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满级考古大师

第六十八章 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

满级考古大师 顾屈 5729 2022-07-11 23:56

  从淤泥中剥离出来的简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到水中清洗污渍。

  荣华带着陈翰在工作间里转了一圈。

  他清晰的看到了工作人员们,将一枚枚初步清理出来的简牍泡在水中,用狼毫毛笔轻轻地抚去泥垢。洗去泥垢留下字。

  “其实别看饱水简牍的形态看似完好,实际上质地很脆弱的,这点你们做考古的也都清楚。”

  荣华指了指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动作,有些感叹道:“这出土的饱水竹简啊,摸起来的质地就像是婴儿的皮肤一样。”

  “吹弹可破!”

  “所以在处理它们的时候,必须得小心翼翼,马虎不得。”

  “每个人,熟练的情况下,一天也就只能清洗5-10枚而已。”

  “你们社科院考古所送来的这批竹简,就算我们加紧处理,也要个三五天才能全部清理完。”

  话音未落,荣华就又随手拿起了桌子上的一瓶和纯净水差不多的透明液体,对陈翰教导道:

  “别看这水看起来和实验室里常用的纯净水一样,但是这并不是纯净水。”

  “以往常规的做法,我们都会将竹简泡在纯净蒸馏水中进行清理,目的就是去除竹简内大量存在的有害性游离粒子。”

  “这个方法也用了几十年了,已经成为了相对成熟的一套流程体系。”

  “不过,用蒸馏水也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做法。”

  “蒸馏水中含有大量游离的离子,会对竹简产生侵蚀作用。”

  “而这一特点,也是早期简牍修复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也是得力于科技的进步,诞生了一种更好的浸泡液体,去离子水。”

  “去离子水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水中离子破坏简牍,大大提高了简牍的修复率。”

  “现在简牍修复室内所用的所有水,都是去离子水。”

  陈翰一边目不转睛的看着工作人员细致清理竹简的动作,一边点头回应荣华。

  对去离子水他并不陌生,现在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里,做实验时都在大量使用去离子水。

  作为一种去掉了水中杂质和各种离子,极其纯净的水,在高精密的实验之中,自然是更受欢迎的。

  只是陈翰没想到,原来竹简修复也需要用到去离子水。

  确实是上了一课。

  陈翰很是虚心的跟着荣华,尽量的认识和学习如何进行竹简修复。

  他虽然在北大的考古专业学习成绩很好,可以说是妥妥的学霸。

  但是他还没到学神的程度。

  大学生涯里,只来得及学好田野考古、历史、文物辨别方面的知识。

  对于和考古相关,但是田野考古基本接触不到的文物修复领域,他是没什么造诣的。

  那个从天而降的系统,对陈翰给出的六大技能树判定中,也唯有文物修复是LV0。

  在文物修复领域,他确实是个弟中弟。

  荣华带着他,完整的看了一遍简牍的修复流程。

  简牍在去离子水中清洗完泥垢后,还是氧化的黑色,这之后就需要进行简牍修复的第二步,脱色了。

  脱色就是用化学制剂恢复简牍的本色。

  在此过程中,成分稳定的墨水不会被化学还原,字迹仍然会保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业内使用的脱色化学药剂,就是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出来的。

  经过脱色处理后的简牍,就会还原回原本的黄色,简牍上的墨迹也全都会重新显现出来。

  而脱色复原成功后的简牍,就需要陈树仁这种简牍修复师中的大佬上场,开始为简牍进行脱水了。

  脱水是一件不算太复杂,但是却很需要经验和熬夜的事情。

  脱色后的简牍内充满了水分,直接去除水分将导致简牍坍缩甚至断裂。

  所以脱色并非是简单用烤箱烘干竹简的水分就行。

  而是得先用化学置换的方法,利用乙醇将水分置换出来。

  乙醇填满简牍的内部后,才能防止简牍因脱水而变形。

  水分被置换完之后,才能将一枚枚简牍放入烘干箱烘干。

  而这种用于烘干简牍的烘干机也是特制的,一启动就需要九天九夜不停歇的运行。

  为了避免烘箱温度波动,而导致竹简开裂,负责脱水环节的简牍修复师几乎吃住都得呆在工作室。

  甚至都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每两个小时就需要查看一次温度计,确定温度没有波动。

  就这样连续二百多个小时的工作后,简牍的湿度被去除80%,这才算是脱水完成。

  荣华带着陈翰来到专门的“洗简”室,随手拿起了一根已经脱了水的竹简。

  此时,这根竹简已经变回了深黄色,竹简上的墨迹,也还算是清晰可见了。

  “脱色和脱水,实际上是没有一个特定的量化标准,只能依靠个人经验和感觉。”

  荣华轻微挥动了一下手上这根竹简,当着陈翰的面,将其放入了洗简室内的一盆化学药水之中。

  没有什么太复杂的动作,也没有电视里科学家们那种爆炸带烟雾的酷炫场面。

  他只是将竹简没入药水之中,轻轻挥动了几下。

  如同吃火锅时涮牛肚一般轻巧的甩了几下后,再被从药水中拿出来的竹简,就已经变成了鲜亮的米黄色。

  而竹简上的字迹,也变得清晰无比,就好似刚刚才被写出来的一般。

  “这样,一根饱水简牍就被修复完成了。”

  “如果简牍上的个别字迹有点太浅或者缺失,可以再简单的为其补一补墨。”

  “然后,这些竹简再经过一个月的自然风干,稳定住结构后,就可以装进有机玻璃板内封装保存了。”

  荣华将这根经过了最后“洗简”流程的竹简,递给了陈翰。

  这是一根汉简,陈翰在不大的简面上,清楚的看到了一行小篆。

  “十四年,大胜韩魏,杀公孙喜伊阙。”

  “这是,记载了伊阙之战的竹简?”陈翰有些错愕的看向了荣华。

  荣华点点头:“这是今年年初荆州博物馆在胡家草场目的发掘的M12号墓里,出土的一批简牍之一。”

  “M12号墓一共出土了4636枚竹简,6枚木牍,保存情况总体良好。”

  “我们修复到现在,差不多已经修复大半了,可以确定这批简牍大致分为岁纪、律令、历日、医杂方、薄籍、遣册等几类。”

  “现在洗简室内的这批,就是岁纪简,大概160多枚,一共两组。”

  “你手上这根,是记载了秦昭襄王元年至秦始皇时期的大事的第一组,是纪年体,每年一栏。”

  “第二组是记载了秦二世至汉文帝时期的大事,同样是纪年体,每年一简。”

  “荆州博物馆的考古队已经确定了,这个M12号墓下葬年代不早于汉文帝后元元年。”

  “这是一批比史记更早的历史文献!”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以正史、补史,而且涉及到了战国时韩魏二国和秦国的历史,颇为珍贵。”

  “这些简牍凝结了祖先的智慧和民族的历史,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

  荣华十分郑重的收好了这枚竹简,脸色肃然。

  “几千年来,我们的华夏文化之所以从来没有断绝过,就算因为有这么一套独有的传承与延续方式啊!”

  “如果没有这批简牍的修复,那华夏历史迷雾就有可能永远被笼盖了一角。”

  “魏韩秦三国的的鲜活史料,也将永远成为历史谜团。”

  “但是我们将这些竹简修复成功了!”

  “尽力留住了华夏辉煌的历史、华夏文化的传承脉络,也将文化自信留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

  “这就是我们文物修复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