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两个月后穿越,在线急等!

第171章 改革海上贸易!

  “呵呵,他是当今太子,我只是一介歌女……”</p>

  李师师被赵枢随便显露的才华所仰慕。</p>

  其实吟诗那还是李师师提出,若非她,赵枢都没这个显摆的意思。</p>

  以前吟诗,不过是为了获得宋徽宗的好感,现在他已经是太子,也就是玩玩。</p>

  对于李师师,赵枢没动。</p>

  除非他是皇帝。</p>

  他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万一中间出了什么幺蛾子,不划算。</p>

  当然,如果他以后成为了皇帝,那就另说了。到时候还不是看他如何想。</p>

  散会后,赵枢便回去了。</p>

  他如今居住在东宫,整个家都搬到了东宫,任二姑也被父皇册封为太子妃。</p>

  整个家族都鸡犬升天了。</p>

  地位比之前显赫太多,不可同日而语。</p>

  虽然都是皇子,一个是继承者,一个只是有王爷爵位,那差太多了。</p>

  这段时间老丈人家里朝臣络绎不绝,都是巴结讨好的。让老丈人,丈母娘一家受宠若惊。</p>

  其实以前任二姑嫁给赵枢后就有这种现象,和如今一比,还是天差地别了。</p>

  毕竟以前是皇子,不能当官家,给你个面子你是皇子,不了你又如何?</p>

  如今是太子就不一样了,你不运作,以后等赵枢当了官家,任二姑一家地位更加高不可攀,到时候可就攀不上了。</p>

  再不济,也要混个好脸不是。</p>

  这些为官之道,也是避免不了的。</p>

  不然你根本混不下去。都要未雨绸缪。</p>

  现在赵枢走到哪里,众人那眼神是无法掩饰的尊敬和尊重。</p>

  此刻。</p>

  皇宫南方一个宫殿。</p>

  赵桓正在等消息,看到王藻来了后。</p>

  他笑了。</p>

  “荣国公,可是有好消息?”</p>

  赵桓就等着这一刻。</p>

  王藻脸色凝重,犹豫了片刻,还是如实说道:“根据樊楼的掌柜消息,太子并没有和李师师过夜,所以我们的计划失败了。”</p>

  “你说什么?那赵枢没,没碰李师师吗?”赵桓有点不相信。</p>

  王藻叹了口气,点点头。</p>

  赵桓脸色呆滞了。</p>

  面对汴京城如此倾国倾城的才女,他居然不动心?他怎么可能不动心,该死的赵枢。</p>

  <a href="http://m.2kxs.la" id="wzsy">2kxs.la</a></p>

  “他是太监吗?那李师师就是我都有心思,只是因为与父皇有瓜葛,我才不敢动。但凡有点机会我是不可能放过的。</p>

  我知道父皇和她的关系,赵枢难道也知道?如果他不知道却不动李师师,他到底怎么想的?”</p>

  太子此刻童孔伸缩,着实没想到这一关出现了问题。</p>

  王藻道:“也许他知道李师师动不得。”</p>

  “我们计划失败,赵枢没上当,就拿他没办法了。”</p>

  赵桓在屋内走来走去,一脸焦急。</p>

  赵枢在汴京城如今又是太子,他感觉自己随时有可能被父皇赶出宫殿。</p>

  一旦被赶出去,自己再想要回来怕是不能了。</p>

  赵桓在想,自己到底还有没有机会。</p>

  赵桓深吸口气,说道:“我出生便是大皇子,成年后没几年便加封了太子,我未来才是大宋的官家,然而这个赵枢最近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做商业,研发工部,给朝廷带来了利润,以至于父皇喜爱,换了我这个太子。</p>

