的指示而知道前途。
428
爱语如和谐的音乐,微笑如盛开的花朵,
善行如浊世的清流,真理如久旱的甘霖。
429
富贵荣华,总难满意,欢喜就可满意;
天地日月,总无主人,欣赏便是主人。
430
“竖穷三际”的时间观,
可以拓展我们过现未来的知见;
“横遍十方”的空间观,
可以扩大我们东西南北的视野。
431
欲望愈少,心灵愈清明;
成见愈少,生命愈宽广。
432
河水流动,才能涓涓不绝;
空气流动,才能生意盎然;
财富流动,才能造福社会;
心意流动,才能通达无碍。
433
心好命又好,荣华富贵早;
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温饱;
命好心不好,前程不能保;
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434
水深波浪静,学广语声低;
山高鸟飞集,德厚人自亲。
435
鸟叫虫鸣、飞泉流瀑,这是自然的音乐;
万紫千红、绿叶婆娑,这是天然的图画;
稚子童言、肺腑剖白,这是本然的词篇;
灿烂笑容、自在神情,这是浑然的雕塑。
436
贪心不能致富,喜舍才能多福;
利他不忘自谦,自谦才能度众。
437
古寺的钟声,虽无翅,也能飞扬;
感人的文章,虽无声,却能印心;
池塘的荷花,虽凋谢,但能留香;
世间的伟人,虽牺牲,必能传后。
438
自然则和,违反定律,就会导致纷乱;
自然则顺,矫枉过正,终将带来弊患;
自然则美,浑然天成,最能传达神韵;
自然则成,随顺因缘,必能水到渠成。
439
没有掌声的讲演,不会精彩叫座;
没有赞美的儿童,不会乖巧听话;
没有花朵的庭院,不会美丽动人;
没有配料的菜肴,不会色香俱全。
440
与其为世上的刀兵劫难而悲愤,
何如倾听夜半屠门传出的哀号声;
与其为社会的灾祸频传而叹息,
何如倾听平日碗盘众生的怨恨声。
441
自然界,梅花愈冷愈芬芳;
生物链,细菌愈衍愈进化;
人世里,心性愈练愈坚强;
宇宙间,真理愈辩愈明白。
442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要享闲情,先要放得下。
443
仁的施与,望风偃然;德的教化,所向披靡;
有所求的付出,反而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所求的奉献,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
444
能力不足,别人会宽谅我们;
发心不够,别人会责怪我们。
445
独立的人,心中拥有大众;
孤僻的人,心中只有自己。
446
种树必须因缘成熟,才能开花结果;
做人必须条件具备,自然龙天推出。
447
遇人微笑并问好,人间处处有欢笑;
说请谢谢对不起,人我之间多欢喜。
448
现在之福,来自往昔功德,不可不惜;
将来之福,必能有益后代,不可不培。
449
美丽,人人欢喜;
丑陋,人人讨厌。
世界上,有的人面容美丽,心灵丑陋;
有的人容貌丑陋,心性善良。
真正的美丽,要从内心出发。
只要心善、心真、心慈、心净,
一切自然就会美丽。
450
唯有真正受过痛苦煎熬的人,
才更能体悟真理的崇高;
唯有勇敢去接受负面的一半,
内心才有宽容的空间。
451
忙,是人生的意义,
也是发心、进步、法喜、身心安住的一种表现,
进而做到人忙心不忙,
从积极参与中奉献身心,圆满生命。
452
我们生活在纷扰的社会中,
每天至少要留点时间给自己,
通过静坐、思维、反省,来找回自己。
453
一滴水汇聚可成海洋,一粒米种植可收万斛。
微小的善行,能成就终生的福乐;
微小的恶事,能成为永久的悔恨。
因此,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轻忽任何微细的念头。
454
一个人除了身体的寿命以外,
还有语言的寿命、信仰的寿命、
功德的寿命、事业的寿命、共生的寿命等。
一个人的功业并非靠年岁成就,
寿命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有功于人间。
455
失去与拥有,包容与喜舍,其实是一体的两面,
唯有将两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提起了全部。
456
知感恩者,必定是富有的人;
没有感恩心,只图谋他人利益的,是贫穷的弱者。
457
各尽其职,各展所长;分工合作,和气呈祥。
458
如果能以“慈悲喜舍”为根,
以“惜福结缘”为本,
以“禅净戒行”为修行骨干,
以“惭愧感恩”为枝叶、果实,
这样的人生自然收支平衡,
丰美充实。
459
不要急着现在休息,
将来百年之后,就有长久的休息。
460
人是一个、命是一条、心是一点;
一点点的发心,能让世界更美好。
461
有人说成功的要素在于“能力”,
也有人说在于“努力”。
“努力”加“能力”之外,
如果再加一分“宗教情操”,
人生就会更完美。
462
时间没有长短,完全依附心行的情绪而显现;
若是不能觉悟,纵使人生亿万年,也是虚掷生命。
463
文字的力量和影响,超越时空的变迁。
通过文字的传播,源远流长了数千年的佛法,
