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一卷 袁世凯 第245章 刀下留人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实朴 5716 2024-04-14 04:27

  袁世凯新华门的总统府和瀛台隔南海相望。

  新华门这边,从早到晚,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可谓热热闹闹,而瀛台这边则冷清得很。

  两处虽近在咫尺,但之间有陆路和水路相隔,交通本就不便,不坐船到不了。不是专门,想顺路造访实无条件。

  黎元洪倒是个耐得了寂寞之人,也不愿为自己给别人招惹是非,正求之不得而乐得清闲。一生忙忙碌碌,今日得宽余,陪伴家人和孩子,自有独到之乐。

  但人是矛盾的。紧张忙碌中,总是渴求闲暇和休息。但终日无所事事,又会怀念那些充实的时光。闲下来的时光越长,黎元洪也就越是不耐,甚至有些度日如年。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便会更强烈的思念故土,想念家乡,特别想听到乡音。

  幸好常有湖北的乡亲们来找黎元洪帮忙。乡亲们可不知黎元洪是近乎被软禁在这里,认为他是堂堂的副大总统,位高权重。碰到了实在解决不了的事,便来找黎元洪相帮。

  黎元洪知道,但凡有办法,乡亲们不会轻易来找他。因此,只要能说上话,只要能想出办法,黎元洪都是有求必应。

  袁世凯为显示他和副总统亲密无间,以及维护副总统的权威,曾不止一次的嘱托下属:黎副总统有什么事,特别是个人的私事,诸如安排个人之类的事,一定要尽全力去办,一定要给足副总统的面子。

  有袁大总统的“旨意”,只要黎元洪出面,乡亲们所托之事,一般都能顺利解决。

  这一天,有个白发苍苍的婆婆,急切地找到黎元洪。一见面就给黎元洪跪下,高喊副总统救命。

  黎元洪慌忙扶起,细问缘由。原来这婆婆是大名鼎鼎的《大汉报》创始人黄石庵之老母。

  一九一一年的十月十二日,也就是武昌首义的第二天,汉口出现了宣传武昌起义的传单,传单名为《大汉报》。

  当时汉口尚未光复,在张贴《大汉报》传单的地方,贴有江汉关道齐耀姗的“告白”。双方都在争夺舆论阵地,行动也都特别迅速。

  正值人心浮动之时,寻常市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更想搞明白怎么回事。对来自官方的消息,人们已经习惯于不信任不关心。《大汉报》传单每天至少一期,很快成了大家最想看的东西。贴《大汉报》传单的前边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围着很多人。

  十月十五日,《大汉报》传单升级为报纸。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第一份宣传革命党主张的报纸,公开进入大众的视野,立即引起各界的关注,第一天就销售了三万多份。

  报馆门前门庭若市,来买报的,抢购批发报纸的,来祝贺的络绎不绝。

  外国人也来湊热闹,带着翻译,一进门就喊“革命万岁”。

  国外媒体纷纷来电祝贺,美国《纽约报》称《大汉报》为“革命之先锋”,英国《秦晤士报》称《大汉报》为“湖北首领报”,法国巴黎《日日新闻》则用《大汉报》证实,拿破仑的一句话——“一报纸贤于十万毛瑟枪之言”。

  《大汉报》在国内的影响尤其大。鄂军政.府的决议、任命、布告、檄文、消息等一经其登载,马上不胫而走,很快会家喻户晓。九江、上海、湖南的销量最多,有力的支持了那几个地方的起义,而事实上这三地也是最早响应首义之地。

  武昌起义初期,清廷封锁消息,京津地区,有人不惜五十金买一张《大汉报》。广东、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大汉报》售价也常在一二元之多。

  “洛阳纸贵,不如《大汉报》贵。”“一张《大汉报》,十万毛瑟枪。”是一段时间里,挂在人们嘴上的话,足见《大汉报》在当时影响之大。而这《大汉报》的创始人,就是胡石庵。

  胡石庵,亦名人杰、金门,号天石、忏憨室主,天门竟陵镇人。

  父乔年,字鲁生,清翰林侍读,历任乡试副考官、江汉书院长。

  胡石庵十七岁以案首入学,博闻强识,被誉为“鄂中奇才”。十九岁赴北京,与谭嗣同交好,是戊戌变法积极参加者。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回武昌,肄业于经心书院,结识唐才常。一九零零年辅助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义,胡任参谋。事败躲到上海,被捕入狱。

  获释后投保定徐锦帆军,胡任教练,曾与八国联军作战。兵败后,徒步回鄂,再入经心书院。因公开鼓吹革命,被开除。

  在武昌卖画为生,结识刘静庵等,曾跻身“汉营”,秘密运动新军。

  一九零四年襄助刘静庵、吕大森等组织武昌科学补习所。同年冬与马天汉、王禹田等设伏汉口火车站,谋炸清兵部侍郎铁良,事泄被捕。

  审讯时,武昌巡警道冯启钧以刀一柄、银一锭置胡面前道:“听若所欲也,但一言”。

  胡愤然作色,抉银持刀,昂然回答:“皆欲也!公必欲如何也?五步流血矣!”

