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望族

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风玉露(二)

大明望族 雁九 5860 2023-09-08 00:34

   杨廷和,十二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今年四十二岁,正值盛年,现为左春坊大学士。

   早在沈瑞随徐氏出门前,沈瑞在心里就将杨廷和的履历记了一遍,却是不能不佩服。虽说如今他还没有下场应童子试,可身边族兄弟多有应试者。沈瑾十四岁过院试,都被族人称赞,被对方学官认为前途可期,杨廷和可是十二岁过的乡试,往前推一年,那就是十一岁过的院试。

   所谓神童,这就这样了。

   成名需趁早,这话就是有道理。

   等杨廷和过礼部会试时,只是在三甲,年纪在十九岁。即便算是少年进士,可多了一个“同”字,含金量就低了。可是因他是明朝开国来最小的举人,早已经在御前备过案的,所以得以以同进士身份入庶常院,而后入翰林。

   有这样的能人比照着,沈瑞就在心里盘算自己应试的时间。

   明年十四岁,应童子试;大后年十六岁应乡试,顺利的话十七岁第一次应会试。

   杨廷和十二岁中举,十九岁却才过会试,可见会试难度之大。

   沈家族人中,水字辈,宗房大老爷、沈举人、五房大老爷、七房二老爷、八房大老爷都是举人,其中沈举人还是少年举人,可是全部都会试落第。

   想想会试的概率问题,沈瑞只觉得头皮发麻,不过身在这个时代,却没有选择的机会。

   杨家坐落在照明坊,离沈宅所在的仁寿坊就隔了一条街。

   杨廷和的继室俞氏,论起来与徐氏还有远亲,只是要拐了几个弯,比较远了。

   到了沈瑞这里,则要称俞氏一声“表姨”。

   因是随徐氏过来做客,又是以俞氏亲戚的缘故,因此到了杨宅后,沈瑞先见到的是俞氏。

   大明朝礼制,父丧母丧都是守三年。

   不过父亲在世的话,母丧只需守一年。

   当年沈瑞在西山寺居三年,前一年曰守孝,后两年对外也称是养生。

   这也是为何杨廷和弘治十二年丧母,不及两年新妇就能进门的原因,因为已经出了服。

   俞氏十七、八岁年纪,进门不足一年,此时还是新妇,言行之间还有些腼腆。

   见了徐氏,她亲近中带了恭敬。倒不是因诰命等级的缘故,而是徐氏虽与她同辈,可年岁应该比她父母还年长。

   沈瑞虽身高不低,可到底是少年身材,面上带了稚嫩,嗓子还没有过变音期。

   俞氏与他对答几句,就去了拘谨,对徐氏道:“瑞哥与我那兄弟年岁差不多,见了他倒是想起我那兄弟来。”

   俞氏之父本是京中小官,今年“京察”评为上等,外放知州了。

   徐氏笑着道:“他们甥舅年岁相仿,往后总有亲近的时候……”

   俞氏笑道:“表姐说的是,正是这个道理。难得表姐过来,我家那几个姐儿、哥儿也该过来与表姐请安……”说罢,便吩咐婢子去传人。

   稍一时,就随婢子进来几个孩子,年岁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不等。

   令沈瑞意外的是,杨慎也是其中。

   两人对视一眼,都瞪圆了眼睛,随即立时移开视线。

   从高到矮六个萝卜头,除了先太太所出的长子杨慎,长女杨恬之外,剩下杨家二哥、三哥、四哥与二姐儿都是杨廷和侧室蒋氏所出。

   这个时代,士大夫有妻有妾算不得什么,只是让沈瑞觉得不自在的是杨二虽也是九岁,可年纪比杨恬大半岁。

   虽说现下见礼,杨二老老实实地管沈瑞叫“沈表哥”;可要是两家亲事真成了,这就是他的内兄了。

   徐氏依次给了几个孩子见面礼,不得不说,杨家这几个孩子长得十分体面,尤其是蒋氏所出的四兄弟,容貌比杨慎、杨恬兄妹更胜一筹。由子及母,可见其生母的相貌定是不俗。

   杨廷和先头太太黄氏除了嫡长子、嫡长女之外,再无所出,剩下的孩子由侧室包圆了。即便没有“宠妾灭妻”的风声传出去,可谁也不是傻子,这几个萝卜头就是证据。

   想到这点,徐氏对于杨廷和难免腹诽,对于杨慎、杨恬兄妹就生出几分怜惜。

   徐氏是为了杨恬来的,自然将杨恬拉到跟前,仔细问起平素喜好。

   杨恬虽父母都是蜀中人氏,可生在京城,长在京城,倒是一口官话,应答起来脆生生的,是个极爽利的小姑娘,并无扭捏之态。

   虽说她的相貌,比不上庶出妹妹,可也比寻常人强出许多。

   何太太赞她水秀,比美江南闺秀,不无道理。

   徐氏自己就是端庄大气的性子,自然见不得那种羞羞答答的小娘子。杨恬这性子,倒是正合了她的胃口。

   加上杨恬虽才九岁,可是底子好,头发如墨,趁着皮肤雪白,鹅蛋脸,柳叶眉,已经是小美人坯子。徐氏虽是盼着沈瑞早日成亲,不乐意给他定个小媳妇,可既是丈夫交代了,便也只能往好的方面想。

