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过后。
也不知是因为道路堵塞,还是因为缇骑懒散,圣旨到达宜兴的时间,比赵昱想象的要晚一些。
这些天,宜兴的赵家庄园门槛都快要被踏破了,消息灵通的人不少,复兴社门生前来讨价还价求官者不计其数。
宏治九年,江南的冬雪融化殆尽的时候,赵昱踏上北上的船只。
与此同时,一个重磅消息传到江南,李成攻破洛阳,田观的剿贼计划完全失败且遭左玉侮辱,最终,田观自杀身亡。
郭臻得到这个消息后,准备好猪牛羊三牲,提着一瓶老酒,与徐雅薇一起前往徐弘基墓前拜祭。
直到如今,朝廷对徐弘基的谥号还没有封下来,老太君已经向朝廷申请过好几次了,一直没有下文。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明用只有这么大气量的兵部尚书,结果已不言而喻。
徐雅薇一边在墓前为徐弘基念有关田观兵败自杀的消息,一边放声痛哭,引得一旁的郭臻也眼泛泪花。
“岳父大人,这次新任内阁首辅赵昱前往京城,你的封谥也该有结果了!”
郭臻把一壶酒洒在徐弘基的墓碑上,他在宣大时受到了徐弘基的庇护,这段时间他的所作所为,也对得住徐弘基。
东雪消融后,草木得到滋润,一个月不到,江南各地草木抽绿,京城缇骑飞驰江南,安庆巡抚史法升任运河漕运总督,这是赵昱给复兴社喂下的第一颗蜜枣。
江南士子闻讯大为振奋,四处集会庆贺。
许督在杭州与郭臻议事,恰逢几社陈珑、徐远、夏彝几人到西湖踏春,许督便邀请郭臻一同参与几社活动。
郭臻本不想去,可许督苦口婆心劝了半天,郭臻考虑到今后有不少地方需要倚重许督,便答应了他的邀请。
初春时节,凉风一起,还是会给人带来一丝寒冷。
郭臻经常锻炼,身强体健,只穿一件薄衫前往,引得几社才子们咂舌赞叹。
原本,有着游侠之风的许督属于才子中的异类,现在多了郭臻这个异类中的异类,许督这才不觉得尴尬。
陈珑今年三十三岁,细眼圆脸,颔下有着几缕胡须,他身穿一袭青色布衫,气息内敛,与郭臻平日见过的几个富家公子有所不同。
徐远身材瘦弱,听了许督对郭臻的介绍后,一直跟在郭臻身旁问军中之事。
“东虏凶恶吗?”
“为何大明官兵对东虏难得一胜?”
“义军不是些吃不饱饭的普通百姓吗,朝廷何不以赈代剿?”
“朝廷每年拨付大量银子养兵,为何连义军也迟迟剿灭不了?”
“……”
江南的文人对兵事感兴趣的很少,即便对兵事颇感兴趣的徐远,问的问题也极为肤浅。
“闇公(徐远,字闇公),少说几句吧,弘毅兄是战场上下来的,你这样连连追问,可是有班门弄斧的嫌疑啊!”陈珑说笑道。
徐远摇摇头,露出一副你不懂的表情:“大帐点兵,奔袭千里,如弘毅兄这般才是我毕生的梦想!”
郭臻被徐远问到军中之事,本来在想如何回答才合适,可听了徐远的‘狂言’,再看他那细胳膊细腿,便不愿再接话。
徐远,呵呵,一个纸上谈兵的文人而已,若想赢得郭臻的尊重,最起码该往战场上走上一遭。
几人一路走一路闲聊,郭臻很少说话,但偶尔开口必然能让其他几人侧耳细听。
郭臻是穿越者,是大明状元,又在塞北征战近十年,大江南北都闯荡过,见多识广,半天功夫就让几社几人心生敬意。
陈珑是个真性情之人,听了后不由感慨道:“如今天下大乱,如弘毅兄这般文武双全之将,却只能在此地蹉跎度日,实乃大明的不幸。”
郭臻笑着回道:“如今天下大乱,如卧子兄这般大才,却只能隐居家中,也是大明的不幸。”
陈珑和夏彝早在宏治六年就中了进士,陈珑本被选为广东惠州府司理,因继母丧不赴任,之后一直留在家中治学,拒绝为官。
陈珑的话匝子一打开,立马道出许多感慨:“弘毅兄,当今天下,空谈者多,做实事者少。”
“俗儒厚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我不屑为之!”
“玄扈先生曾言,学究天人,当以实用为主,当以富国化民为本,我在家中静心整理编写几本有用的书,如果能广而传之,岂不是要比为官一任要有益许多?”
陈珑这番话令郭臻大感意外,江南诸生,虚华者多,务实者少,像陈珑这样心甘情愿踏踏实实做学问,而且做的还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实在是太难得了。
郭臻收起一丝轻慢之心,朝陈珑拱手一礼:“卧子兄大才,不知书成之日,能否借我一观?”
陈珑拱手还了一礼,笑道:“当然可以,我编的那些书能多一人知道,功夫才不算白费,更何况,如果能入得连中三元的弘毅兄之眼,也是我的荣幸!”
郭臻并不待见复兴社之人,但这大明天下终究是读书人的,郭臻要想成事,必然需要得到读书人的支持,而像陈珑这样朴实无华,能干实事的士子,正是郭臻争取的对象。
这次西湖踏春,郭臻能结实陈珑,也算不虚此行!
与此同时,江南各地都有士子庆祝,从宏治即位以来,新党和江南士子在官场上多受排挤。
此次赵昱借助复兴社的力量登上内阁首辅之位,花大笔银子贿赂朝中阉人,被张甫抓住了把柄,一上台便有新气象。
这次张甫抓住赵昱为了上任内阁首辅而花大笔银子贿赂朝中阉人的把柄,一门心思想要好好利用一番。
在赵昱前往京城就职之前,张甫便在家撰写了各种治国之策,准备呈上朝廷让赵昱实施,可张甫忘了,赵昱在被陈缜斗倒之前,也是手段凌厉的内阁次辅,他这样有恃无恐,简直是自寻死路。
当局者迷,这是古往今来都通用的道理!
史法上任漕运总督,竟然先来太仓感谢张甫,这把张甫的声望推到顶点。
一时间,张家门庭若市,让张甫想清静也难,张甫虽然没有亲自坐在大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但成了江南士子的中心,相当于成了隐居在民间的内阁首辅,这给张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畅快感。
张甫在新党最低潮的时候组建复兴社,不正是为了此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