  但这个位置本就是我的!</p>

  我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将赵枢打倒的机会,可如今赵枢太谨慎了。</p>

  我不信,我绝对还有机会!”</p>

  赵桓双眼微微眯起,他不可能就这么认输!</p>

  还有办法,一定还有办法可以搬倒赵枢。</p>

  他在想,也在等,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等到机会。</p>

  由于赵桓计划失败,他气的不行。</p>

  但他绝对不会放弃,不到最后一刻,他都不能放弃。</p>

  而这段时间赵枢不知道太子如何,他忙碌着自己的事情。</p>

  他派了一些人去自己的封地海州。</p>

  甚至将工部的船也派去了。</p>

  虽然路途有些遥远,走水路也不慢。</p>

  关于海上商贸的事情,赵枢已经和宋徽宗商量了。</p>

  宋徽宗全权交给他处理。</p>

  那就好说了。</p>

  赵枢让人在海州港口还有其他地方的岸边港口安排了人去运作。</p>

  首先,海州地界的官员已经在赵枢的统治下,他们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听从太子的安排。</p>

  赵枢的人带着他的令牌,去当地整治了一番。</p>

  首先要改革的就是海上贸易。</p>

  赵枢对于海上贸易有严格的规划,与当地商人进行合作,再建立各种工厂,研发部,不断的开发那里的商业水品。</p>

  几个月时间,在赵枢的远程遥控下,那里开始有了各种大宋的新产品。</p>

  比如蜂窝煤,完全普及了,还有香皂,香水,不锈钢用具,玻璃产品。</p>

  甚至是一些府邸的窗户都用上了他的玻璃。</p>

  很多门店开始销售玻璃等物。</p>

  那边还弄出了火柴。</p>

  取代了寻常点火的工具,百姓们做饭只要拿出火柴轻轻的一刮,就能点火做饭。</p>

  晚上点灯也非常方便。</p>

  火柴倒是先从海州地界火起来,随后传遍整个大宋。</p>

  这是对大宋百姓生活的巨大改变。</p>

  “这火柴真是神了!”</p>

  “是啊,只要轻轻一刮就能点火,肃王真是人才啊!”</p>

  “这如同神仙法术一般呢。”</p>

  百姓们用到火柴,官员们也备用了火柴。看到火柴的人对之爱不释手。身上都要带上两盒,不时拿出来研究。</p>

  而百姓们家的窗户换成玻璃后生活改善了。</p>

  如果白天外面天气冷,他们躲在家里关窗又太暗了。</p>

  但装上玻璃窗户,不但可以御寒挡风,还能让外面的光照射进来,使得屋内依然非常亮堂。</p>

  这一桩桩的变化,让大宋百姓们日常生活便利了很多,利国利民,自然赵枢的威望更加的高涨。</p>

  皇宫的玻璃,还有厨房也都用上了赵枢的东西。</p>

  他印刷的书籍也开始普遍整个大宋。西游记,水浒水,更多的野史小说都上市销售,让赵枢赚的盆满钵满。</p>

  然后再将钱投入研发部,有自己的也有朝廷工部的。</p>

  除此之外,与海外的商贸也逐渐建立起来。</p>

  玻璃,不锈钢用具,火柴,蜂窝煤,香皂,镜子等物不断打通了往外国的渠道。</p>

  比如玻璃成本几十文,对国外批发价是八百文一块,而这些国外的商人买了东西走海上贸易还得缴税,出口他们的国家,一块玻璃售价是就一两贯。</p>

  即便如此,国外还是有人购买。</p>

  比如波斯国,大理国,高丽这些国家都进口了玻璃。</p>

  他们那里的百姓看到这玻璃后在手中研究,简直目瞪口呆。</p>

  “世间居然有如此神奇的东西。”</p>

  于是乎,有钱的百姓们纷纷花钱购买,安装玻璃窗户,给家里放上玻璃镜。</p>

  而波斯国,他们实际上是有玻璃雏形的,不过他们的玻璃类似于琉璃,没有赵枢研发出来的这么清澈透明。</p>

  镜子更是做不到如此清晰,所以玻璃等物在他们那边也得到了好评。</p>

  这段时间,海上贸易已经带来了足够的利润,赵枢不可能独吞利润,他采取的依然是自己拿一点点,让朝廷拿更多,如此既能赚钱,也不影响大宋的利益。</p>

  还能让父皇高兴。</p>

  而半年后,赵枢在朝堂上。</p>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