  最后终因证据不足获释。

  随赴上海,为报馆撰文,参与爱国学社活动;次年回武昌。

  《大汉报》不仅宣传武昌首义,也指导人的行为。

  起义初期,有很多过火行为,城内捕杀满人成风,甚至见满人就杀。

  满清贵族宝英、铁忠的公馆都被抄没。

  宝英的一个妹妹,被杀前哭着说:“我们有什么罪?先人犯下的罪孽,为什么拿我们来抵命?”其状甚哀,令人同情。

  《大汉报》马上对这种搞民族仇杀的极端行为,进行口诛笔伐。倡导五族共和,制止滥杀无辜的歪风。

  在阳夏战争期间,汉口被清军占领,《大汉报》迁到武昌。报社设在斗级营一家宾馆,坚持每天出报,日发行量每天还在三万份以上。

  汉口租界的外国人,每天派人过江来买报纸。占领汉口的北洋军,也有人偷着传看《大汉报》。

  胡石庵得知此情况后,专门在报纸上开辟一个专拦,用白话文,规劝北洋士兵。

  汉阳失陷后,黎元洪撤离武昌去洪山,鄂政.府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停刊。《大汉报》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不但坚持办报,还经常发号外,用以安定民心。

  那一年的十一月,黎元洪为表彰《大汉报》对革命做出的特殊贡献,曾奖励胡石庵数千元。

  去年,民国二周年纪念日,袁世凯政.府还颁发给胡石庵一枚“一等嘉禾勋章”,高度评价《大汉报》对建立民国所做的贡献。

  胡石庵的老母为什么急匆匆的来找黎元洪?要救谁的命?

  原来,胡石庵被现任的湖北军政.府都督段芝贵抓起来了,传出的消息是很快要被处死。

  黎元洪问老人家什么情况?很快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袁世凯政.府不是奖给胡石庵一枚“一等禾嘉勋章”吗?胡石庵做为一个正直的办报人,看到袁世凯近年来倒行逆施,实在无法坐视不理。就把袁政.府奖的勋章寄还袁世凯,还附了一首诗。

  云:“三户亡秦愿以空,战场荒草泣残红。郑蛇内外成虚斗,冀马奔腾起大风。一夜横飞秋色里,万花齐落鼓声中。乾坤正气消磨尽,狗尾羊头变巨公。”

  这还不算,胡石庵还把这件事和这首诗登在了《大汉报》上。

  这时候,反对党国民党已被取缔,袁世凯整天听到的是一片赞扬之声,已经听不得批评了。更何况是胡石庵的讽刺、攻击和挖苦呢?

  恼羞成怒的他,指使亲信段芝贵,要找机会收拾《大汉报》和胡石庵,段芝贵也一直在寻找机会。

  不久前,袁大公子袁克定去武昌,段芝贵陪着他吃喝玩乐。

  一天,段芝贵陪袁克定在怡园戏院看戏,袁克定见女演员王克琴长得漂亮,眼睛放光,不住嘴的夸赞。

  段芝贵知道这位花花公子的心愿,想用重金把王克琴买下,献给袁克定。

  都知道,当年在天津,段芝贵为取悦奕劻的儿子,曾干过这种事,酿成了搅动晚清政坛的“杨翠喜事件”,现在又故伎重演。

  社会毕竟是前进了一点,毕竟已经是民国了,不是官员可以随意胡作非为的时候了。事情传出后,影响很大,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胡石庵得知此事,到剧院核实情况后,借题发挥,联系起杨翠喜之事,就此写了一篇尖锐的评论。

  此文发表后,段芝贵和袁克定立时被搞得臭不可闻。段芝贵气得发疯,一刻也容不得胡石庵。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段芝贵组织一班人,在胡石庵写过的文章中的字缝里找毛病,终于找到了借口,硬说《大汉报》是白朗的报纸。

  于是报纸被封,胡石庵被抓。

  看到事情紧急,黎元洪马上给段芝贵写了封信,让胡石庵的母亲即刻带回。

  等老人走后,黎元洪又担心路上耽误,或者信送不上去,随后又给段芝贵发了封电报,要他刀下留人。

  电报大意是:胡石庵是对民国有重大贡献之人,“有功于民国,务在贷其一死”

  段芝贵接电后开始没当回事,他本就没把黎元洪看在眼里。后来想到,他来湖北时,大总统曾嘱咐过他,副总统有什么事,只要不关大局,一定要想办法办好。

  本要杀胡石庵而后快,最后改判为三年有期徒刑。

  这样,中外有名的《大汉报》从此停刊,一直到一九一七年才复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