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39章:智氏新动向

我在春秋做贵族 荣誉与忠诚 5538 2023-08-19 21:31

   在民族大义和国家情怀还没有出现以及得到普及的年代,不是让生活变得更为艰难,其实大多数人根本不会在乎头顶上的统治者是谁。

   事实上也是那样,统治者离普通人太过遥远,一辈子都不可能发生接触,只有生活的好坏才是跟普通人息息相关。

   在那种现状之下,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信不信人人都期盼着迎来大变局。

   毕竟,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也许换个统治者能得到什么改变?反正不会是更差了,不是吗?

   换做是生活得富足,还有更多的盼头,人人都会成为在任统治者的拥护者,守卫的其实不是统治者,是他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灌不是晋人的出身,来自齐国的东来区域。他曾经一无所有,乃至于变成了一个奴隶。

   现在?灌有了自己的房屋,名下还有了两百亩的土地,并且成为了一名“士”了。

   这一切并不是凭空得来。

   灌在八年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齐人,还因为不是家庭里的长子,注定在成年之后拿上少到可怜的东西离开生养的家庭出去自生自灭。

   那是嫡长子制度下的规则,长子天然继承父辈的九成九家产,非长子则是在成年之后需要离家几乎从零开始奋斗。

   不太好说那样到底公不公平,也不是所有为人父母者都坐视次子等子嗣自生自灭,知道生活艰难还是会时不时接济一下的。

   知道刘季为什么四十多岁了还不成家吗?因为他知道以当时的制度,结婚之后自己作为老四没有分得家产的可能性,本身没有创下什么事业,不结婚就能理直气壮待在家里继续吃吃喝喝了。

   一些从不分家的人,所有的家产都归纳在一个人的名下,有相当数量的族人一再创造财富,哪怕没有滚雪球一般地壮大,想要衰败除非是碰上大变局了。

   反正吧?灌在成年之后就离家,伙同一群同样非长子的人混日子,

   当代一般都是那样,没有资格分到家产的成员,他们出去之后会跟身份相似的人聚堆,会做什么就有点不好说了。齐国像这样的人,他们会选择去一些大城市,要么是卖身给予某个家族,不然就当街熘子。

   某种程度来讲,齐国因为经济产业发达的关系,社会体系远比其他列国要复杂一些,非长子到底有什么出路,走在了列国的前面。比如雇佣制已经在齐国产生了。

   大多数的列国,他们处在一种比较保守的宗族社会,次子无法继承财产就不选择分家,一个家庭众多的兄弟可能就独一个能结婚了。

   一个家庭的好多兄弟只有一个能结婚这种事情,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然而在很久以前的诸夏大地却是一种常态。

   灌跟老大的家离得并不远,实在没吃的也能去吃喝,就是分家就真的是分家,吃喝可以,拿点什么玩意也行,但就是回不到从前了。

   灌会成为一个奴隶,不是他有资格上战场,更不是自不量力去找晋军的不痛快,纯粹就是人在路边坐,祸从天上来。

   简单点来说,他以及小伙伴看热闹,看得自己成了热闹的一部分,全村都被晋军打包带走了。

   灌原以为一辈子就是奴隶了,侥幸能有子嗣也会是奴隶,世世代代都会是奴隶。

   当然了,绝大多数奴隶不可能有后代,他们的不幸会被终结在己身。

   灌幸运之处在于被分配到智氏,更幸运是智氏正在接受智瑶的改革,奴隶可以依靠勤劳恢复自由之身,获得自由身以后变成有资格成为辅兵,可以跟随大军出征,累计功劳获得成为士兵的资格,或是撞大运立下功劳成为士兵。

   为什么一直强调士兵的身份?晋国就是这样,想出人头地必须拥有纳赋的资格。

   在智氏治下的话,获得纳赋资格远比在其他家族显得更加重要,一切只因为立功,哪怕是再小的功劳都会获得奖赏。

   智氏的奖赏不是针对绝少数人,比如某个谁一跃成为拥有城邑的大夫,获得令人羡慕的赏赐。前置条件是这个人的看似落魄,其实祖上绝对阔过。

   “真是幸运的一群人啊!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幸运,以为变成我家的治下一员非常不幸,我必须告诉他们自己的经历啊!”

