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之后

正文卷 第二十五章 子弟兵(继续加更)

大明之后 青史尽成灰 4595 2024-04-14 05:13

  张秀才瞪圆了眼睛,紧握拳头,“你,你不讲道理,连秀才都不优待,和蛮夷何异?”

  这话问得简直不能更有道理了。

  朱颐垣哈哈大笑,“你还真说错了,清廷承袭大明旧制,优待读书人,要不,你归顺大清如何?”

  张秀才的脸色骤变,竟无言以对,也不敢言对,额头浸出细腻的冷汗,再多说一句,旁边的义军就能把他变成一个死秀才。

  朱颐垣一扭头,对着其他乡亲道:“正好,这出了一位有功名的秀才,过去他是有种种优待,乡亲们也都清楚。我想告诉大家伙,从今往后,这个优待没了。不论什么功名,都不能多占田亩,不能免除税赋徭役。”

  这时候在富户堆里,又有一个人鼓足勇气,问道:“难道人人都一样,要同贵贱,均贫富不成?”

  “没错!”朱颐垣很笃定道:“确实如此,我家中在青石集尚有不足百亩田地,也会拿出来一并均分。不过有一种人可以多拿一份田地。”

  “什么人?”立刻有人追问。

  朱颐垣道:“就是从军将士,按照青石集的规矩,一等战兵可以额外拿三亩田,二等民兵额外拿一亩田。除此之外,不管多大的官职,多大的功劳,都不能多拿土地。毕竟土地是大家伙的命根子,最最紧要的就是公平公正。”

  朱颐垣愿意以身作则,给战兵和民兵多发田亩,毕竟是提着脑袋玩命,那也是理所当然,谁也挑不出毛病。

  佃户这边已经迫不及待了,大家伙都急于拿到田地,更有一些年轻人,摩拳擦掌,想着加入义军,多拿几亩田。

  这时候那位张秀才再度躬身,“朱公子所讲,确实不错,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我也是读圣贤书的,自然不会反对。只是朱公子应该知道,历来清丈土地田亩,都是弊端重重。田亩优劣不同,弓步长短各异。你说要分得公平,只怕未必能公平吧?”

  朱颐垣脸上笑容不减,“确实,分田是一句话,但是怎么分好,却不容易。我的意思,以每个村子为主,从村子里选出八到十五名老农,由这些老农划分地块,如果是上等良田,地块就小些,如果是下等薄田,地块就大些,务必让每一块田亩的产出差不多。等他们分过之后,再由其他村民率先挑选,最后再由分田的老农挑选。待到一个村子没有异议,就登记造册,予以确认。”

  听朱颐垣说完,众人最初没觉得有什么,可仔细一琢磨,顿觉这个招数充满了智慧,竟然十分有操作性。

  因为受限于距离的关系,均田的范围肯定是在本村之内。村子里有多少土地,能产出多少粮食,其实大家伙都有数。

  让老农去分田,他们绝对有能力分得比较公平合理。

  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让他们愿意分得公平。

  谁分田谁后取……分得不公平,就只能把最差的地块留给自己,想来没有哪个傻子愿意这么干。

  而一个村子分完,再进行登记确认,授予田契……朱颐垣也能掌握最终的核实权力,如果分得属实离谱,还能纠正。

  包括在分田中间,如果谁仗势欺人,横行乡里,立刻就可以揪出来,严惩不贷。

  至于原来习惯的上中下等田,朱颐垣放弃了,毫无疑问,越是复杂的东西,在落实的时候,问题就会越多,中间藏着的弊端也就越多。

  按照他的方法来分,每块的产出差不了太多,收税也方便,操作也容易。

  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也挑不出明显的问题。

  大庄村的这些佃户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会儿,竟然越来越有精神头……你看别的事情百姓们三脚踹不出一个响屁,但是涉及到土地问题,大家伙都格外上心。

