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正文卷 五百七十三章 加担子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4248 2024-04-14 04:45

  章越的一句‘臣附议’,在殿中仿佛是惊涛骇浪之中的一处小波澜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是被上首的官家,王安石看在眼底。

  官家还道,章越担心之前吴景弹劾的影响,升为待制都三个月了,仍顾虑良多不敢轻易在大起居中表态。如今则是总算迈出了第一步,这让他甚是感到欣慰。

  章越此人什么都不错,但就是顾虑太多,太谨慎了,有时候自己得在后面催一催他,给他加加担子。

  至于王安石则是反应平常,章越这一句‘臣附议’对于大局而言根本无足轻重,但在王安石的眼底对于他日后的仕途反而倒是显得至关重要了。

  因王安石的坚持,薛向并没有被问罪。

  数日之后,王安石陛见官家陈述,向薛向发难的张靖反被问罪,至于薛向反而被王安石举为江,淮等路发运使。

  官家对此当然支持,但他又听闻王安石因此在中书里与唐介,赵忭二人屡次发生了冲突,有些担心。

  官家对王安石问道:“苏轼的奏疏,相公如何看?”

  王安石道:“建立学校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至于乡举德行而略文章,兼采誉望而罢封弥则可以缓之,但取消诗赋,改考经义却是刻不容缓。”

  官家道:“朕打算让苏轼入三司条例司如何?”

  王安石立即反对道:“陛下,苏轼与臣所学及议论皆异,不可任之,臣已打算荐苏轼为开封府推官。”

  官家道:“真不可用吗?”

  王安石道:“苏轼此人虽是高材,但所学不正,为世所用者甚少,为世所患者甚大,陛下不可不察也。”

  官家点点头又问道:“那么章衡的奏疏想必卿也是看了,若荐之入三司条例司如何?”

  章衡的奏疏王安石自也是看了。

  句句合乎他的心意和观点。

  不过王安石何等聪明人,一看章衡的文章便猜到可能是旁人帮他修改的,而且这个人多半是章越或陈襄。

  否则王安石想不通,章衡身为士族子弟出身,怎么会反过头来大力鼓励兴办学校之事。这样的政见以往可是从未听他说过。

  反而是陈襄,章越都有这么说过。

  章衡非王安石所信任的人,如何肯轻易塞入三司条例司,但他之前拒绝了苏轼,故而倒是不好开口。

  因此王安石道:“章衡是状元,经学文章具佳,因进言有功,可先擢其馆职,为陛下扈从,再安排他的差遣,以为朝廷进用之意。”

  面对王安石的再次反对,官家还是接受了王安石的意见道:“那便不用他入三司条例司,便升作为集贤殿修撰吧!”

  章衡的原馆职是直集贤院,一旦升为集贤殿修撰等于一下子站在了待制的门槛边上,下一步只有待制可以升迁。

  而且章衡可以一口气至龙图阁待制,而非天章阁待制。

  王安石觉得苏轼有一句话说得对极了,官家便是‘进人太急’,这简直是完全不按照次序用人。

  就拿章越来说,官家登基才两年,已是升了两次官。

  陈襄是如此,章越也是如此,章衡还是如此。

  苏轼的上谏完全没有效果么,不过章衡是嘉祐二年的状元,仕途不出问题,他日升任待制也是迟早的事,王安石不用担心舆论对此有什么意见。

  官家又与王安石商量道:“如今一個役法,一个科举,朝中已是议论如山,朕完全不能轻忽,不知哪一个可以先行?”

  王安石道:“陛下,役法波及太广,要更改非一朝一夕可以议出,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在于科举学校。”

  “天下的舆论和风俗多出于学校,学校不变则风俗不变,风俗不变则变法难成。”

  官家道:“朕也早已经想到了,之前关于管勾国子监的人选,朕在心底熟思了许久,朕打算让章越兼管勾国子监,你看如何?”

  朝廷重臣比如吕公著,韩维,吴充等人都是身兼数职的。

  这也是宋朝官场的一大特色,旱得旱死,涝得涝死。

  很多官员闲得蛋疼,没有事作,于是产生了一堆冗官。

  但皇帝反而馆职出身(身边人)委以重任,许多官职重臣都是身兼数职的,忙得跟陀螺一般。

  章越原先差遣是天章阁侍讲作为皇帝顾问,不时都要入宫扈从皇帝左右,而且身为待制还要参加五日一次的内殿起居,再兼管勾国子监……这可是加担子了。

  王安石听说皇帝要任命章越判国子监有些顾虑与犹豫。

  此刻但见官家悠悠然地叹了口气道:“吴充已是上疏与朕辞去谏院之职,他言他的儿子是卿的女婿,卿如今是参知政事,为了避嫌故解此职。”

  官家言下之意,人家吴充因为你女婿的缘故辞了谏院之职,你王安石是不是也要补偿下他的女婿呢?

  其实王安石想起前几日章越在薛向之事上对自己的维护,虽知道他是跟随吴充的脚步出班支持自己,但王安石觉得眼下至少章越不会反对自己。

  王安石道:“陛下心中既已属意章越管勾国子监,那么臣如今也唯有赞同。”

  王安石此言还是很勉强的,不过官家已是很高兴道:“章越随朕两年,屡有建言献策之功,但朕也不好一直用他在身边,这不是历事磨练人才之意。”

  “相公以学校之任为重,朕是知道,如此便多提点他则个,看他是不是历事之才。”

  王安石道:“章越绝对是历事之才,但臣担心他与苏轼一般与臣所论不合。”

  “他人也罢了,若不听话,臣大可易之,但章越乃陛下私人,臣怕臣的话他听不进一句,若是易之,也怕陛下的面上不好看。”

  官家闻言道:“诶,相公何出此言,新法之事为朕与相公之大计,章越若不听相公的吩咐,朕便责他,若是再不听,朕就免了他的职,如此相公可满意否?”

  王安石有了官家这句话稍稍放心,然后道:“既是如此,臣便无话可说了。”

  当日之后,朝廷立即颁布几条人事任命。

  苏轼由判官告院改为开封府推官。

  章衡升作集贤殿修撰。

  至于章越则兼管勾国子监。

  原判国子监的陈襄则升为知制诰。

  章越的岳父吴充则卸谏院之职,改知审刑院。

  1秒记住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