   沈瑞在旁,只能无语了。

   徐氏看杨恬是丽质天生,沈瑞看她则是大号娃娃。

   九岁的未婚妻,只要想想,就觉得一阵恶寒。

   孩子们都在跟前,徐氏虽亲近杨恬,可也没有冷落其他人,对待杨恬的胞兄杨慎,尤为关注几分。

   待听说杨慎已经过了院试,如今也在春山书院,徐氏的笑容就更真挚几分:“我家二哥也在那里读书,往后在课业上遇到难处,倒是可以请教他表兄。

   这也能看出徐氏的豁达,换做其他人家,一辈子没儿子,选了嗣子定要当成眼珠子似的盯着。

   加上沈瑞身边的两个小厮,其中长福正是沈家家生子。要是徐氏想要知晓沈瑞在书院的往来与交友情况,并非难事,可是徐氏却从不如此。

   她虽也过问沈瑞的交友情况,可并不将沈瑞拴在眼跟前,因此还不知沈瑞刚交了新朋友。

   沈瑞满心不自在,杨慎也不好受。

   他今日是主动留在家里的,即便妹妹的亲事他不能做主,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慈母故去,如今他们兄妹相依为命,是最亲的人。

   之前他知晓这门亲事后,对沈瑞虽不假颜色,可心中也是隐隐窃喜。

   毕竟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换做妹妹许了旁人家,他还要担心妹婿人品;到了沈瑞这里,起码心就放下一半。

   他留在家里,并不是等着见沈瑞的,而是为了见见徐氏。

   徐氏是沈瑞嗣母,非亲生母亲,要是脾气不好,往后做了亲家,相处起来更是轻不得重不得叫人为难。

   待见了徐氏,杨慎就彻底心安了。

   相由心生,徐氏说话爽利,目光清正,面上也端庄,并未尖刻之气。

   俞氏对杨慎这个才归家不久的继子,心中颇为在意。

   对于这门亲事,她心中并不乐意。她知晓自己身份,小户人家出来的继妻,前面有发妻留下的嫡子女,后边有宠妾的四个庶子女,都不是她能左右的,就乐得做个甩手掌柜,并无心插手继子女婚配。

   左右都交给自己老爷做主,好坏也怨不到她身上。

   谁想到,如今谈婚论嫁的,却是她这边的远亲。

   以后要是有个不好,阖家都要埋怨到她头上。

   可是如今何学士为媒,老爷这里没摇头,两家开始相看上,俞氏就只能盼着结果好了。

   眼见杨慎神色稍缓,对这门亲事没有抵触之意,俞氏不由暗暗地松了一口气,道:“正巧我们老爷今日休沐,瑞哥就随我们大哥去见见我们老爷……”

   徐氏点头道:“正该如此呢……”

   俞氏就嘱咐杨慎带沈瑞去前院书房,而后又吩咐养娘带了其他孩子下去。

   待屋子里清净了,俞氏紧绷着的神色才松弛下来。

   后娘难为,徐氏见她如此,也不禁怜惜道:“这样的人家,你爹娘也是心狠的……”

   俞氏轻声道:“是我命薄,本以为要青灯古佛一世,如今这样的结果,已经是不敢想了……”

   她同何家小娘子一样,都是早年订了亲,未等成亲就死了未婚妻。等到再说人家,就难说门当户对的亲事,除了远嫁,就只能给人做继妻。

   徐氏想到自家外甥女,虽也是与人做继室,可同俞氏跟前这儿女成行相比,到底算是好些……

   沈瑞与杨慎出了正院,杨慎就哼了一声,狠瞪了沈瑞一眼。

   沈瑞面上讪讪,心里羞愧。要不是他跟大老爷说那些话,又点出杨廷和,大老爷也不会想到联姻上。自己活了两辈子,还要借着那点“先知”,用婚姻为手段来巴结未来的权贵,这不能说是正道。

   要是杨廷和的女儿,如今是个妙龄少女,那沈瑞即便心中羞愧,也是乐意顺水推舟。

   可面对的对象,是个九岁女童,沈瑞只觉得难堪。

   杨慎本想刺沈瑞几句,不过见沈瑞神色有异,就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他与沈瑞同龄,又因聪敏的缘故,从不将自己当孩子看。如今十三岁,虽专心读书,可也不是木头疙瘩,对于男女之事多少晓得些,将心比心地想一想,自己会看上一个九岁的孩子么?答案是否。

   这般想着,杨慎心中反而生出几分忐忑。

   他沉默了一会儿,便别别扭扭对沈瑞说起杨廷和的喜好来。

   沈瑞见杨慎“放水”,心中大奇,不过也仔细听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