  朱颐垣讲过了,村民又询问了一下细节,解决了心中疑惑,竟然迫不及待,就要立刻落实,赶快把土地抓在自己手里,这才是真的。

  比这些佃农更着急的则是那帮流民。

  佃农还有土地,他们什么都没有,浑身上下,除了一条命,就是朱颐垣给发的五十斤口粮,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朱公子,你说我们怎么办?也能跟他们一样?”流民们焦急询问。

  朱颐垣脸上含笑,“大家伙不要着急,我说一样,那必然是一样的。但是你们也看到了,这一季秋收,要把粮食交给这些乡亲,大家伙辛苦好几个月,不能抢走。而且我不会收这一季的田租赋税,一句话,就是让乡亲们吃点饱饭,尝到甜头儿。”

  “等秋收之后,重新分田,每个村子都能有些多余的田亩,还有荒地。我会按照田亩数量,把大家伙打散,编入各个村子。然后一起录入黄册,你们就和村民都一样了。”

  朱颐垣这么安排,合情合理,毕竟农业生产是有季节的,你不能随便什么时候分田。照顾原来的农户,又给流民希望。

  左右不过一个月出头,给大家伙的口粮,就是为了渡过这段时间。

  朱公子想的就是周全。

  突然又有一个年轻流民问道:“朱公子,我们也能投军吗?我要当战兵,我想多要田!”

  他这一说,其他流民都跟着嚷嚷起来,有上了年岁的,胡子花白,还拍着胸膛,要当战兵,就为了多分三亩田。

  朱颐垣脸上含笑,不慌不忙道:“打仗不是儿戏,肯定要选青壮,不过上了年岁的也不要担心。大家伙有经验,一样有适合你们的工作。虽说田亩不能多拿,但是工钱还是有的。总而言之,我们都是一家人,和衷共济,拧成一个拳头,才能在这个倒霉的世道活下来。”

  相比起村民那边,还有种种计较,到了流民这边,大家伙都通情达理,什么说的没有。并且很快选拔出二百多青壮,簇拥在朱颐垣的身后。

  一旦沦为流民,那就不是人了,就是牲口,就是野兽。

  老弱妇孺,尤其是小孩子,就是锅里的一块肉。

  易子而食,那可不只是四个字那么简单。确实是有人尝过那个味道的。

  就算是清廷,也只会把他们当做奴仆,奴才……可以毫不夸张说,只有跟着朱颐垣,他们才有希望从兽群里挤到人群中,重获新生。

  这些流民简直比青石集的乡亲,更加忠心朱颐垣。

  朱颐垣也没有亏待他们,把主要的事情商议完毕,朱颐垣就率领着大家伙先去了张家大院休息。

  还不到半个月光景,这座大院已经换了三个主人,从张家,到谢迁,再到朱颐垣,还真是变幻莫测。

  流民们进来,眼睛就不够看了,这青砖瓦房,可真是不错。

  朱颐垣走进来之后,直接道:“刚刚那些踊跃参军,想要成为战兵的,全都站出来。我现在就给你们讲成为战兵的第一条军规。”

  这些年轻人急忙站出来,凝视着朱颐垣,等候训斥。

  朱颐垣这才道:“大家伙都是流民出身,知道乡亲们的苦。所以务必要事事以百姓为先,爱护百姓,把乡亲放在第一位。我们是农民的子弟,要做子弟兵,不能做坑害老百姓的匪兵,懂吗?”

  这些年轻人一怔,随后纷纷点头,“懂,我们懂了!”

  懂个屁!

  朱颐垣也不傻,要是这么快就能明白,他们就不是流民,而是道德高尚的圣人了。

  说到底还是要以身作则,通过日常的行动,一点点教育大家伙。

  “那好,现在就安排乡亲们住进上等房舍。你们排在后面。”

  说完,朱颐垣自顾自走进了低矮的门房,留下一片诧异的目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