   灌这八年过得非常充实,从奴隶变成自由民,获得成为辅兵的资格是再次改变自身命运的另一个人生转折点。

   在灭卫之战时候,灌尽管只是一名辅兵,却是获得了参与清扫卫人村落的任务,协同战兵攻占一个村子时,杀掉了抵抗的三个卫军,一下子就此翻身了。

   目前,灌已经是智氏的一名“士”,得到了在“谭”地的两百亩土地,同时也成了一名村长。

   当然,村长就是一种代称,正式的职位就是“胥”,下面还有“皂”。

   灌并不是孤身一人来到一座齐国的村庄上任,还有七人同行,他自己担任村长,其余人分别就任劝农、水工、捉守等职位。

   前来就任的人之中,以出身来论的话,有晋人、齐人、楚人和郑人,他们只有一个身份,也就是智氏的一员。

   因为灌一口地道的齐国口音,还是能够轻易瓦解当地齐人的戒心。他再主动提起自己的出身,讲述曾经的经历,再提现在的改变,有太多的事实能够作为证明,真的就是绝对加不了,不说立刻瓦解了齐人对被智氏统治的抵触感,以行动进行抗拒的事情却是大量减少了。

   “‘邦’左有溪,挖掘水沟引水,便又是一片农田。”

   “逃散之人也多?可使青壮从命,略作武装往而捉拿、驱赶,立功上禀,赐予田地。”

   “二三子,我等来此使命甚重,绝不可懈怠!”

   谁能想到曾经一天到晚只能晒太阳补钙的一个街熘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人口约三百村子的村长呢?

   得到指示的人当然是齐声应:“诺!”

   他们在上岗之前已经得到培训,讲师一再提起的就是让村民忙起来,忙到村民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思考。

   当然,忙不能是白忙,要能够惠及到村子,类如挖掘水沟可以灌既农田,人人得利也就便于驱使村民。

   比较有效的还有另一种方式,抓住机会让村民能够立功,奖励一些物资,可以是一斗粮食半尺布之类,大方一些就奖励土地。

   说白了,时逢变局最是不能让人们有时间多琢磨,一个人有一颗脑袋用于思考,思想乱了就很容易滋生动荡。

   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可以看作是在收买人心,其实也是在无形中消除隔阂,一旦齐人习惯了在智氏统治下有功得赏的规则,他们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更加积极地回应智氏的各项指示,包括某天成为一名士兵为智氏征战。

   奖励啊?大杀器来着!

   当今天下,愿意制定奖赏制度惠及万众的家族也就一个智氏,其余家族或者国家,他们还在走祖上必须阔过的老路。说白了就是对出身有着严格的要求,普通黎庶根本没有上进的渠道,或者是天花板着实也太低了。

   因为智氏制度上的优越性,哪怕只是跟现在其余家族或国家稍微先进那么一点点,爆发出来的威力还是超乎想象。

   灌等人花了一个月就消除了所管理村庄齐人的敌意,不到三个月就能做到政令通行。

   其中固然有灌一口齐人口音的关系,更多就是因为“惠及村庄,立功有奖,不辱人害人”这三板斧而已。

   在今天,来自更上一级传来命令,要求灌提供二十青壮作为民伕,有可能会更进一步随军当辅兵。

   灌召集村落里的人到一片广场,公布下去之后,当场得到了太多的提问。

   “得征当真可获田?”

   “往之吃喝借由智氏供给,勿用自行携带?”

   “如若身死,家人可得田五亩?”

   太多人提问,吵杂一片之中,灌只能分辨出几个问题。

   灌一一做了解答,看到村人还是半信半疑,知道这一次算是迎来了关键,办好了日后管理村庄不再存在难题,以后这个村子也将真正纳入智氏的有效统治之下。

   为了让村民相信,灌决定由自己带队,走前召集管理班子开会,一个大男人变成像个老妈子似得,同一件事情碎碎念地反复叮嘱了好几遍。

   几天后,灌还有两名同僚带着村里的二十五名青壮出发了。

   他们先是在附近的城邑集合,发现被征集的人足足过万,打听了一下得知来自多达五百多个不同的村子,每一个村子恰好是各自征集二十五名青壮,大多数人其实没有搞懂高层这是在闹哪一出。

   后面,灌听说宗子的近臣,一个叫夫僚的人会带他们西向,要去格马山那边跟晋军会合,再一起反击鲁国的入侵,老实说紧张的心情立刻缓解了下来。

   鲁军?齐军都能摁着暴打,何况是晋军去打鲁军,肯定是稳赢的啊!

   各个带队前来的智氏胥、皂,他们开始给带来的青壮灌输一种思想,杀死一名鲁军就等于是至少五十亩土地到手,开打之后有机会上场一定要勇于争先。

   在村子里听了不知道多少次故事的人,那一个故事的主角一开始绝对是很凄惨,去了智氏治下才有了翻身的机会。

   人本身就更加向往美好,见着机会就在眼前,哪怕心里依旧存有怀疑,大多会生出一种试一试的想法……

   ------题外话------

   第二章在下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