解救了无数悲苦的生命,成就了无数开悟的人生。
464
污泥可以生长莲花,
沙田可以出产黄金;
外境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能成为一粒有用的种子。
465
“礼”是一种规律人们外在行为的规范,
它能使内心和行为、实质和形式调和一致,
达到人格圆满的境界。
466
追求幸福圆满的生活,
是人性自然的希望,
但是在完成圆融的人生时,
更应该涵养一颗宽厚的心,
去包容世间其他有缺憾的生命。
467
人生在世,生死乃必经之路,
重要的是在临终时能保持正念,
心不贪恋,意不颠倒,
自然心中就没有恐怖了。
468
一块大石头放进水中,很快就会沉下去,
如果把它摆在船上,
可以安然地运载至彼岸。
众生顽强如磐石的罪业之身,
通过诵经功德的慈航普度,
也能免于沉溺在生死大海之中。
469
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
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
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
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470
死,要死得有价值;
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
活,要活得有尊严;
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471
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
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472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
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473
势力不可使尽,势尽则倾;
福德不可享尽,福尽则衰。
474
智者养神,愚者养身,君子养德,小人养威。
475
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
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476
无钱无缘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计较,只求心内有宝藏。
477
从谦虚中体验乐趣,从忍辱中培养美德,
从自制中克服物欲,从宁静中安顿身心。
478
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
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
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
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479
梦想打开理想之门,理想开辟成功之路。
480
满足之乐乐无疆,多欲之苦苦难了。
481
乐莫大于无忧,苦莫大于多欲,
富莫大于知足,贫莫大于贪婪。
482
药无好歹,愈病者良;法无胜劣,相应者胜。
483
乐智者,经营利益,更经营文化;
求仁者,经营自我,更经营道义;
好礼者,经营财富,更经营善友;
慕道者,经营快乐,更经营法喜。
484
有用的话一句,胜于无益的千言万语;
有益的事一件,胜于无用的千辛万苦。
485
我与大众要融合共处,我与金钱要能知善用,
我与衣食要惜福不奢,我与身心要净化庄严,
我与自然要同体共尊。
486
一句真理无价宝,比金比银万倍好;
人间道德无价宝,比山比岸万倍高。
487
一句善心美言,即是天堂的花香;
一声嗔恨恶语,即成地狱的刀剑。
488
明古训可以惩心,寡酒色可以清心,
祛私欲可以养心,悟至理可以明心。
489
功名富贵转眼空,唯立功、立德才是真受用;
世间三界皆火宅,唯安身、安心才是好净土。
490
安乐是鸩杀志气的毒饵,
苦难是陶铸圣贤的洪炉。
491
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不听是非。
492
说话如同射箭,
出去了就收不回,因此要谨口慎言;
烦恼如同野草,
生了根就烧不尽,因此要防心离过。
493
无争,并非不能争,是能争而不愿争;
无求,不是不能求,是能求而不愿求。
494
最糊涂的人,好说是非;最愚痴的人,好听谣言。
495
最可耻的语言,是揭发别人的隐私;
最鄙劣的行为,是打击别人的善行。
496
能不计较小事,便能减少心灵上的负荷;
能不听人闲话,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497
若理之是,虽靡费大,而作之何伤?
若事之非,虽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498
放纵自己,罪大恶极;论人隐私,祸患无穷。
499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尤人。
500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
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上不欺圣,君子所以慎独。
501
脾气慢半拍,吵嘴一回合,
见面三句话,交谈要微笑。
502
眼要明,明不失误;口要谨,谨不惹祸;
胆要细,细不妄为;气要平,平不执拗。
503
非分之想莫起,无益之事莫做,
虚妄之言莫说,不义之人莫交。
504
多言必失,多不言亦必失;
祸由口出,福亦多由口出。
505
世间最难听的声音是讥讽,
世间最好听的声音是赞美,
世间最动听的声音是掌声,
世间最耐听的声音是寂静。
506
对自己要做到不忘初心,对佛教要做到不请之友,
对朋友要做到不念旧恶,对社会要做到不变随缘。
507
封闭的门窗,隔绝了外界的接触;
封闭的心灵,局限了思想的空间。
508
会“闻”,于道才能接受;
会“思”,于道才能受用;
会“修”,于道才能奉行。
509
智者,以美化心灵庄严色身;
仁者,以悲悯众生升华人格;
勇者,以解救苦难完成愿力;
觉者,以福慧双运圆满生命。
510
自省而后会自觉,自觉而后有自信,
自信而后可自强,自强而后能自立。
511
人生最美好幸福的事,是心中有一盏明灯;
人间最自由平等的事,是心内有一个真如。
512
破戒,是个人行为的过失,
只要至诚忏悔,重生有望;
破见,是根本思想的动摇,
犹如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513
对世间五欲要能放得下,
对真理信仰要能提得起,
对自己发心要能信得过。
514
贪者,诸恶之始;嗔者,诸障之由;
痴者,众罪之源;慢者,众失之本。
515
社会的病态——执著、功利、自私与暴力;
禅者的良方——放下、宽广、大公与慈悲。
516
赞美的语言,像香水,
小小一滴,就能弥漫四周;
劝诫的音声,像洪钟,
轻轻一敲,足以震撼四方。
517
酷暑寒冬都美,南北东西都好,
高低上下都妙,人我界限都无。
518
大海能包容鱼虾,大地能包容走兽,
虚空能包容万物,真心能包容一切。
519
人生如大地,可以普载万物;
人生如天空,可以覆盖大众;
人生如福田,可以耕种收获;
人生如智库,可以撷取使用。
520
信心如璎珞,可以令人身心庄严;
信心如手杖,可以令人行进无忧;
信心如宝藏,可以令人获得财富;
信心如城池,可以令人安全无虑。
521
耳闻不如目视,目视不如手摸,
手摸不如心明,心明不如真知。
522
行路困难,不在山水阻隔,只在不同人情与人心;
修道艰难,不在业障深重,只在不知方法与正见。
523
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
一切享受,没有比宁静更为享受。
524
有情有义,于情义中,觉悟真理;
有甘有苦,在甘苦中,领会无常。
525
内心的昏暗,因忏悔而光明;
无边的烦恼,因忏悔而止息;
坚固的傲慢,因忏悔而柔软;
覆藏的恐惧,因忏悔而安乐;
仇结的怨怼,因忏悔而解除;
无明的嫉妒,因忏悔而包容;
怠惰的放逸,因忏悔而勇猛;
无尽的热恼,因忏悔而清凉。
526
生命的去来,如同薪尽火传,生命的火苗永不停息;
生死的转变,如同搬家乔迁,生命的主人仍是一样。
527
要远离“苦聚”,才能获得安乐;
要知道“无常”,才能拥有希望;
要懂得“无我”,才能融入大众;
要明白“空性”,才能真空妙有;
要消除“恶业”,才能美善人生;
要识得“因果”,才能心甘情愿;
要了透“缘起”,才能真相大白;
要实践“中道”,才能安身立命;
要证悟“般若”,才能自由自在;
要圆满“涅槃”,才能究竟人生。
528
因为世事“无常”,所以文明才得以进步;
因为生命“无常”,所以未来才抱有希望。
529
正念如盾牌,可以抵御强敌,保卫自身;
正见是盔甲,可以抵挡诱惑,远离三毒。
530
高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天地无私,故能覆载万物;
真如无相,故能遍一切处。
531
烦恼是妄想分别,应该要远离;
生死是旷古秘密,应该要探究。
532
只要有根,当春雷惊蛰,
就能顶天立地,枝繁叶茂;
只要有翼,当秋风吹起,
就能展翅上扬,探索碧空;
只要有德,当时机成熟,
就能树立形象,赢得人敬;
只要有道,当因缘聚会,
就能照破无明,见自本性。
533
健康,是最真的富贵;
知足,是最大的财富;
信仰,是最好的品德;
包容,是最美的情谊。
534
人之修养应:如山之稳重,如山之包容,
如山之崇高,如山之坚忍。
人之美德应:如水之流通,如水之清澄,
如水之深邃,如水之广阔。
535
岁寒三友:松、竹、梅,
宇宙三要:天、地、人,
人生三德:智、仁、勇,
心中三毒:贪、嗔、痴。
536
石头用坚忍行走,星球用引力行走,
历史用过去行走,伟大用卑微行走。
537
因为无知、无明,所以有烦恼、有痛苦;
因为无争、无求,所以有法喜、有自在。
538
不分你我,而能相亲相爱,宇宙何其宽广;
不忌残缺,而能相知相惜,人生即是圆满。
539
人生如画,自许做一支彩笔,
彩绘出自己灿烂的生命;
人生如戏,自许为一流导演,
编导出人我圆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